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網絡新聞寫作(3 / 3)

(四)讓新聞適合於掃描式閱讀

網絡新聞傳播開辟了人類信息傳播史上“掃描式”閱讀的時代,“掃描式”閱讀就是用較短的時間快速掃視文章,這種閱讀帶有極大的跳躍性和忽略性,如果新聞中沒有讀者認為值得留戀的關鍵詞或引人注意的細節,就難以抓住他們飛速運行的眼球。

首先,網絡新聞篇幅宜短、導語宜短、段落宜短、句子宜短。有學者提出網絡新聞以不超過500字為最佳,或以不超過一個屏幕的大小為標準。導語開門見山,精心提煉,以不超過兩句話為宜。一個段落一個中心,不宜將文字堆砌成大段,善用分段,每段兩三句話為宜。注意用一個段落描述一個主要的內容,用另一個段落去描述另一個內容。讀者的注意力是跳躍的,甚至經常會進行超越段落的跳躍。因此他們很難在一個段落中同時注意到兩個重點。

其次,語言精練簡潔,這是對新聞寫作的共同要求,掃描式閱讀的網絡新聞則更加突出這一特性。要高度簡潔地表述最為重要的事實。為了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準確、盡可能完整地了解最重要的新聞因素,需要在網頁的第一視覺區域內完成對重要新聞的概括、描述和引導,將最重要的新聞要素置於最前麵。無論是寫作一篇新聞還是處理其中的一個段落,都要遵循重要者為先的原則。網絡讀者絕對不喜歡在文山字海中艱難跋涉,因此在任何時候都要把最重要的信息置於最前端。

第三節BBS與博客的新聞傳播

由於互聯網傳遞信息便利、快捷的特點,迅速成為一種新的媒體,也稱為第四媒體。第四媒體雖然運用了網絡這一新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但網絡媒體采用的仍是少量編輯記者選題、采集、用互聯網發布的作業流程。“把關人”主要是由編輯和記者來充當。在這個過程中依然有一個叫新聞價值的概念存在,媒體從業者通過假想目標受眾的心理狀態、信息需求,找到有新聞價值的東西進行發表。同傳統媒介一樣,其把關原則首先根據自己的價值標準進行評判,還要充分考慮到傳播效果。而BBS和博客則是革命性的改變,造就了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完全改變了傳播的遊戲規則。如果說網絡的出現讓信息的傳播方式從“推”轉變為“拉”,受眾從被動地接受傳統媒體的信息實現了向主動尋求信息的過渡,BBS和博客則使受眾從此不僅可以自由地尋求信息,而且可以更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一、BBS新聞傳播

BBS原本的作用並不是為公眾提供新聞,而且其信息發布者多數並非專業新聞工作者,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能被冠以“媒體”的稱號,但是BBS在一些新聞或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卻能起到傳統媒體不能取代的作用。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BBS在我國又承擔著新聞媒體的部分職能。為了準確,更傾向於把BBS稱為一種傳播的媒介,而非媒體。在BBS平台上麵,由於限製的因素大大減少,不論是國內重大事件,還是國際重大事件,均能引起強烈反響和激烈辯論。很多時候,當報紙等傳統媒體“失語”的時候,BBS上的辯論則不僅在網民中間形成了輿論,而且進而產生了強大的輿論壓力,讓公眾、社會和國家無法忽視。

例如,“孫誌剛事件”雖然最先是由《南方都市報》於2003年4月25日披露的,但剛開始該報的報道(《被收容者孫誌剛之死》)並沒有引起我們後來所看到的巨大反響。其他媒體很快被告知對孫誌剛案“不得繼續報道”,於是出現了傳統媒體“集體失語”的尷尬局麵。但是,網絡言論此時卻是此起彼伏,網民們不僅在BBS論壇上發出強烈抗議的聲音,一個小時內的跟帖就達到了上萬條,而且還在4月25日當天建立了一個名為“孫誌剛,你被黑暗吞沒了”(後更名為“天堂裏不需要暫住證”)的紀念網站。BBS等網絡言論的火爆重新點燃傳統媒體的熱情,各地都市報等市場化媒體迅速加入聲討的隊伍,從而形成了聲勢浩大的輿論浪潮。2003年6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查並原則通過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草案)》。會議決定,該草案經進一步討論修改後,由國務院公布實施。同時,施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將宣告廢止。

二、博客新聞傳播

博客具有的個人性、自主性、開放性、交互性和即時性等傳播特質賦予了博客獨具優勢的新聞傳播功能。

博客在新聞傳播方麵的強大影響力主要來自三類博客,一是發表在專業新聞網站的J-Blogs,這類“博客”,實質上是新聞網站開的作家專欄或記者專欄;二是新聞記者的個人博客網站;三是獨立發表的J-Blogs:如德拉吉報道這一類博客都是非專業記者自行建設的新聞網站,利用個人的力量進行新聞發布,他們中的少數取得了比較大的影響力,也得到了新聞界的關注。

“記者博客”顧名思義,其博客的作者由傳統媒體的專業記者組成。記者博客群體的出現,正是博客與傳統媒體互補和融合的產物。一方麵,“記者博客”是由具有較強專業精神的傳統媒體記者組成,他們掌握新聞采集要領,擁有較多信息源,克服了一般博客由於非專業化帶來的可信度較低的缺點。

