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驚訝道:“怎麼,陰陽神猿有何奇妙之處不成?”
老君道:“陰陽神猿如何奇妙我是不知,但七神猿聚齊,便可自成造化循環,於修為大有益處,大有益處啊!”
悟空頓時怔住,鯤鵬曾道:“造化之精一分為九,盤古得三,鯤鵬得二,七神猿得一。”難道七神猿聚在一處,這九分之一的造化之精便算完整了嗎?
老君又道:“汝等雖未尋到通臂神猿,但七得其六,大勢將成,找到通臂神猿也是早晚的事!”
悟空看老君急迫模樣,緩緩道:“通臂神猿早已尋到,隻是他空有魂魄,並無身軀形體,正在九幽之淵修煉呢。”
老君又是一驚:“都尋到了,那還不即刻聚在一處!”
悟空笑道:“老君為何如此著急叫神猿實力提升?”
老君道:“嗨!七神猿若能恢複鼎盛時期實力,有我等和燃燈傾力相助,何懼天下魑魅魍魎!有此為基,才是天下一心之時!”
悟空驚道:“竟有這般厲害?”
老君嘿嘿笑道:“當年七神猿合力,幾乎與整個天下相抗,那有多厲害,你自己一想便知。”
悟空雖聽幾人說過,七神猿被天下仙妖共剿,但這話從老君口中說出,卻又是一種滋味。那有多厲害?
勝過大禹?後羿?甚至三清?悟空隱隱覺得,如果老君所言非虛,恐怕元始天尊也非神猿對手。
這個誘惑實在令人難以拒絕,七神猿聚齊,便可實力飛漲,自己該如何選擇?
悟空靜了靜心緒,道:“老君殷切關懷之意,我自然感念,但此事重大,暫容後再議,如何?”
老君見悟空平淡表情,歎口氣道:“七神猿分崩離析、東躲西藏,皆因實力不濟也,汝等若聽我一言,我願合三清之力再造一界,為汝等護法!”
不知為何,悟空總隱隱覺得有些不妥,三清不是極尚道法自然嗎,此時怎變得心急如焚了?另造一界,這可不僅僅是推波助瀾了吧。取經之事若停下來,天下即刻便將大亂,如來綢繆已久,可想而知,悟空與唐僧若是一起消失,隻怕他掘地三尺也要尋出來,老君真的就毫無顧忌嗎?
悟空道:“老君見諒,此事非我一人之事,必要回去做個商議才可。”
老君見說不動悟空,便道:“也好,我終於想通了一件事。”
悟空問道:“何事?”
“你和通風等人,還真是不同?”
悟空問道:“如何不同?”
老君道:“唐僧離齊天嶺兩三千裏遠,通風都能察覺得到,你與唐僧朝夕相處,卻都不能感知,這豈不是奇怪得很?”
悟空道:“這也不稀奇,通風已能憶起前事,而我仍未醒。”
老君道:“我自然知道你未醒,當年通風在大天尊門下學藝之時,乍一過太乙金仙之境,便記起自己乃是通風神猿了,你此刻已入混元之境,卻還懵懵懂懂。”
悟空想想的確如此,便道:“或許靈明隻是空具其名,最笨的八成便是我了。”
老君搖搖頭,道:“靈明、混沌,一線之隔,其中奧義我也不敢妄言,總之你大為不同便是了。”
悟空也是迷迷糊糊,靈明神猿的靈明,真是和混沌有關係嗎,還是說僅僅是個巧合?
老君道:“觀音引唐僧避開齊天嶺,是因如來擔心陰陽神猿被通風等人認出來。”
悟空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老君又道:“這便有機可乘了。”
悟空道:“乘什麼機?”
老君道:“觀音菩薩可真是……”
悟空忽然明白老君的意圖了,取經之事觀音雖從頭跟到現在,但她始終不知唐僧便是陰陽神猿!老君之意,便是——觀音菩薩實在是可以反水的。
觀音菩薩,在佛教中地位不低,更是如來十分信賴的菩薩之一。她雖因身份所限,未必知道如來許多藏在深處的秘密,但如來對她至少沒有提防之心。她若真能與如來反目,這可是件大大的好事,於今後行事極為有利。
悟空道:“觀音菩薩究竟是什麼來曆?”
老君道:“釋教中許多佛祖菩薩並無來曆,這和我道門可大為不同了。須知我道門中人,要得大道,須枯坐苦修,煉氣熬訣,大海撈針一般探尋真道,卻往往有如泥牛入海、雪落烘爐一般難尋。太乙玄門,實在玄妙至極,又要知有分有緣之理,又要懂相生相克之因,千萬人中有一人能脫凡塵做神仙,都是難能可貴的。”
悟空知道成道艱難,便問道:“那釋教又是怎樣?”
老君道:“我隻撿我知道的說。釋教現世比道門晚了數萬年之久,卻能與道門相抗,必是靠著一種秘法才行。世間人皆道修佛,卻不知佛不靠修,隻靠悟,這一個‘悟’字,便有無數捷徑可走。”
悟空道:“什麼捷徑?”
老君道:“靜坐常思也能悟,探經尋典也能悟,實在不濟的,旁人指點也能悟。”
悟空反問道:“道門不也是如此?”
老君道:“大為不同,我門中,即便你悟了,隻是心境到了,一身本領還要自己慢慢修煉才行。釋教中,隻言語行為觸及空門,有人瞧得你順眼了,便能叫你省許多氣力。”
悟空驚道:“這有些類似鍛煉八九金仙的秘法了!”
老君搖頭道:“還不一樣,八九金仙是實打實地靠蟠桃園中寶貝硬生生堆出來的,雖有些投機取巧,卻也能說通。釋教中有一門功法,叫作‘醍醐灌頂’,這功法可比吃蟠桃節省多了。所以釋教高手如雲,許多靠的卻是這個法子,故而靈山起步雖晚,卻也堪堪趕上。”
悟空聽了半天,才明白老君說的,無非就是佛門中人修煉速度比道門中的快上許多,即便建教晚了數萬年,卻也能與天庭相抗,論中堅力量的厚度,絲毫不弱於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