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族天下之擊壤歌(90)(1 / 1)

《詩經》中的“騶虞”,在西漢便已經很不單純了。

《毛詩》〔1〕對於“騶虞”的解釋很特別--

騶虞,就是祥瑞的象征。祥瑞出現的情形是這樣的:

人間的倫理道德之光重新被點燃起來的時候,政府的各種政策都得到廣泛的推行,天下人都被美好德政所教化。

於是,人口繁衍生息,對農作物的耕作收獲都按照曆書上的日期準確地進行。

這時候,君主的仁政,就像騶虞的存在,昭示著王道大成的象征。〔2〕

因此,捕獲到騶虞和捕獲到麒麟的性質可以說是一樣的。

騶虞是何時成為祥瑞文化的一部分,今已不可考。但是根據傳說,最遲在商王朝末年,騶虞已經變得很牛逼了。

根據《尚書大傳》〔3〕記載,當周文王姬昌被暴君商紂王囚禁在羑裏這一監獄的時候,他的大臣散宜生為了營救他,四處尋訪各種奇珍異寶、珍稀動物。其中就有騶虞。〔4〕

東漢以後,捕獲到“騶虞”的消息,在正史上時有記載。〔1〕但是都沒有比較詳盡的報告,因此,到底是地方官吏為了奉迎君主而捏造出來的祥瑞,還是真有其事,已不可考。

不過,騶虞的身價也隨著水漲船高了。

到了晉代,司馬炎開國之後,特別製作了一種叫做騶虞幡的旗幟,用以號令軍隊。

騶虞幡所到之處,便如同君主親臨,是以在八王之亂中,屢屢被用來解散起兵叛亂的軍隊。

根據晉書記載:

楚王司馬瑋率兵討伐誅殺汝南王司馬亮和宰相楊駿的時候,徹夜喧鬥。

一直到了第二天早上,大臣張華上奏白癡皇帝晉惠帝。

於是朝廷下令殿中將軍持騶虞幡,前往戰場,對還在鏖戰的雙方軍隊宣示:“楚王司馬瑋矯詔。”

楚王司馬瑋的軍隊登時瓦解,一個個丟盔棄甲,倉皇逃竄。司馬瑋頓時成了孤家寡人,遂被生擒。

這並不是騶虞幡在八王之亂中的唯一一次出場。

當淮南王司馬允也起兵討伐誅殺趙王司馬倫的時候,整場戰鬥從辰時一直打到申時,不分勝負。

大將陳準再次樹起騶虞幡趕到戰場,力圖解鬥,結局是司馬允軍隊瓦解,本人當場被殺。

司馬倫篡位之後,王輿起兵討伐。司馬倫在謀士孫秀的建議下,手寫詔書,迎接回罷黜的晉惠帝複辟。

當這份詔書由持騶虞幡的使者向正在戰鬥的叛軍傳達時,王輿的軍隊瓦解,其所裹挾的文武百官四散逃走。

這還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