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上這一張轉業通知,羅振宇的心情十分複雜,如果是“以前”的羅振宇,他肯定會失落,沮喪,甚至無法接受,到處找關係疏通,希望能夠繼續留在部隊裏。
事實上,“以前”的羅振宇就是這麼幹的,他今年十八歲,正是大好的青春年華,正是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時候,這個時候讓他轉業,那不是要了他的命嗎?
可是,他畢竟不是“以前”的羅振宇了,所以看到手上的轉業通知,他沒有失落,沒有沮喪,也沒覺得不能接受,他外表雖然古井無波,平靜得有些異常,可心底裏早就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是羅振宇,他又不是羅振宇,準確地說,他不該是十八歲的羅振宇,他記得他在自己兒子的婚禮上喝高了,沒想到一覺醒來,竟然躺在了軍營裏,躺在了一個不該屬於他的地方。
軍營?那是多麼遙遠的記憶啊,他高中畢業後在老書記,也是他遠房二叔的幫助下參了軍,因為是黨員的身份,參軍之後很快就成了通訊班副班長,班長。
可就在他渴望提幹的時候,當兵兩年的他接到了一張轉業通知書,一張不該出現在他手上的轉業通知書,他知道,自己是被轉業的,因為他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以前”的羅振宇,選擇了抗爭,提幹,是他的夢想,也是羅廟村老老少少對他的期望,他怎麼能夠轉業呢?
穿上四個兜的軍裝,成為國家的人,那才叫活得有尊嚴啊,那四個兜就是尊嚴,是羅廟村老老少少的希望,他能轉業嗎?他不能!他不能辜負羅廟村老少爺們兒的期望。
可是,“今天”的羅振宇接到這一張轉業通知書的時候,卻很心動,是的,他很心動,因為他知道,再過幾個月,中央就會下發文件,一份關於恢複高考的文件。
他至今還能回憶起那份文件中最關鍵的幾條:“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隻要符合條件都可以報考……自願報名,統一考試……不唯成分……政審,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現……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
他們家的成分那是相當的好,上數十八代都是貧農,祖祖輩輩都是給人家種地的佃戶,長工。
他出生的地方叫羅廟村,羅廟村是解放後改名的,它原來並不叫羅廟村,而叫王廟村,之所以叫王廟村,是因為村子裏有一戶大地主,王家,王姓是王廟村第二大姓,王廟村後麵的雞公山上有做小廟,王廟村因此得名。
村子裏第一大姓是羅姓,可姓羅的祖祖輩輩都是給姓王的種地的佃戶,長工,解放後,羅姓人感激黨的偉大政策,翻身農奴把歌唱,成為了王廟村真正的主人,王廟村因此就被改成了羅廟村。
至於王姓人,在村子裏抬不起頭來,批鬥,坐噴氣式飛機,戴高帽,等等,經過一次次的批判,王家人的脊梁彎了,羅家人的脊梁直起來了。
羅振宇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麵有一個哥哥,下麵有個大妹和兩個弟弟,哥哥是初中文化,後來考上了高中,因為要照顧家裏,讓他這個弟弟繼續讀書,放棄了讀高中的機會,選擇了回家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