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2008年那場舉國悲慟的地震,使許多原本平凡的人成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群孩子,成為英雄群像中最輝煌的亮點:在擔架上鄭重敬禮的小郎錚、在瓦礫間領唱國歌的許中政、地震中最美麗的“微笑女孩”唐沁、還有成功自救又爬回廢墟營救同學的“小班長”林浩……3歲、9歲、11歲……如此弱小的孩子,如此強大的心,他們用勇氣詮釋了生命的力量,他們用鮮血完成了生命中的第一次洗禮!

我們感謝這些孩子,感謝他們的壯舉滌蕩了我們本已有些浮躁的心靈,感謝他們的品格為我們的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我們同時祝福這些孩子,祝福他們飽經災難磨礪的生命更加頑強,未來的曆程充滿陽光。

“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這是魯迅先生的至理明言,也是本書編者秉承的教育觀。

當我們唏噓感動的時候,每一個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一定要向這些哥哥姐姐學習,你瞧瞧,他們是多麼勇敢!”是的,“勇敢”讓他們稚嫩的肩膀變得堅韌,“勇敢”讓他們幼小的心靈變得強大,“勇敢”讓他們的名字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其實,地震中湧現出的英雄事跡,已經是本書最好的前言。隻是我們在驚歎這些人性力量瞬間爆發的同時,別忘了“勇敢的種子”需要提前播種,讓它慢慢地生根發芽。也就是說,培養孩子的勇敢品質,需要從“小”做起——小的年齡階段,小的生活事件。

此外,父母們應該知道,孩子並非天生膽小怕事的,他們的不勇敢,源自於心理的害怕與恐懼,而這種恐懼心理,往往是父母在日常教養中一手造成的錯誤,請注意以下幾點:

◆別恐嚇孩子

中國人育兒,有一個不好的傳統習慣:當孩子哭鬧或者不聽勸誡時,大人們總喜歡用“鬼怪”、“猛獸”等來恐嚇孩子。或者當孩子進行一些冒險嚐試的時候,常常以“死亡”、“傷殘”來嚇唬他。這樣的方法無異於飲鴆止渴,孩子在逐漸變“乖”的過程中也慢慢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別冷落孩子

現在的父母都很忙碌,許多家庭的孩子總會在父母離家上班的時候哭鬧著不放行。這種依戀和不舍其實是孩子害怕孤獨的表現。所以做父母的,應該力所能及地抽時間陪陪孩子,並且盡量避免在家庭上演“離別”的場景。

◆別嬌慣孩子

就嬌寵孩子這一點,很多父母可能會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絕對不會。但是,我們這裏要說的嬌慣,並非是指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是父母害怕孩子受到傷害,處處充當孩子的保護傘,或者在孩子嚐試冒險行為的時候嚴加阻止。

請父母們記住一句話吧——溫室裏的花朵長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