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女英才是父母煉成的(3)(2 / 2)

陳珍的母親先是冷靜分析了一下事情的原因。她發現這是由於女兒的內心世界時常處在孤獨狀態所產生的一種很正常的心理需要,是為了尋找心理寄托和傾訴對象。其根本的原因是由於特殊的環境導致父母與孩子長期無法進行正常的心理溝通所造成的(陳珍上小學五年級時父親去世,然後她離開了母親,和奶奶、叔叔一起生活了三年,上高中前又回到了母親身邊)。

找到了問題的症結後,陳珍的母親不僅沒有將此事小題大做,更沒有對女兒進行斥責和打罵,而是用很平常、很寬容的態度看待,並且開始悄悄地加強與女兒的心靈溝通。經過一個階段後,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女兒也順利地考上了省重點高中。

與陳珍的經曆類似的是陝西文科狀元李錦在上高中時也有個男生追求她,讓她心神不定。可初遇此事的她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她就跟媽媽商量對策。李錦的媽媽在和女兒談心過程中,首先明確大方向:現在是學習的時候,還是戀愛的時候?哪個輕、哪個重?當明確了學習的大方向後,剩下來的問題是該如何麵對的問題了,是家長直接出麵幹涉?是讓孩子躲避?還是讓孩子直接麵對?

家長直接出麵幹涉當然可以,可以發出一個強有力的聲音,當然一定要把握住度,搞不好會招來該男生更進一步地追纏,問題會越演越烈,這顯然不是什麼好辦法。讓孩子直接麵對,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把該男生找來把問題說清楚,把大方向擺明白。因為女兒已經是高中生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獨立解決這一問題了。

最後,母女倆商量好讓李錦把該男生約出來,然後由媽媽跟他好好談一談。男生一聽,嚇得不敢來了。李錦媽媽見已經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就讓李錦獨立去解決這一問題。李錦和那男生談話後,問題很自然地解決了。後來,該男生還給李錦寫了一封信,為自己當時的幼稚之舉表示欺意。

可見,孩子在發生早戀時,往往也正是孩子要進入中考或高考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一旦陷入戀情之中,常常會影響到他們的升學,這也是許多家長害怕孩子早戀的一個主要原因。女孩子出現早戀,讓父母擔心的事情就更多了,他們害怕孩子失身,害怕孩子學壞等。家長在此時如果能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可以讓孩子免受戀情的誤導。

避免女兒怨天尤人

生活中,當女兒受到了所謂“不公正”的遭遇時,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讓孩子客觀地認識到在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樣對培養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大有好處。如果當女兒因生活中的瑣事感到憤憤不平,做家長的也一味隻從他人身上找原因時,將會使女兒在以後的生活中形成一種怨天尤人的壞習慣。

遼寧文科狀元黃曉慶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選班長,她雖然獲得了最高的票數,可由於她平時不太愛說話.性格較內向,老師隻讓她做了小隊長。放學後,滿肚子委屈的黃曉慶把小隊長的袖標扔在路邊……父親看著女兒一副受挫後自暴自棄的樣子,剛開始也為女兒的“遭遇”感到有些憤憤不平。想去找老師理論:“民主選舉”已經通過了,老師憑啥不尊重民意?

可當他冷靜下來後,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問題,應引導孩子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上上之策。家長總是抱怨老師的不公,隻會讓孩子也學著家長的樣子怨天尤人。

他跟女兒說:“這說明你做得還不夠。如果你認為你有這個能力,就應該證明給別人看。如果你覺得委屈就放棄,那就真正證明了自己的軟弱。”然後他和女兒一起分析了被老師刷下來的原因是因為她平時不愛說話,性格較內向,老師害怕她沒有組織才能。在讓女兒認識到了自己性格上的問題後,他還和女兒一起製定了改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