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頭多不要緊,不亂就好
有一回在廣濟寺,很多人圍繞在身邊,我提及“照顧心念”的話題,說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問:“和尚以前不是說多心不好嗎?”我點頭,道:“心多不亂就好。”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辦法把起心動念控製得那麼好,誰有可能一絲念頭不起呢?念頭起來了,你去壓製它,反而適得其反。所以,重要的不是不起念頭,而是不去追逐念頭。一個念頭起來了,就讓它起來,當它消失時,也不要去挽留,隨順自然,這樣念頭就不會來困擾你,成為你的煩惱。
現代人煩惱大,因為要操心的事情實在太多,父母子女、工作事業、人際感情,物質精神,什麼都要抓在手裏,這樣一來,每天從早到晚,心裏頭的想法、念頭層出不窮,自然就難以保持身心的靜定。
大家都被五顏六色的名利迷住了心智,總認為功名利祿、光鮮的成就,都是非得到不可的東西,所以把人生的價值,全都維係在這些容易破滅、終要成空的肥皂泡上。實際上,非得獲得名利,才能同時獲得幸福感嗎?並非如此。真正的幸福感是從靜定安穩的心境中獲取的。
即使一無所有,隻要心靈富足,不起執念、欲求,生活也可以過得平常安然。那些時時忙於追逐、占有的人大概並不知曉,心境安然,過平常生活是多麼大的福分。因為在這樣的生活中,你不用去懼怕什麼,擔憂什麼,也不必承受過大的壓力,為過分的欲望所苦,你擁有的隻是一種淡看歲月來去的從容不迫,一種笑言苦難生滅的透徹安定。
隻可惜我們靜不下來,那些追逐和苦惱,時時刻刻占據著我們的心。想要的太多,可是無常總在破壞,於是心裏的念頭一麵追逐著不可挽回的失去,一麵又記掛著尚未得到的一切,生活和心情就在這樣時悲時喜的狀態中沉浮不定。
和尚見過兩類人,一類人很有才華,腦子裏想法很多,同時他們也能夠把這些想法付諸實踐,所以這些人通常經營著多項事業,人際的圈子很廣,每日要做的事很多,但做得很有條理,還經常能抽出時間去做慈善事業,甚至時有餘暇來我這裏喝茶;另一類人也很有才華,腦子裏想法也很多,可是他們工作做得不盡如人意,想開創事業,卻遲遲開不了頭,人際關係問題多多,整日忙來忙去,到頭來卻忙得心力交瘁,滿腹抱怨。
造成這樣截然不同的結果,究其原因,和尚認為有兩點。第一點,這兩種人的做事方法有別。前者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做好了一項,再去做另一項,他們腦子裏想法雖多,卻不雜亂,事情雖然做的多,卻不急於求成;後者卻想一出是一出,這一件事還未做好,又想著去做另一件事,太過急功近利,結果哪件事也靜不下心去做。
第二個原因,就是這兩類人的心境不同。前者有平常心,做事情不論好壞,皆能歡喜,而且不把事業得失當作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他們所求,唯有身心的安頓,故而瑣事不縈於懷,不糾結於心;後者卻很浮躁,做事好高騖遠,拈輕怕重,做不好時覺得壓抑,做好了卻又憂心於新的問題,他們對一丁點得失都看得很重,所以遇事心念紛亂,做事沒有章法,遭逢挫敗則容易灰心喪誌。
所以說,整理好自己的念頭很重要,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自己的能力能夠獲得什麼,同時還得知道自己應該放下些什麼,這樣才不會在生活的洪流裏丟失這顆不亂不躁的平常心,才能在任何遭遇下穩住自己。
一開始,你得學會梳理情緒,掌控情緒。人易被情緒主宰,有時明明是很簡單的事情,情緒一上來,理智一拋,舊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增加了新的問題。所以說,千萬別被急躁的心情牽著鼻子走,要了解每一段情緒的來龍去脈,將它們分門別類安放好,這樣才能讓內心紛雜的念頭安定下來。
接下來,還要懂得收攝自己的心。心像一隻猿猴,四處攀援,我們要學會把向外追求的心念收回來,不要四處貪求,為了得不到的東西徒生煩惱。
再者,專注於眼前。當你想太多,內心不得靜定的時刻,不妨試著用心留意此時此刻的呼吸,順著它的節奏,讓雜念在一呼一吸間逐漸沉澱。
