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節 千秋功罪(1 / 3)

(一)

把四川當做大後方,國軍的精銳部隊五大主力抗戰期間都在哪裏?

第十八軍胡璉守衛宜昌和三峽,打過著名的石牌要塞保衛戰;

孫立人的新一軍和廖耀湘的新六軍一直在緬甸和雲南;

邱清泉的第五軍打完桂南會戰之後1942年進入緬甸,遠征失利之後經過長期整訓,1944年才再次參加滇西反攻,還是在雲南;

張靈甫的第74軍,後來的整編74師,則是在江西、湖南一線。

“國軍五大主力”是現在流行的說法,也是按照戰功來評定的,不過還有一支部隊,蔣介石起家的部隊,胡宗南的第34集團軍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從武漢會戰之後,一直在陝西駐紮。

由此可以看出,抗戰期間,國軍的一切戰略部署,都是圍繞著保護四川大後方展開的。

慢慢的彭小文將思路梳理了起來,日軍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曾經披露過,1943年日軍有一個“5號會戰”,籌備了一整年,由於太平洋戰線的緣故未能組織起兵力,因此中國的戰史上絲毫沒有記載,“5號會戰”,就是指日軍從鄭州一線、山西一線同時出動17個師團,一舉攻克西安,從陝西進入四川!

曆史上1944年日軍攻克了鄭州,但是山西方麵卻無法策應,隻好作罷,也就是說一直到1944年,日軍都一直試圖打進四川。

可能後來都忽視了黃河決口造成的巨大破壞,巨大到無法想象,影響了中國長達50多年,一直到今天,河南還有“黃泛區農場”存在。

黃河一旦炸開,將形成長400公裏,寬10公裏到50公裏不等,最寬處可達80公裏的沼澤區,黃泛區。從花園口一路奔向東南,一直綿延到揚州和鎮江,彙入長江。

花園口決堤是曆史上黃河第7次改道,直到1946年民國政府封住堤壩,黃河重回故道。奔騰的黃河肆虐8年零9個月,這個8年間黃河與淮河水患頻頻,大小決口總計31次,達到92處之多。

日軍從徐州通往鄭州之路被黃河吞沒,即使攻擊信陽,日軍徐州大軍從阜陽夾擊信陽的計劃也將落空,即使日軍想要移動到皖中,也必須要從江蘇東部南下,過長江再向西。那個400公裏長,10公裏到50公裏寬的黃泛區,將成為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

河南、安徽、江蘇三個省,五萬多平方公裏,8年零9個月,這種能量,國軍要多少兵力能夠做到,300個師做的到嗎?(黃泛區圖附後)

(二)

烏雲啊,遮滿天!波濤啊,高如山!冷風啊,撲上臉!浪花啊,打進船!咳喲!劃喲……

彭小文呆呆地站在地圖前麵,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聽《黃河大合唱》了,這首歌,1939年創作,當年4月13日在延安公演,迅速波及全國。

《武漢大會戰內幕全解密》是陳道闊先生所著,這個書名“內幕”、“解密”是迎合市場需求,該書原名聽說是《長河落日》,頗有深意。書中用了整整一卷來描述黃河決口,其中對黃河的描述是“黃河,唯一不可戰勝的抗日英雄。”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那是沙嗎?還是一個民族幾千年來的苦澀。

在我們孱弱的時候,母親嗬護著我們,在我們成長的時候,母親陪伴著我們,在我們長大以後,母親老了,她就靜靜而孤獨地守望在那裏,想著我們。

災難發生的時候,人會選擇救母親還是選擇救老婆?扯淡,一定是母親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拯救孩子,成全孩子!當老鷹衝向地麵的時候,母雞會為了小雞瘋狂地與老鷹搏鬥,溫柔會在那一瞬間爆發出無窮的能量。

黃河?難道她承擔著這樣的使命,當孱弱的中國就要被踐踏,就要被奴役的時候,是母親黃河保佑著中國,而不是我們保衛黃河!

(三)

可是,這是多大的代價啊!

泛濫的黃河水不但奪命,還把大約100億噸泥沙帶到了淮河流域,整個黃泛區治理的工作,從1950年開始,整整50年的時間,一直到2000年前後才基本得到解決。是不是蔣介石實際上想不到黃河的能量如此之巨大?

《孫子兵法》中有《火攻篇》,但是沒有《水攻篇》,對於水攻的記載也就是那麼一句話“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絕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杜絕、隔絕,用水可以杜絕和隔絕對手,實行切斷、圍困、封鎖。奪的意思一是強行取得努力取得,搶奪、巧取豪奪、奪魁、奪標。第二是決定如何處理,定奪、裁奪。水攻可以對你的對手實行切斷、圍困、封鎖,卻無法強行取得,無法決定如何處理。

實際上彭小文認為,還可以有另外一重解釋,把“絕”理解為“絕境”,把“奪”理解為“強行爭取”和“決定”,意思是“水攻可以在絕境中使用,但是不是絕境,最好不要強行爭取和使用。”

可是如今,是絕境嗎?如果現在不算絕境,那麼什麼時候是絕境呢?

如果不炸開黃河的話,如何擋住日軍沿隴海線向陝西進軍的腳步,如果日軍真的在1938年就打進陝西,切斷了蘇聯向中國援助軍事物資的路線,重慶政府會作何打算,又能作何打算?象現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反政府武裝一樣,遊擊作戰?中國將被日本霸占多少年多少月多少天?

彭小文沒有替代方案,他很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千秋功罪,後人評說,可是什麼是功什麼是罪,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定論呢?

(四)

武漢,珞珈山。

珞珈山位於武昌中部,東湖西南岸邊,由十幾個相連的小山組成。珞珈山海拔118.5米,為東湖南岸臨湖最高峰,山頂可遠眺東湖全景和武漢景色。

據說2006年這裏開設了異能量體研究院,成為繼中央107研究院、西藏密宗般若普佗院之後的國內第三所靈異研究機構。(傳聞,未證實,有興趣大家去查資料。)

1928年以前,珞珈山還一座荒山,無大型人工建築和公路。1928年8月武漢大學選址於此,新校舍一期工程於1930年3月開工,1932年1月完工;二期工程於1932年2月開工,1937年7月完工。1938年武大西遷至四川樂山,武大珞珈山校園成為國民政府領導武漢會戰的軍事指揮中樞。蔣介石、周恩來、郭沫若、鬱達夫等人的住所都在這裏。

在會議之前的晚上,蔣介石單獨召見了彭小文。

“報告,屬下彭小文奉命前來覲見。”彭小文的聲音有點啞,精神頭也不足。

“檢查結果出來沒有?我看你現在很虛弱的樣子。”蔣介石還是第一次看到彭小文這種無精打采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