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吳兩國的老百姓也迎來了短暫的安寧。
對於老百姓來說,不打仗的日子好啊!
不打仗的日子趙盤最喜歡了。
“滴!恭喜宿主簽到成功,獎勵蒸汽機製作圖紙一張,物品存放在係統空間。”
“滴!恭喜宿主簽到成功,獎勵黃金一百兩,物品存放在係統空間。”
“滴!恭喜宿主簽到成功,獎勵《靈樞九卷》一本,物品存放在係統空間。”
“滴!恭喜宿主簽到成功,獎勵一張,物品存放在係統空間。”
“滴!恭喜宿主簽到成功,獎勵《唐詩三百首》一本,物品存放在係統空間。”
“滴!恭喜宿主簽到成功,獎勵大力丸一枚,物品存放在係統空間。”
這個時候,棉花已經開始在南中地區大麵積種植。
趙盤為此還成立了一個紡織作坊。
有了棉布和棉衣,人們在冬天再也不用受凍了。
南中書院還成立了一家書局,叫南中書局。擁有活字印刷術的南中書局,開始大量印刷各種書籍。
南中書局成立之後,旗下又多了一家南中報社,報社是趙盤提議辦的。
南中書局最大的業務就是賣書和賣報。
老百姓們通過報紙,知道了這個世界上每天在別的地方發生的事情。趙盤通過報紙,向南中的百姓們普及各種知識。
為此,一些茶館和飯店裏還出現了專門負責讀報的“茶博士”。他們大聲的朗讀著當日的報紙,為那些目不識丁的茶客們播報新聞。
久而久之,很多老百姓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買一份南中日報,看一下今天都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有了報紙,南中地區認識字的老百姓一下子都多起來了。
營盤山上的商隊也開始全麵運轉起來了。瓷器、茶葉、布匹、書籍、白酒、白糖、肥皂、農具,營盤山生產的各種商品通過不同的渠道不斷的向外輸出,換回來大量的錢財和物資。
“少爺,你說我們生產了那麼多東西,拿去換了錢。又拿錢買了糧食,買了材料,發了工資。我們本身就能鑄造錢幣。那我們賺這些錢又有什麼用?”
張山搞不懂,很多人都搞不懂。
營盤山上既不缺錢,也不缺糧,更不缺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那麼賣出去的那些神奇的商品到底創造了什麼價值呢?
營盤山上鑄造的錢在外麵轉了一圈又回到營盤山了。看起來好像營盤山什麼都沒得到,但是南中地區的人口是實實在在的增加了。營盤山上的人口也比以前更密集了。
雖然那麼一個短暫的時期裏沒有戰爭,但是越來越多的中原人口還是在向南中地區流動。尤其是吳地百姓,很多都拖家帶口的往南中七郡遷徙。
不過這次不是為了避禍,而是為了掙錢。
人口因為幸福感的變化而遷徙。
有個人過去一天可以掙十個大錢,他可能就已經感到很滿足了,那時他就覺得自己很幸福。可是某一天,他在另一個地方可以掙到十五個大錢,那麼他就會感到不滿足。那麼他就從掙十個大錢的地方向掙十五個大錢的地方遷徙。
南中書院裏又來了一群俊男美女。
越來越多的世家把目光都瞄向了營盤山,瞄向了趙家,也瞄向了趙盤。他們都想把女兒嫁給趙盤,可趙盤既沒拒絕,也沒答應,隻是推說自己年齡還小,目前還娶不了那麼多的小娘子。最後,那些打算來營盤山結親的對象都跑到南中書院裏學習去了。
不光如此,甚至有一些精明的世家,把主意都打到了趙概身上。
因為在趙盤穿越到這裏之前,原主的娘親因為生病去世了。那幾年朝局動蕩,動亂不斷,趙概也就沒有動再娶新妻的心思。
這下好了,趙概成了營盤山上名正言順的大老爺啊,趙概此時也才四十來歲,並且趙概也沒有老婆。
很快,永昌郡呂家成為了第一個和趙家結親的世家。
此時趙盤和李盼兒還沒有完婚。
為了南中的安定團結,趙概隻能以身入局,先後給自己娶了八個老婆。
趙概先是娶了永昌郡呂家的呂倩兒。
緊跟著又娶了霍弋的女兒霍傾城。
再後來又娶了雲南郡姚氏、牂牁郡王氏、建寧郡婁氏、建寧郡孟氏、建寧郡毛氏、朱提郡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