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的士兵原地被炸死。
這是天降浩劫嗎?
“撤!快撤!”
晉軍聽到撤退的命令,全部慌不擇路的朝浮橋衝去。
相互踐踏,又是死傷無數。
“撤退!快撤退!”
恐懼像瘟疫一樣無邊無際的蔓延開來。所有的晉軍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趕緊離開這裏。
到了浮橋處,又有無數的人被擠下浮橋,落入水中。
這些人直到退回到金沙江東岸,神誌才慢慢的恢複正常。
皇甫宴收攏殘兵,隻剩下了不足五萬。
其餘的人死的死,跑的跑。
趙盤也沒有想到十幾個火藥桶爆炸了就能造成這樣的後果。
“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晉軍大亂,營盤軍直接衝出了黑山小道,趁機收服了那些瑟瑟發抖的晉軍。
此一戰,營盤軍大勝。晉軍自相踐踏,踩死上萬人,失足落水者更是不計其數,趙盤最終收服投降晉軍上萬人。
也就是說,營盤軍幾乎零傷亡,卻直接幹掉了五萬晉軍。
“是時候跟晉軍談一談了!”趙盤語氣堅定地說道。
他深知此時正是威懾晉軍的最好時機。
趙盤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了皇甫宴。
信的大概內容就是:南中七郡並不願與晉軍為敵,但是請晉軍也不要再來打南中七郡的主意。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目前晉國和吳國正在爭雄天下,尚未有定論,南中七郡不願意歸複一個隻有半壁江山的王朝。晉國如果想讓南中七郡臣服,那就等他們打敗了吳國再來談吧,那時也不是沒有商量的餘地。
皇甫宴經此一戰,已經鬥誌全無了。於是給晉帝司馬炎上了一道請罪的奏疏,把他與營盤山交戰的情況做了一個詳細的彙報,請皇帝另派賢人前來主持局麵。
司馬炎作為一代雄主,自然有自己的判斷,他並沒有盲目地將責任歸咎於皇甫宴。他很快做出決策,派遣衛瓘前往蜀中收拾殘局。
與此同時,羊祜向司馬炎舉薦了王濬。
衛瓘和王濬到達蜀中後,立即采取行動。首先,衛瓘讓王濬接管了皇甫宴手上的兵權。接著,他們又召回了東西兩路大軍。
在穩定局勢之後,衛瓘開始仔細研究各種情報。通過分析總結,衛瓘意識到想要從蜀中出兵收複南中七郡難度非常大。衛瓘用謀,全部都是因勢利導,從不逆勢而為。見事不可為,於是果斷放棄。
很快,衛瓘給司馬炎上奏,請求暫緩攻打南中的行動。南中七郡,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急切之間貿然行動,隻會使晉國陷於不利境地。短時之間隻需封鎖南中與蜀中的道路,便可暫時性的解決麻煩。至於收複南中,未來隻能寄希望於打敗吳國之後,再從南麵出兵了。
就這樣,王濬接替皇甫宴,成了新的益州刺史。
這一年,蜀中和南中的交通被晉軍也切斷了。
晉國雖然不打算出兵攻打南中了,但王濬卻也害怕南中七郡突然出兵襲擊成都。
這一年,王濬開始在蜀中減輕差役課稅,與民休養生息。
而營盤軍大勝皇甫宴的消息傳遍南中七郡之後,南中的那些世家們也都乖巧的像一個個的鵪鶉。
趙盤的雷霆手段,換來了南中和蜀中百姓數年的安寧。
但好像因為有了趙盤,曆史前進的腳步也加快了一些。
這一年,南北無戰事。
晉國和吳國都消停了一年。雙方誰也沒有挑起戰事,就那樣南北對峙著。
其實曆史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都那樣南北對峙著。
北有羊祜,南有陸抗。
羊祜一生從未打過一次勝仗,陸抗一生幾未打過一次敗仗。這倆人因為南北對峙的事情都被稱為世之名將。
羊祜是蔡貞姬的兒子,是蔡文姬的外甥,是晉帝司馬炎的舅舅,還是夏侯霸的女婿,是三國後期為數不多的名將之一。
羊祜坐鎮荊州十年,知人善用,屯田整軍。一邊與吳國邊境將士對峙,一邊又主張懷柔政策,收攏吳地民心。
陸抗是陸遜的兒子,也是孫策的外孫。陸抗之才能絲毫不遜於其父陸遜,是東吳最後的名將了。
有陸抗的那些年,吳國先防曹魏,後拒晉國,從無敗績。
正是因為有陸抗的存在,晉國上下才沒敢打吳國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