Part 5 安全中藥方,調出溫暖好子宮(2 / 3)

朋友來了之後,我給她做了一些檢查,發現她的舌體紫暗,舌尖上有瘀點,脈弦澀、有力,為血瘀之象征,而且她的惡露之中含血塊,並且她告訴我,每次排惡露的時候都會感到滯澀,小腹非常痛,稍微用手按都會覺得痛,平時腰酸腿痛,生活大大受影響。

很明顯,朋友出現的為寒凝成瘀所致的惡露不盡。我為朋友推薦了蒲黃止血丸為其治療疾病。此方子由蒲黃和醋構成。

此方之中的生蒲黃有化瘀止血之功,擅長澀斂止血,適合各類出血病症。《本經》之中提到,菖蒲“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消瘀血”。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菖蒲能提升產後子宮收縮力,增加血小板數量,縮短凝血酶原時間。因此,用菖蒲來治療瘀血導致的產後惡露很合適。

月經來潮時出現一係列不適很正常,有的女性會突然潮熱難忍,心裏也是煩躁不安,很難靜下心來,此即為行經發熱最顯著的表現。

不過要將這種發熱和感冒發熱區別開來,這種發熱為血虛導致的,女性人群中較為常見,血虛發熱通常發生於經期結束時。

我認識一個朋友,為了減肥而不吃肉類和主食,每天以蔬菜為主,平時也不怎麼注意飲食的搭配問題,隻是隨意地吃上一口半口,常常為了吃飯而吃飯,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身體狀況。朋友本來就不胖,再加上節食減肥,看起來就更加瘦弱,並且,身體瘦弱的同時氣血也跟著虧虛起來,抵抗力變得薄弱,動不動就感冒,還出現過經量過少之症。我勸她不要再繼續減肥了,可她就是不聽。

幾個月前,朋友又出現了新毛病,經期結束之後常常覺得身體一股燥熱,渾身冒汗,口幹舌燥,不管采取什麼樣的措施身體仍然非常不適,手腳使不上勁兒。最開始她還以為自己患上了重感冒,可到我這裏一查,雖然體溫有所上升,但並不是感冒之症。

我看她的舌色淡白,舌苔白潤,脈虛緩,很明顯是血虛,而並非感冒。我問她之前經期結束後身體是否發熱,她說之前的確有過,隻是過不了多久熱會自行退去,也就沒放在心上,但是現在又麵臨著經量增大的問題。

其實,我這個朋友所表現出的上述症狀就是血虛所致的經行發熱,從中醫的角度上說,血實則身涼,血虛則身熱。身體壯實的人通常不會感覺到熱,體表是涼的,身體越虛弱的人越易出虛汗。一個人的身體如果長時間處在血虛的狀態,氣血就會失調,月經來臨之時則難以將血攝住,氣血會隨經水而流失,加重身體的血虛。久而久之,就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身體中的氣血陰陽失衡,身體發熱。

我給朋友開了個方子——當歸補血湯,連續服用一段時間之後,朋友的經期發熱症狀就再也沒有複發過。

具體做法:取黃芪30克,當歸6克,一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煎汁,每天服1劑,空腹服下。

這款當歸補血湯非常適合女性經後、產後血虛發熱症,其中添加的黃芪為補氣良藥,當歸為補血之品,二者搭配在一起飲服,即可退熱。

從醫學的角度上說,想要治愈行經期發熱,應當從益氣固表、養血合營入手,將身體中失去的氣血重新補回來,進而確保氣血之陰陽平衡,這樣一來,疾病不治自愈。

子宮對女人來說有多重要在前麵的章節之中已經提到,因此,對於女人來說子宮的保養、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子宮既重要又脆弱,容易發生多種疾病,不過如果我們平時多加注意,很多和子宮有關的疾病都是能被預防的。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容易發生於女性身上的腫瘤,屬中醫“癲瘕”“石瘕”之範疇,多為血瘀化熱所致。肌瘤較大的話,最好通過手術將其切除,如果肌瘤較小,可以通過中藥進行保守治療,以免其再度長大。