有時候,人需要用心念來控製行為,不過有時候,行為也可以對心念造成影響。所以很實在的一個方式就是,在做事的時候,要明確最根本的目的,製定計劃,細分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循序漸進達成目標。
在追逐得累了,或者發現占有並不能帶來輕鬆快樂的時刻,不妨停下來,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和尚看來,能夠停下來,這很好。因為在奔忙中,少有人會去關注自己的內心狀態,太忙的時候,你會看不清自己。停下來,讓念頭沉澱下來,好好地將它們理順,問題就會一一呈現。腦子清明了,問題清晰了,解決的辦法自然也就出來了。
別總是想東想西,一心二用
現在的人,一天都坐不住,心不定,想東想西,你要他坐下來,好好地喝一杯茶,他都品不出滋味,他覺得閑坐著喝茶,簡直是浪費光陰,一會兒電話又響了,一會兒心思又飛到了別的地方,就算沒有人催他,他也一刻都靜不下來。
古人講“清閑是福”,果真如此。有個笑話,講凡人向神仙求清福,神仙不給,你想,神仙都不肯給的東西,有多金貴?能夠閑下來,身無萬事牽係,心無雜念煩惱,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試看世間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放空萬念,享受片刻清福?
先不論今天的人工作、生活忙碌,沒有清閑的時間,有些人即使身體閑下來了,心也閑不下來。因為他用名利的枷鎖在心裏給自己建了一座監牢,即使外界鬆了綁,給他們放了假,他們也停不下來。心為形役,勞碌一生,不知道身心輕安自在的滋味,這樣的人著實可悲。
很多居士喜歡來我這裏喝茶,他們笑言這是“浮生偷得半日閑”,於清淨環境裏,與三五人作無事閑談,實在愜意得很,於是我也就樂得提供一方茶桌,供人消磨時光。我讚同大家把日子過得從容一些,從容不易出錯,從容也可以清心。心中一派從容的人,任他做什麼事情,都沉得下來,外界的喧擾就不容易影響到他。
倘若大家來我這裏喝茶,片刻也坐不住,腦子裏念想紛飛,總想著外麵的事,那就既耽擱了做事的時間,也誤了休息,還不如不來。該忙碌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去忙,該休息的時候就專心致誌地休息,不要總是想東想西,一心二用。
我們出家人每日都要打坐,打坐時需要擯棄妄想雜念,所以打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訓練自己心念的過程。對那些念頭很多很亂,時常坐立不安,或者睡眠不好的人,我會建議他們嚐試一下打坐。平日裏無事時打打坐,可以平心靜氣,澄濾身心,止息過多的念頭。
一個人若任何時候都能平心靜氣,那麼他不管遇上什麼事,就都能冷靜沉著,在心態上也能做到遊刃有餘。有這樣一則故事:日本江戶時期有一個著名的茶師,這個茶師跟隨著一個顯赫的主人。有一天主人要去京城辦事,帶著茶師一起上路。當時社會很不穩定,所以主人讓茶師穿上了武士的衣服,還給了他一把劍。
結果就是這身裝扮惹了事,茶師在京城遇到了一個浪人,浪人非要跟他比武。茶師一見躲不過,隻好說,你等我把主人交待的事做完,今天下午我們再比武。浪人答應了。然後,這個茶師就去了京城最著名的大武館,向裏麵的武師求救,他說,我隻會泡茶,但是今天不能不跟人家決鬥了。求您教我一個辦法,我隻想死得有尊嚴一點。武師說,那好吧,你為我泡一遍茶,然後我再告訴你辦法。
茶師想,這可能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泡的最後一遍茶了。他做得很用心,很從容。武師一直看著他泡茶的整個過程,他說,我告訴你,你已經不必死了,你隻要用泡茶的心去麵對那個浪人就行了。這個茶師聽後就去赴約了。他一直想著武師的話,以泡茶的心麵對這個浪人。在比武之前,他從頭到腳不慌不忙地裝束自己,氣定神閑。對麵這個浪人越看越緊張,等到茶師全都裝束停當,拔出劍來,浪人已經跪了下來,向他告饒。
這位茶師使用了什麼方法使自己保命呢?其實就在於他的氣定神閑和心無雜念,正是這種精神的力量使他看起來不可戰勝。人在心平氣和的時刻,腦中所有的念頭都放下了,隻是一心一意地麵對著眼前的人事,這會讓人戰勝恐懼,排除多餘的擔憂和煩惱。
恐懼從哪裏來?從想象中來,從胡思亂想中來,心中無一念,自然就沒有了恐懼、擔憂和煩惱,那還怕什麼呢?
