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須菩提祖師之謎(2)(2 / 3)

悟空自然要問:“那麼,佛門是誰所創,可是燃燈古佛?”

老君點頭道:“他說不是,其實我看就是!”

悟空道:“你與燃燈佛認識多久了?”

老君道:“便是佛門建起之後,才真正打過交道。”

悟空又問:“燃燈佛白手起家,建起如此大基業,真是可敬可佩啊!”他言下之意乃是,你三清是上個會元中人物,燃燈即便再老也不會勝過三清,單從此點看來,燃燈便勝過三清許多了。

老君道:“那是自然,佛門中大多菩薩佛祖,都出自燃燈門下。”

悟空道:“老君曾說燃燈佛佛道兼修,可他從未入過道門,這道家的本領是哪裏得來的呢?”

老君道:“道家學問遍傳天下,他會這些也沒什麼稀奇,要知世上確有絕頂聰穎之人,我等做不到之事,旁人或許做起來容易得緊。”

悟空隻覺這個燃燈佛來曆非比尋常,但老君對燃燈既敬佩又信任,有些話他卻不好說了。按照老君所說的,燃燈從天下所傳的道教皮毛學問中悟出真諦,又自創出佛教來……這可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了。

老君道:“今日說了許多,也不知有用沒用,這三顆蟠桃給你,早些服下,多些自保之力自然不是壞事!”

悟空接過蟠桃,心中尋思,三清和燃燈在這點上做的倒是一致,都要自己提升修為。而從上古時期便造謠言的那個人,費盡心思打壓神猿,倒是和三清站在了對立麵上。如此簡單看來,也算敵友分明了,但老君今日急迫的神情倒讓悟空覺得奇怪,神猿修為提升,這真的就是件好事嗎?

老君見悟空拿著玉盒靜靜不語,笑道:“難道還要我教你如何吃嗎?”

悟空道:“那自然不是,我忽然下了決心,還請老君勿怪。”

“什麼決心?不吃蟠桃了?”老君問道。

悟空急忙將玉盒塞進懷裏,道:“並非這事,而是七神猿相聚一事,還是暫緩為好。”

老君這次卻不再爭辯,道:“你說好便好,我能奈何?”

悟空道:“老君細想,我自五行山行至齊天嶺,這一路戰戰兢兢走來,為的什麼?”

老君沉吟半晌,道:“不知。”

悟空道:“這話我早已與老君說過,今日再說一遍也無妨。那便是‘不失本心,使人不失本心’!”

老君道:“此時又作何解?”

悟空道:“天地不仁,非善非惡,造化弄人,非戲非侮。我為造化,不忍天下造化為人踐踏半毫,此乃本心也。

“無論是人是妖,是仙是佛,是參天巨樹,是柔弱細草,在我眼中,無非造化也。昔日神猿初生,便遭天下共剿,天下人非惡,始作俑者非惡,一切之惡,皆罔顧造化也!

“不失本心,我能為之。而今,我卻要看看,那幕後之人的本心究竟怎樣!

“當年我於花果山建立基業,逍遙快活,卻遭天庭西天共剿,些微小事,使得數十萬仙妖殞命,誰之過?齊天嶺雖嘯聚群妖,卻與世無爭,不知又觸了誰的黴頭,幾番大戰,又是造化遭殃;本缽、月陀、高昌三國凡人百姓,本可安享俗世之樂,仙威一降,舉國化作齏粉,天理何在?

“老君或許以為,此為我等實力不濟之緣故,然天下修為道行有強弱,造化卻無高低。萬物生於天地間,怎有高低貴賤。然力強者以強欺人,力弱者以弱受欺,如若這便是天道,那麼,天地,不仁!我偏要以此身為證,誓將這天地因果尋出來!

“鯤鵬曾雲‘在弱者麵前,人人都有生殺予奪之權,但這權力不能隨意濫用,否則,必有業報跟隨!’倘若業報不至,我為業報又如何?”

半鬆林

老君聽了悟空所言,久久不語,終於歎道:“說得好!”說完一閃身,便從葫蘆中不見了。

悟空叫了兩聲“老君”,無人應答。

老君怎麼走了,他走了,自己怎麼出去?悟空在這空間中尋了一圈,他每次進來都是老君相邀,也沒在意什麼。現在他要尋找出口,卻覺四麵八方都有物阻礙,偏偏又看不見什麼。

悟空運起玄空法秘訣來,才看見玄妙所在,這空間之中密密麻麻布了無數陣法,將自己圍在當中。他苦笑一聲,是不是自己拒絕了老君,令他心中不豫,要叫自己吃些苦頭?老君布的陣法,自己這點兒本事哪裏能破解得了。

此時隻聽老君道:“七神猿俱現世,天下再不得安寧,若沒點兒本事留住性命,說什麼都是白搭!你將蟠桃吃了,我為你護法!”

原來老君是這般想法,看來他是誤會自己了。悟空心道,自己其實隻是要將取經路一步步走完,七神猿相聚暫緩,何時說過不吃蟠桃了?

在悟空心中,始終有一個執念:《西遊記》之所以稱為西遊,自然當以取經為主體。他一路降妖除魔,抽絲剝繭般解開許多謎題。這些久存心中的疑問,件件都與取經若即若離,因此悟空隱隱覺得,自己還未尋到取經之事的內因所在。什麼擒神猿、攏造化、除異己,隻怕都是如來的幌子。不走完取經路,心裏總覺得不踏實。

何況取經已行程過半,再有幾年便可到靈山,七神猿分離也不知幾千幾萬年了,還急在這一時嗎?

悟空又叫了幾聲,老君仍不現身,此時無聲勝有聲,悟空知道老君擔心自己不吃蟠桃,故而將自己困在這裏,其實卻是多慮了。

老君葫蘆中光陰極緩,還真是修煉的好去處。悟空定了定神,平靜了一下思緒,從懷裏取出玉盒來,將玉盒緩緩打開。

盒中三枚水靈靈的仙桃,和自己在善惡界中得來的那枚一模一樣。造化之誘,實在難擋,悟空咽了咽口水,取出一枚蟠桃,又將盒蓋蓋上,才將這枚蟠桃放入了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