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父親!賀喜父親!”
趙概和呂倩兒要成親了。
趙盤第一時間就跑去給趙概道喜。
營盤軍一戰成名,立威南中。
趙盤也沒想到,這一下子就給自己的便宜老爹帶來了這麼大的福利。當然,趙盤也不介意趙概多娶幾個老婆。
雖然一連娶八個老婆,但趙概表示自己還應付的過來。
沒辦法,都是為了南中地區的穩定嘛!
因為每個老婆的背後都很有勢力,所以每一場婚禮都辦的很隆重。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營盤山最熱鬧的事情就是給趙概舉辦婚禮。
聯姻果然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溝通神技。
自從趙概娶了八個老婆之後,營盤山與那些世家們合作更加的緊密了。
要想富,先修路!
由各個郡出錢,由營盤山負責施工,南中地區一個新的交通網絡很快就建立起來了。
從雲南郡到永昌郡的大路被修通了,全長八百裏,耗資兩億大錢。
從雲南郡到越嶲郡的大路被修通了,全長八百裏,耗資兩億大錢。
從雲南郡到建寧郡的大路被修通了,全長六百多裏,耗資一億五千萬大錢。
從建寧郡到興古郡的大路被修通了,全長七百多裏,耗資一億八千萬大錢。
從建寧郡到朱提郡的大路被修通了,全長八百裏,耗資兩億大錢。
從朱提郡到牂牁郡的大路也被修通了,全長一千裏,耗資兩億四千萬大錢。
當然,營盤山不是一天建成的,修通這些路也花了很久的時間。
全部都是借鑒的雲南郡的經驗。
在這期間,每個郡都派了他們的青年才俊到南中書院來學習。
南中書院什麼都教,除了傳統的四書五經六藝,還有農學、科學和手工技能等科目。
那些農博士們在營盤山學習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之後,就回到家鄉把所學的技能傳授給父老鄉親。
由於有了新技術和更加好用的農具,整個南中地區的糧食產量快速上漲。
僅僅泰始三年(公元267年)一年,南中地區的耕種麵積就達到了三千萬畝,稻米產量已經達到了一億石以上了(漢製一石約等於現代六十斤)。
這一年南中地區的總人口大約是三百萬人。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了。要知道,蜀漢滅亡的時候,整個蜀漢也才三百多萬人口。
各郡有了錢之後,都和雲南郡一樣,開始招兵買馬了。整個南中地區的常駐軍隊由原來的十幾萬人,一下子增加到常駐軍隊三十萬人。
很顯然,這個時候的南中地區絕對稱得上兵強馬壯了,其中以營盤山的兵馬最為強勢。
這一年的大豐收,讓整個南中地區的世家們都瘋狂了。
但是,另一個難題也出現了!
這些世家和郡守們關於稅收的問題發生分歧了。
永昌郡保山城,永昌郡守府的大堂裏,所有的世家家主都來了。
“太守大人,您看,今年這個稅收比例是不是往下降一降啊?”
陳家家主陳羽首先表態了,他的意思其實就代表了很多人的意思了。
當然,還有一些家主不發言也不表態,那些家主是和郡守站一邊的。因為立場不同,大家的想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陳羽代表的是是一些老牌世家的立場。這些世家大多沒有後輩在官場,但占的比例卻最多。
“唉,我的陳老弟啊,你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人人心裏都有一本賬,到了這個時候都精著呢。郡守們想要把糧食從這些世家手裏要過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年先主入川的時候,推行的就是四六開稅和三丁征一的政策。這些年也一直都是按照這個規矩來的。今年雖然說是多收了一點,可是現在我們的開銷也大了啊。況且,我們現在還要給營盤山還債呢。今年的錢真的是不夠花啊!”
“我們也知道郡守府的難處…可是去年我們永昌郡一共才收了三百多萬石的糧食,去年都夠用。今年收了一千萬石,還按照過去的比例交,是不是多了啊…”
“是啊!是啊!”
一些家主也跟著附和著。
呂祥見到大家這樣的態度,於是打斷了陳羽的話。
“是這樣,我來給大家算一筆簡單的賬吧!”
“這次修路我們欠了營盤山一億大錢。最近呢,我們把駐軍的人數提高到三萬人了,這些人的軍餉需要我們永昌郡自己負擔吧?每人每月三百大錢,這一項又要花費一億多大錢。就這,州郡府衙的這些人的俸祿我還沒往裏麵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