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人有一句諺語:倘若失去了勇敢,你的生命等於交給了敵人!
勇敢的人麵對災難時處變不驚,麵對困難時無所畏懼,麵對敵人時鬥誌昂揚。相反,缺乏勇氣的人常常懦弱退縮、墨守陳規、優柔寡斷、自暴自棄。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就膽小怕事、懦弱拘謹,那麼等他成人之後,就會顯現出消極悲觀的一麵,他的成長道路就會布滿障礙和危險。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階段是孩子品格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勇敢”被認為是培養其他品格的基礎,因此更應該引起父母們的重視。
相信閱讀了本書的朋友,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具備堅毅勇敢性格的。即使我們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也希望他能夠吃苦耐勞,能夠忍辱負重,因為他們將麵臨的生存世界,處處都是競爭,處處都有壓力。正所謂: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
在本書結束的時候,再給父母們幾點具體的建議,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第一,多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特別是一些具有競爭性質的活動;
第二,鼓勵孩子進行力所能及的“冒險”,不論成敗都加以肯定;
第三,不要緊張孩子的“摔倒”,鼓勵孩子在跌倒後自己站起來;
第四,多給孩子講英雄故事,讓他對勇敢的人產生崇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正確對待“勇敢”與“魯莽”的區別。這是一些父母很容易犯的錯誤,也是孩子勇敢品質形成中的一個誤區。我們教孩子要“堅強不屈”,他有可能頑固成性;我們教孩子要“無所畏懼”,他有可能恃強淩弱;我們教孩子要“敢於冒險”,他有可能惹是生非……在正與邪之間,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而孩子心智不成熟,不能自主地明辨是非。這就需要父母們在培養孩子勇敢品質的同時,必須讓孩子具有“仁愛”之心。當孩子心中有愛,正與邪便涇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