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其源起發展到今天,由於不同的語言和理論範式而相互對立,又由於原則上的左傾、觀念上的革命以及對資本主義世界的理論批判而相互接近。但是,在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們實際上是企圖離開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而進入想象的馬克思主義,從而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各個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的民族傳統中,構成了“想象的馬克思主義”的總體狀態。
在盧卡奇的《曆史與階級意識》中,首先表現出試圖在青年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尋找信仰的靈活版本,標誌著試圖重返馬克思主義的黑格爾起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盧卡奇致力於理解黑格爾式的主體與客體的辯證統一、整體內部各種矛盾之間的辯證統一以及在克服這些矛盾之前已經意識到它們在曆史中的辯證統一。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曆史辯證法理論並不是參照馬克思本人的精神世界來閱讀《資本論》而形成的解釋,而是按照他對黑格爾的理解而重新闡述的觀念。至於盧卡奇以後的思想家們,更是從他們自身的理論框架出發來解釋馬克思的思想,20世紀30年代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出版,更激發了從人道主義的含糊不清的“人性”出發來解釋馬克思的理論,這也就構成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基本圖式,從盧卡奇構建的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到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再到60年代呈現出的多樣化的馬克思主義麵孔,諸如科學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康德式的馬克思主義,這些林林總總的馬克思主義,成為20世紀以來社會思想中一股強大的衝擊力,影響了西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邏輯演變,有著他們自身獨特的社會曆史條件。資本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發展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危機,促使人們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中尋找解答的方法,然而馬克思主義的多義性本身包含了取之不盡的可能性的理解,所以,當學者們不是參照馬克思本人的理論方法來閱讀馬克思,而是按照自己的精神世界來解釋的時候,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按照學者們自己頭腦中的觀念來想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也造就了多樣化的馬克思主義。這不但對自稱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人們產生了影響,也對那些聲稱今天不再需要馬克思主義的人們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邏輯各具特點,其曆史演變伴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和演進過程。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放棄了無產階級革命,也就在根本上離開了馬克思所指引的方向,因此,他們的許多觀念是我們不能讚同的。但他們之中的有些學者終生研讀馬克思的經典文本,對馬克思經典著作的意義有著許多獨特的見解和發現,而且還有不少學者將理論的焦點聚集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和學術前沿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了富有時代意義的新解釋。雖然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理論框架,但都對資本主義發展的現實提出了尖銳而又深刻的分析批判,自然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代發展的進程進一致,這就要求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中國和世界發展的現實相聯係,在實踐中推進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同時,也要吸取同時代的思想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所生產出來的新的理論成果,隻有如此,我們才能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方法,批判地分析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向前發展中的努力及其所獲得的成就,並將其運用於當代中國社會經濟文化建設的領域中,以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
從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到想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是理論上走向片麵性的過程,通過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們對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的抽象性理解,我們才能真正接近馬克思的思想本質。這部小冊子的研讀成果中必然會存在著選材和解讀方麵的諸多不足,但也稱得上是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演變的真實的曆史性把握。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