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相慰(1 / 3)

純妃立時下了令遣她出去,嬿婉再委屈,也不敢在麵上露出分毫來,隻得趕緊收拾了東西去了。大阿哥見她要走,原也有些依戀,奈何嬿婉不過是個新來照顧他的宮女,雖然好,但身邊總有更好的嬤嬤乳母在,他寄養在純妃宮中,更不大敢出聲,隻得罷了。

海蘭回到宮中,便也有些乏了,自在妝台前慢慢卸了首飾,換了青玉色暗紋梅花襯衣。那襯衣是雲呢緞的料子,著身時光滑如少女的肌膚,且在燭光下,自有一種淡淡的煙羅華光,仿佛薄薄的雲彩霧蒙蒙地貼上身來。她卻格外喜歡袖口上玉白色纏繞了深青的梅花紋樣,小小的一朵並小朵,是臨水照花的情態,都用極細極細的金線勾勒了輪廓,有一種含蓄而隱約的華貴繁複之美,恰如她此刻的心思,絲絲縷縷地密密縫著,不漏一絲縫隙。

海蘭托著腮,凝神望著鏡中的自己,驟然也覺得心驚。從前溫順無爭的一張麵孔,如今也精心描摹起了脂粉,畫的是皇帝最喜歡的楊柳細眉,隻因他愛著江南的柳色新新,朝暮思念。腮上的胭脂施得極輕薄,先敷上白色的珍珠茉莉粉,再蘸上薔薇花的胭脂,隻為玫瑰色澤太豔,月季又單薄,隻有月光下帶露的紅薔薇擰了汁子才有這般淡朱的好顏色。胭脂之上還需再壓一層薄薄的水粉霜,須得是粉紅色的珍珠研磨成粉,才有這樣的天然好氣色。這胭脂也有個名字,是叫“嫩吳香”,是覓了唐朝的古方子做的,敷在臉上,渾然天成,仿佛吳地女子的輕婉嬌媚,未見其人,先聞其香。

這樣精致的描摹,自然得到皇帝的聖心常顧,亦是因為她從前實在不太打扮,一旦用起心來,才有這樣的驚豔。可是從前的自己,卻是鉛華不禦得天真的。

真的,才是多久的光景呢。如今不說旁人,連自己看著也是另一個人,另一副心腸了。

正凝神間,卻從銅鏡裏瞧見葉心捧了熱水進來,要伺候她盥洗。她有些心思恍惚,葉心便道:“小主今日心想事成,還有什麼不高興麼?”

海蘭摘下護甲將雙手泡在熱水裏,道:“我有什麼可心想事成的。”

葉心小心翼翼地替她按摩著手指:“小主不喜歡嬿婉在皇上麵前那股子水蛇身段妖媚勁兒,借著純妃娘娘的手三下五除二便把她料理得一幹二淨了,小主也可以安枕了。”

海蘭秀麗的眉峰微微皺起:“怎麼?連你也覺得嬿婉不容輕視麼?”

葉心仰起臉笑道:“奴婢就不信小主看不出來,除了那股子妖妖調調的嬌媚勁兒不像,嬿婉那丫頭的臉容,長得倒與冷宮裏的如懿小主有兩三分相似呢。”

海蘭本拿著雪白的熱毛巾擦手,聽得這一句,將手裏的毛巾“啪”地往水裏一撂,濺起半尺高的水花來,撲了葉心一臉,她怒聲道:“作死的丫頭,嘴裏越發沒輕重了。如懿姐姐雖然在冷宮裏,可她是什麼身份,豈是你能拿著一個低賤宮女渾比的?下回再讓我聽見你說這樣的話,仔細我立刻打發了你出延禧宮,再不許進來伺候!”

葉心伺候了海蘭多年,忠心耿耿,深得海蘭信任。海蘭又是個極好性子的人,何曾見過她這樣氣惱的麵孔。當下葉心也慌了神,狠狠打了自己兩個嘴巴,腫著臉道:“小主別生氣,為奴婢氣壞了身子不值。都怪奴婢說話沒輕重,以後再不敢了。”

海蘭這才消了氣道:“你永遠要記得,不管如懿小主身在何處,從前待我最好的人是她,如今和以後待她最好的人就是我。你若要分出彼此來,就是你自己犯渾作死了!”

葉心嚇得大氣也不敢出,忙伺候著海蘭鋪床疊被一應齊整了,又點上了安息香道:“小主,時候不早,早些安置吧。”

海蘭拿著犀角梳子慢慢地梳著頭發,冷不丁問道:“葉心,你說皇上突然看上了嬿婉,會不會也是覺得嬿婉和姐姐有幾分相像?”

葉心吃了方才那一驚,哪裏還敢開口,隻得諾諾應著,嘴裏一味含糊著。海蘭知道她是嚇怕了,便也歎了口氣道:“今兒是我的氣性大了些,宮裏那麼多人和事,哪裏有不添煩的。你伺候我這麼多年,不要往心裏去就是了。”

葉心嚇了一跳,臉上雖熱,心裏頭也熱了起來,感激道:“小主別這樣說,奴婢知道小主自從得寵之後,事情也多了,心裏難免難受。”

海蘭悵然道:“或許你說得對。我就是不喜歡皇上跟前有一個和姐姐長得相似的人。因為這樣,皇上很可能時時惦記著姐姐,也會徹底忘了姐姐。”

葉心答應了“是”,再不敢多嘴。

海蘭坐到床上,看著葉心放下了帳帷,便道:“明日皇上要過來用午膳,你早些叫我起來,我好親自預備些拿手小菜。等午後皇上走了,你記得去太醫院找一個叫江與彬的人,帶他來見我。”

葉心答應著將帳帷平整垂好,又將地上海蘭的繡花米珠軟底鞋放得工工整整,方退到自己守夜的地方,躺下睡了。

這一夜睡得並不大安穩,海蘭心裏裝了重重心事,隻是輾轉反側。如懿亦犯了風濕,躺在床上渾身酸痛,四肢百骸如同被人強行灌入鉛酸一般,被一點一點地腐蝕著。惢心雖然自幼操持身體強健,卻也沒好到哪裏去,隻坐在床邊,借著一燈如豆的殘光,用紗布裹了生薑擠出汁液,一點一點替如懿擦拭關節。

如懿忙扶住她道:“別蹲在那裏了,等下仔細腿腳疼,又站不起來。”

惢心咬著牙關一笑:“奴婢熬得住。”

如懿看她的神情,似是隱忍,似是期盼,總有無限情思在眼底流轉。她輕聲問:“那個江與彬,你與他很熟麼?”

惢心微微一怔,臉上帶出些許溫柔之色,一雙眼睛如同被點亮了的燭火:“奴婢與他自幼相識,後來家鄉饑荒,各自跑散了,奴婢入了王府,他憑著一點家傳的醫術入宮做了太醫。奴婢其實與他在宮中遇見也是近幾年的事情,隻是想著,若是同鄉也幫不上忙,那就沒人肯來幫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