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族天下之擊壤歌(91)(1 / 1)

由於騶虞幡在戰場的作用實在太大,當長沙王司馬乂發兵攻打齊王司馬冏的時候。司馬冏派遣董艾率兵抗拒,同時心生一計,派人去偷盜了騶虞幡,然後在戰場上高呼:“長沙王矯詔!”

不過騶虞幡這次倒沒有起到登時逆轉形勢的作用,結果反而是司馬冏戰敗被擒。

晉王朝在內憂外患之下垮台,西晉皇室後裔琅邪王司馬睿跑在南方,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公元316年~420年)。

這個新建立起來的政權,在不到一百年的統治期間,也是內亂頻仍。

桓玄之變,會稽王司馬道子遣司馬柔之以騶虞幡宣告荊、江二州。

王敦之變,東晉的大將甘卓在襄陽起兵,準備包抄王敦的後路,王敦恐懼之餘,脅迫朝廷以騶虞幡阻止之。

而權臣桓溫起兵東下,其勢洶洶,大臣殷浩也提出建議,打算以騶虞幡止其軍。

總之,晉代騶虞幡的故事,都足以寫成一本書了。〔1〕

當然,騶虞幡之所以那麼牛逼,絕對不是因為它的形象凶猛。而是在晉代,作為皇權的一種延伸,從而才有如此霸道的威力。

以八王之亂而論,騶虞幡支持的一方,即為獲得皇帝支持的正當一方。另一方自然被明確為逆黨。

當雙方起兵的名義,都為勤王、清君側的情況下,騶虞幡一出,確實能起到的是一種明辨正逆的作用,立刻瓦解對方的士氣。

晉代之後的中國,祥瑞的象征很多,騶虞很難獨美。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原地區,不要說騶虞,就是和騶虞相接近的白老虎也越來越少了。

因此上,騶虞出場亮相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發動靖難兵變,打下南京,篡奪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的寶座。

朱棣成功上位之後,也知道自己得位不正。

而他的幾個兄弟,眼見他連自己的侄兒都殺,深怕有天殺到自己的頭上。於是周王朱■挖空心思的捕捉到一隻騶虞獻上。

根據《明太宗實錄》記載--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九月,周王朱■前來京師拜見朱棣,並獻上瑞獸騶虞。

於是文武百官上表,請求國家公開慶賀,認為這是因為皇上是人間至為仁慈之君主,才能感動上天,降下瑞獸騶虞。

這次的朝會,讓朱棣心滿意足,因為這證明了他篡奪的皇位得到了初步的認可。當然了,在表麵上,朱棣卻裝出虛懷若穀的模樣。

朝會之後,朱棣回到內廷,對自己的侍臣說道:朕現在治理國家是戰戰兢兢,夙夜憂慮啊,怎麼能說騶虞是上天特意降下來明示予朕的祥瑞呢?

侍臣對於朱棣這種虎狼之君,那裏敢說什麼真心話,當然照理一通馬屁。

朱棣這才裝模作樣、勉為其難地接受,道:“如果騶虞真的是瑞獸,以後朕治理國家就要更加謹慎了。〔1〕

全書選載完畢,更多精彩,請見原書。呼籲讀者購買正版圖書。

本書為鳳凰網讀書授權轉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