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永昌郡一共收了大概收了一千萬石糧食,看起來是比去年翻了一番,但是把所有的稅收算下來,也就勉強兩億大錢的樣子吧。”

“你們覺得我怎麼降合適?”

“可是…”

這些家主們來之前都底氣十足的,可是經過呂太守這麼一算賬,一點話都說不出來了。

過去糧食的畝產量低,耕地麵積少,收到郡縣府衙的那些糧食也就勉強夠用。

如今又是增兵,又是修路,的確壓力很大。

“而且,雖然今年的稅賦是交的多了一些,可是諸位結餘的糧食也不少呢!”

道理的確如此。往年收的少,大家都沒有結餘。今年一下子多收了這麼多糧食,但州府開銷大,滿打滿算也沒有餘糧。可是這些世家就不一樣了,今年每家都能存下來幾十萬石糧食。

“可是…營盤山的稅收為什麼那麼低啊?我家小兒子就在南中書院學習,他說營盤山一直是按十五稅一的比例收的…”

這時,另外的一個家主發話了。雖然聲音很小,但是引起的震動並不小。

“這…”

呂翔這下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人家說的沒錯,營盤山的例子活生生的擺在那裏。

營盤山上有著各種各樣的作坊,那裏的每一個作坊都是掙錢機器。他們憑什麼跟營盤山比啊?

永昌郡遇到的難題,其他郡也遇到了。世家們都希望降一降稅收的比例,可是郡守府的賬真的算不下去。

於是,一場更大的會議在雲南郡召開了。

以霍弋為發起人,其他六郡響應,在雲南郡梇棟城召開了一次郡守大會。

建寧郡太守霍弋,永昌郡太守呂翔,雲南郡太守李原,朱提郡太守李信,越嶲郡太守張瑛,牂牁郡太守馬修,興古郡太守鄧壽。

南中七郡的郡守們齊聚梇棟城。

不光是這些郡守們,趙概和趙盤父子也被邀請參加了這次的聚會。

郡守們開會,把趙家父子也請來了。原因很簡單,是因為營盤山在南中這塊地盤上已經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家不得不重視。

“霍爺爺好!”

“好!”

“馬爺爺好!

“好!”

“呂伯父好!”

“好!好!”

……

趙盤臉上帶著笑容,向在座的諸位長輩挨個問好。

他的聲音清晰而溫和,讓人聽起來十分舒服。在場的人也紛紛回應,對趙盤的謙遜表示讚賞。

一時之間,場上的氣氛就變得融洽多了。

而作為南中的翹楚,趙盤的名聲早已傳遍整個南中地區。很多人之前不曾親眼見到過,如今都地暗暗的審視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

不過,這些郡守們都很忙,大家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其實就是想說一說稅賦的事情!”

霍弋作為發起人,第一個發言了。

“之前我們幾個老兄弟也都溝通了一下,目前很多世家都覺得我們這個稅征收得重了。大家說說吧,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眾人沉默片刻後,終於有人開口道:“我也想降稅呢,可是賬冊就在那裏擺著呢,每一筆錢都是實打實的花出去了。目前最大的一筆開銷是軍餉。這個賬我是真的算不過來了!有人說過去漢製都是十五稅一,文帝景帝時甚至是三十稅一。可那是什麼年代?現在是什麼年代?那個時候全國的兵力也才幾十萬。”

說話的是呂翔,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無奈。

支持募兵的是那些世家,提出降稅的也是那些世家。

這是典型的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是啊!我們郡今年也增兵了,開銷一下子比過去翻了一倍。”

“我們也是…”

其他幾個郡守也都這樣說。

是啊,大家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大差不差。

文景時期舉全國之力才養了十幾萬的兵。但是到了三國時期,一州一郡動不動就擁兵數萬。

養兵是要花錢的。一下子征那麼多的兵,那負擔能不重嗎?

“盤兒,你有什麼建議嗎?”

看到這些人像無頭蒼蠅一樣,也就知道這些人提不出什麼有用的辦法。霍弋把目光鎖定在了趙盤身上。

霍弋把女兒都嫁給趙概了。也是看中了趙家父子的能力。

“啊?”

“這…在場的諸位長輩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啊!我怎麼敢班門弄斧啊!”

趙盤沒想到霍弋會突然問他,趕緊把話頭往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