我常常會為血瘀化熱而致子宮肌瘤的女性推薦桂枝茯苓丸,此方出自《金匱要略》,用其活血化瘀、緩解瘢塊。不過此方劑隻適用於血瘀化熱導致的子宮肌瘤。此類型子宮肌瘤主要為長時間月經先期,經量增多,導致氣血兩傷,衝任不固,誘發子宮內瘀血瀦留。瘀血內結的時間久了,就會耗傷身體中的大量氣血,導致虛熱內生,逐漸積累,患上子宮肌瘤。因此,治療的過程中應當活血化瘀、清熱軟堅,並且還可補養氣血、調補受損的衝任。

下麵就來為女性朋友們具體介紹一下桂枝茯苓丸的做法: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藥各等份,再加些有養血清熱之功的藥物,此藥效果雖然不錯,不過應當嚴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中醫認為,子宮肌瘤為七情內傷、髒腑功能失調、氣滯血瘀所致,西醫認為子宮肌瘤和內分泌失調有關,不管是那種原因所致,都源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因此,為了防止子宮肌瘤的發生,應當規律自己的生活。

不過提醒女性朋友們注意,活血化瘀並非短時間就能實現的,不能太過著急,女性對自身調理的過程應當有耐心,藥物輔助方式應當遵循對症下藥、循序漸進的原則。

對於痛經的概念在前麵的章節已經做了詳細介紹,在此不做過多介紹。本節主要介紹一些常見的能夠治療痛經的中藥方劑。

1.蕎麥根湯

藥材組成:全蕎麥根50克。

製法用法:月經來潮前1天取1劑煎湯,連服2天,2個月經周期是1療程。

方劑功效:可治療痛經。

2.艾葉止痛湯

藥材組成:香附、炮薑、桃仁、紅花、延胡索、當歸、益母草、川芎、艾葉、甘草各10克。

製法用法:經前5~7天開始服藥,每天1劑,放入鍋中煎汁,經行後停服。

方劑功效:溫經活血、止痛,能夠治療痛經。

3.大黃散

藥材組成:大黃3克。

製法用法:將大黃研成細末,用溫白酒調服,每天服2劑。

方劑功效:破積行瘀。常用其治療氣滯血瘀、偏血瘀型痛經。

4.肉桂延胡湯

藥材組成:肉桂3克,三棱、莪術、紅花、當歸、丹參、五靈脂、延胡索各10克,木香6克。

製法用法:將上述藥材製成衝劑,每劑分裝成2小袋,經前2天開始服用,每天2次,1次衝服10克,服到經來3天後停服。連服3個月經周期。

方劑功效:溫經化瘀,理氣止痛,治療原發性痛經。

5.葵花盤湯

藥材組成:幹向日葵花盤30~50克,紅糖適量。

製法用法:將向日葵花盤清洗幹淨,之後切碎,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煎湯,過濾去渣,調入適量紅糖即可。每天1劑,2次分服。

方劑功效:有祛風、消腫、止痛之功,常用其治療女性經期下腹痛。

6.當歸白芍湯

藥材組成:當歸20克,白芍30克,赤芍、五靈脂、元胡、香附、荔枝核、懷牛膝、川芎各12克,吳茱萸、肉桂、澤蘭、紅花、甘草各8克。

製法用法: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煎汁,每天1劑,每次在月經前5天起用藥,服到月經來潮時停服,連續服兩三個月經周期。

方劑功效:治療痛經。

7.當歸白芍湯

藥材組成:當歸20克,白芍30克,赤芍、五靈脂、延胡索、香附、荔枝核、懷牛膝、川芎各12克,吳茱萸、肉桂、澤蘭、紅花、甘草各8克。

製法用法:將上述藥材一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

方劑功效:治療痛經。

8.杜仲調經湯

藥材組成:續斷、熟地、當歸、杜仲、白芍、益母草、巴戟天、焦艾葉、烏藥各10克。

製法用法:取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煎汁,每次煎1小時,過濾藥液,濃縮至50毫升,分成3次服下。月經周期正常的女性可以在經前6天起連服,月經周期不正常的女性從末次月經時間推後24小時起連服6天,連續服3個月經周期。