大家在生活裏,工作中,會遇到很多事,也需要處理和解決很多問題,那麼處理問題的一個要點就是,在麵對和解決這件事的時候,心裏不要記掛和擔憂著其他的事,要抱著“做成事”的想法去做事,但是別太執著於結果,別計較功利上的得失,別害怕可能到來的失敗,總之,任何多餘的念頭都要放下,因為心無雜念的人是最強大、最堅不可摧的。
全身心去做一件事,就不會覺得累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當時,我作為宗教界的代表參加這場盛會,到現場觀禮了開幕式。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很令人激動的一件事。整個開幕式,台上台下一片沸騰,到處都是奧運會會旗、各國國旗,還有各國運動員的笑臉,讓人真切感受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精神。那天下午,我很早就動身前往鳥巢,7點就進入主會場,回到廣濟寺時已將近淩晨兩點。但我一點不覺得累,因為全身心地為祖國驕傲,為奧運會歡欣。
大家可能都體驗過,當你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時,不管多麼辛勞奔波,都不會感覺到累,因為你所有的精力都花費在同一件事情裏,沒有多餘的浪費。反過來,要是你東打一耙,西打一耙,或者手中正做著這件事,腦子裏又想著另一件事,做得不情不願,三心二意,那麼你很容易就感覺累了。
疲累不一定來源於身體,大多數時候它都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同樣一件事,同樣的做法,心態變了,感受也會改變。我們對自己所做之事的熱愛,以及把事情做成、做好之後所體會到的強烈成就感,這些因素都能夠減輕心理上的辛勞和疲憊感。假如我們認定自己做的事毫無意義、枯燥乏味,那麼,即使沒有付出多少精力,恐怕也會感覺到疲勞感的堆積。
人在專注的時刻,能量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相反,如果不能夠集中精力,能量就被分散、浪費掉了。相傳,中國禪宗的初祖菩提達摩本是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他自幼參悟佛法,在般若多羅禪師門下修得正果後,他提出要外出傳法。在般若禪師的指點下,達摩來到中國傳法。短暫遊曆之後來到嵩山少林寺,開始在五乳峰中峰的一個天然石洞中閉關參禪。
達摩在這個石洞裏,整日麵對石壁,盤膝靜坐。既不說話,也不持律,終日默然麵朝石壁,雙眼閉目,五心朝天。石洞內萬籟俱寂,靜若無人,當達摩入定後,連飛鳥都不知道這個石洞中有人。每次開定後,他也隻活動一下四肢,飲水吃飯,等疲勞恢複後仍繼續坐禪。外界的一切,似乎都與他毫無關係。就這樣,入定、開定、入定……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達摩一個人在石洞中麵壁參禪九年時間,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宗師,這段故事也成為了佛教史上的美談。
這個天然石洞,後來被稱為“達摩麵壁洞”,達摩對麵的那塊石頭,也因留下了一個達摩麵壁的姿態,被稱為“達摩麵壁影石”。麵壁入定九年,在尋常人看來很累,但達摩投入了全部身心來做這件事,九年時光,不過眨眼之間,自然並不覺得難熬,也不覺得身心疲累。
可是現在有很多人,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每周還有雙休日可供休息,卻總是不停地喊累,到了周末就喜上眉梢,一到周一就愁眉苦臉。我想,這大概是因為這些人沒有全身心投入工作,沒有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和價值,否則每周四十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不至於這麼累。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心裏頭沒有定力,耐不住寂寞。你看達摩九年麵壁,真正是一心一意,除了正在做的這件事以外,毫無雜念,既不去計算得失,也不去計較功利。比較起來,覺得工作很累的人,卻不是這樣。他們既不滿意當前的工作,又沒有能力做好這份工作,更沒有努力去換一份更好的工作。這些人在工作的時候不專心做事,總去計較薪酬、職位,腦子裏想的太多,麵對工作和生活,既沒有安住自己的平常心,又沒有改變自己的魄力,所以煩惱很多,抱怨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