2005年11月26日上午8時49分386秒,江西九江、瑞昌間發生57級地震。截至11月26日晚7時,地震已造成14人死亡。在地震傳播領域,博客作為互聯網的新興事物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傳播功能。這是博客進入中國以來第一次在中國的突發事件中顯示出其強大的傳播能力,以完全新的手段改變了事件傳播的方式和通道。在地震發生後的14分鍾,武漢感覺到較強震感後,國內最大的博客網站“博客網”的一名武漢網友在他的博客上發出了最早的地震消息,而新浪網是9點36分,搜狐網是9點51分,QQ是9點50分。這是國內博客第一次對於突發事件快速報道顯示出巨大的威力。9點16分九江網友發出地震的消息,同時簡單描述了地震時的情況和感受。博客網在這時開通了九江地震聯播,以實時滾動的方式報道各方麵關於地震的消息,大部分消息來自於九江和武漢等與地震相關的地區網友,是完全來自第一線的最真實感受。博客聯播裏的地震報道最頻繁時每分鍾有約12篇地震的相關消息,而同時間新浪每分鍾最多5篇地震的相關消息。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2006年“兩會”期間出現的博客熱,無論是“兩會”代表,還是媒體記者,都非常熱衷於通過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博客來進行“兩會”信息的溝通與傳播。以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主持人王小丫的名字命名的“兩會”報道電視專欄“小丫跑兩會”,延伸到了網絡,在新浪網注冊名為“小丫跑兩會”的博客。從點擊量的排行來看,在“兩會”期間,她的博客一直處於前三甲的位置。“小丫跑兩會”的博客中,3月3日王小丫這樣寫道:“今天開始跑兩會了!我會帶著大家在博客裏關心的話題去跑,回來把看到的、聽到的告訴大家。”這條信息在上載後5天的閱讀記錄為12769次,跟帖的評論605條。

另一方麵,“記者博客”也同時發揮了博客傳播個人性、開放性等特點,克服了傳統媒體因版麵、“把關人”諸多因素帶來的限製。一般情況下,專業記者能在媒體上刊登的內容,隻是在前期采訪中獲得信息總量的十之一二,剩下的大量內容,或者由於版麵的限製或者由於觸及一些敏感話題被無情埋沒。“記者博客”正是這些稿件的理想的出口,專業記者可以在這裏暢所欲言,而不用受傳統媒體諸多“過濾器”的束縛和限製。另外,一些傳統媒體還設有專門的博客網站作為補充出口,將其文字和攝影記者獲得而未能在傳統媒體上刊登的內容,在博客網站上披露,滿足一部分人的需要。記者博客有很大影響力,他們的一些報道由於涉及某些利害關係而難以在專業化大眾傳媒發表,但借助博客網站,這些新聞一旦曝光便成為重磅炸彈。1998年,美國博客德拉吉在其網站“德拉吉報道”上率先披露了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緋聞案,但德拉吉本人並非新聞事實的原創者。這條消息來自傳統媒體《新聞周刊》的記者邁克爾?艾西科夫。這條在見報幾個小時前被《新聞周刊》高層扼殺的重要信息,邁克爾?艾西科夫平生逮住的最大的一條新聞,最終隻幫助了德拉吉的成名。

對於絕大多數的博客而言,博客就是生活,就是網上的自己,就是在社會規範之內,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展示自己。因此博客內容與嚴謹的新聞相去甚遠。但是,由於博客廣泛記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會蘊藏很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和信息源。下表是關於博客新聞與傳統新聞的比較:傳統新聞博客新聞分離的、中立的、兩麵的個人的、情緒性的、一麵的傳播範圍少對多多對多傳播速度較慢,具有一定的出版周期較快,沒有一定的出版周期故事形式結構化的模式(倒金字塔)片段的文本形式封閉的開放的接近觀眾觀眾是消極的接受者共同的創造者

同時,隨著博客平台與移動手機傳播互動技術的成熟,人們對於網絡新聞和出版的需求更加的多樣和快捷,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所能提供的信息服務,而移動博客(通過手機閱讀)則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求。

三、二者的發展現狀

總體來說,BBS新聞與博客新聞盡管還未成大的氣候,但在新聞信息的傳播方麵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優勢,與傳統媒體處於互補而又競爭的狀態。BBS與博客將深度影響傳統媒體,目前各種大型網站信息的表現形式也會向BBS與博客形式趨近。BBS與博客,自然會強烈地影響到傳統媒體。同時,一些BBS與博客新聞最終還是要通過傳統媒體的報道才能形成較大的輿論影響力。前文所述的美國“德拉吉報告”,首先是在網上公布克林頓與萊溫斯基有染的消息。隨後,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CNN、美聯社及其他電視網及互聯網站都相繼介入,並使報道不斷升級,終於成就了一場全球性的“拉鏈門”事件。當然,這樣的競爭和互補帶給網民的收益是巨大的,我們能夠獲得更豐富而有價值的信息。這樣的民間視角和言論自由,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整個社會的信息開放程度。

本章小結

網絡新聞傳播,擁有高速度、多媒體、交互性、數據庫等諸多傳統媒體未曾具有的信息傳播上的性能優勢,也存在諸如網絡信息接收終端的物理特性所導致的屏幕的光刺激、頁麵第一視覺區域的有限、上網費用的消耗等各種阻礙信息傳播的局限因素,在社會環境因素與網絡新聞傳播技術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網絡新聞傳播過程中受眾接受信息的心理機製和行為機製發生了一係列新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傳統的新聞寫作方式提出尖銳的挑戰。鑒於受眾在網絡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心理及行為方式出現的新變化、新特點,網絡新聞傳播在遵循新聞寫作基本原則的同時,也要探索網絡新聞傳播的特殊規律,使用專門技術,運用特殊技巧,以滿足受眾需求,實現傳播目標。認真研究網絡新聞寫作的特殊性,掌握網絡新聞寫作的特殊技巧,對於提高網絡新聞傳播的質量,增加網絡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