方劑功效:補益肝腎,調經止痛,能夠治療運動性痛經。

9.活血止痛湯

藥材組成:製香附、當歸各15克,元胡10克,肉桂6克。

製法用法:月經來臨時或月經前1天,每天服1劑,分成2~3次服下。也可將其研成末狀,煉蜜成丸,每粒10克,每次服1~2粒,每天服3次,連續服幾天即可。

方劑功效:理氣舒肝,調經止痛,可治療痛經。行經不暢或經量少而有瘀血的女性可加丹參15克。

如果已經年過18歲還沒行經,屬於原發性閉經;月經來潮後,正常絕經前任何時期超過3個月不來月經的,則為繼發性閉經。妊娠期、哺乳期不在這個行列之中。病理性閉經又可分成假性閉經和真性閉經兩種,假性閉經包括處女膜、陰道、宮頸等存在先天性粘連或閉鎖,導致月經無法流出,出現假性閉經。真性閉經誘因很多,如結核病、第二性征發育不良等。也有的女性出現的是子宮性閉經、卵巢性閉經、下丘腦性閉經等,因此,診治的時候應當進行周密考慮和詳細的檢查,對症用藥。

下麵就來為女性朋友介紹幾個常見的治療閉經的中醫藥方。

1.當歸白芍湯

藥材組成:熟地、白芍、續斷、黨參、當歸、白術各15克,黃芪30克,牛膝、澤蘭各12克,茯苓、雞血藤、五味子、陳皮各10克,甘草5克。

製法用法:將上述藥材放到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煎汁,每天1劑,分成早晚2次服下。

方劑功效:補氣養血、調經。

2.黑豆紅花湯

藥材組成:黑豆30克,紅花6克,紅糖適量。

製法用法:先將黑豆放到清水中浸透,之後和紅花一起放到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煎汁,調入適量紅糖即可。每天1劑,分成2次服下。

方劑功效:養血活血、化瘀通經,能夠治療氣滯血瘀型閉經。

3.四物湯

藥材組成:當歸、熟地、白芍各15克,川芎10克。

製法用法: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0天服藥,每天1劑,用水煎湯,每天早晚服用,連服10劑,連續服3個周期。

方劑功效:補氣養血、利濕通經,能夠治療閉經。

4.柴胡山楂湯

藥材組成:柴胡、木香各10克,北山楂30克,紅糖2茶匙。

製法用法: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用水煎汁,每天1劑,連續服3~5次。

方劑功效:治療女性閉經。

5.養通湯

藥材組成:山藥、熟地、黨參、菟絲子各20克,黃芪30克,白術、枸杞、當歸、杜仲各15克,川芎8克,澤蘭、白芍、香附、山萸肉、鬱金各12克,紅花6克。

製法用法:每天1劑,一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煎汁,每天早晚分別服1次,每10天為1療程。

方劑功效:養血補腎、行氣活血、調經,能夠治療閉經。

6.黃芪白術水

藥材組成:黃芪15克,桂枝、女貞子、熟附片、菟絲子、覆盆子、枸杞子、王不留行、白術、茺蔚子各9克。

製法用法:將上述藥材放到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煎汁,每天服1劑。

方劑功效:適合閉經屬腎虛的女性服用。

7.續斷逐瘀湯

藥材組成:川續斷、菟絲子、覆盆子各30克,枸杞、白芍、熟地各15克,柴胡、當歸、川芎各12克,枳實、桃仁各10克,白術9克,仙靈脾20克,炙甘草6克。

製法用法: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汁,每天1劑,分3次服下,20天為1療程,停服10天,之後進入下一療程。連續服1~4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