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鏖戰虎門(1 / 3)

(一)

陳濟棠自然興奮,軍事委員會將大量部隊調去北方,對抗日軍三個師團,別說四個師的部隊,就是四十個師是不是有勝算都很難說。淞滬會戰的例子擺在那裏!

但是淞滬會戰也好,徐州會戰也好,有一個特例就是彭小文,現在彭小文的計劃,是保護廣州三個月不失,還有可能組織反攻,陳濟棠自然是喜出望外!

邱清泉、廖耀湘的部隊為基礎,分別組建了獨立炮兵機械化縱隊和獨立防空兵機械化縱隊之後,再把獨立輜重運輸縱隊和獨立工兵縱隊交給杜聿明指揮,交給東路軍總指揮陳光手裏的就是張衝、池峰城、高敬亭和戴安瀾四個縱隊。

空軍當然有,而且還是兩支,一支是7架飛機的配屬空軍的戰鬥機部隊,一支是20多架輕型轟炸機的雇傭軍。廣州機場遭到破壞之後,韶關、桂林、佛山三處機場可以使用,最多兩個月之後,廣東省內可以建成四到五座簡易機場,美國軍援的第二批隻要到香港之間不被日軍攔截,還是有辦法到達廣州的,第二批軍援有雷達和飛機。

日軍一直在試圖切斷國際貨物援助從珠江入海口進入廣州,1937年日軍艦隊就派來了有10艘左右大型軍艦試圖對珠江口進行封鎖,但是由於珠江口水道港汊交錯,這種封鎖簡直疏如漏篩。

中國的陸地領土很大,中國的海洋領土更大!大到中國發展了30年經濟之後,漁政船海監船以及海軍部隊的全部船隻,還是不足以捍衛浩瀚的藍色國土!現在彭小文非常想組建海軍收複南海,可是那軍艦難道是想擁有就擁有的嗎?

所以說日本想要封鎖中國的港口,談何容易!尤其是到了晚間,自香港駛來的商船滿載戰時物資,其中許多是燒汽油的中方機帆商船,由陳策派出的引水員上船引帶,依然能夠川流不息駛入廣州。

從香港向外海,中國全部租用歐美的商船進行運輸,的確,中國也沒有什麼遠洋貨輪,日本人除非現在就要打世界大戰,否則他們無法進行攔截,香港到廣州和沿海港口,日軍想攔截,可是通過海軍來實現對廣州港口的封鎖,完全不可能。

香港被稱為東方之珠,是因為它在珠江的最南端,珠江在英文中就是“thePearlRiver”(珍珠之河)。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整夜未眠,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

珠江是中國南方最大河係,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鬆花江、遼河並稱中國七大江河。舊稱粵江。為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彙合處至南海流域的總稱。

珠江水係各河徑流彙集於三角洲後.通過8條水遭注入南海,珠江出口門共有8個,稱之為八大口門。東邊注入伶仃洋(珠江口)的口門有4個,從東向西為虎門、蕉門、洪奇門和橫門;西邊注入的有磨刀門、雞鳴門、虎跳門和崖門。前麵講到的萬頃沙,東側有蕉門,西側有洪奇門。

八大口門,最重要的自然是虎門,虎門要塞自古便有有“金鎖銅關”之稱。

日軍在大亞灣陸軍登陸偷襲被識破,部隊打到惠州之後推進緩慢,日軍無奈,隻得動用海軍向虎門要塞正麵發動大規模襲擊。

陸上有那個惡魔不好對付,但是隻要在海戰中打敗廣東海軍的“粵海艦隊”,占領並摧毀虎門要塞,日軍就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廣州!

(二)

廣東海軍“粵海艦隊”號稱8艘,但是實際上主力艦艇僅兩艘:巡洋艦“肇和”和巡防艦“海周”。

“肇和”號還是清朝從英國購買的渦輪透平主機巡洋艦,在多年內戰中東征西伐,艦體老邁,已經傷痕累累。

“海周”號購自法國,是早已淘汰的舊掃雷艦,當初陳濟棠買來供海關緝私用的,隻有前甲板一門127毫米火炮有威力。

粵海艦隊還有“仲元”、“仲愷”、“堅如”、“執信”等淺水炮艦,“海瑞”等兩艘運輸艦也編入艦隊。這個粵海艦隊的8艘戰艦,就是這樣的情況。

日軍艦隊由高須四郎海軍中將率領,航母兩艘,“龍驤”和“鳳翔”,還有被稱為日本海軍現代巡洋艦裏程碑的“夕張”號以及現代化驅逐艦“疾風”、“追風”、“朝顏”等。

即使還有22艘小型炮艇和快艇,那都是百噸級甚至幾十噸級別的艦船,有些艦船上隻有一門炮而已。自然,陳策手上還有最新式的武器,就是四艘從英國和意大利購進的先進魚雷快艇。

但是,粵海艦隊的軍艦,滿打滿算幾千噸,還比不上日軍一條航母的噸位。

虎門要塞上原有70多門德國克虜伯大炮和英國維克斯大炮,但之前的內戰就不斷讓陸軍借走,現在隻剩下不到40門。

虎門要塞的海軍陸戰隊員加在一起不到陸軍的兩個團。

當時的粵空軍飛機,因大部分已北上到淞滬戰場,留在廣東僅有霍克三型戰鬥機九架,對虎門要塞顯然不能提供太多的掩護。

虎門海戰,就是在這樣完全不對等的狀況下進行的。

雖然形勢險惡,陳策並不膽怯。陳策是海南文昌人,畢業於廣東海軍學校(清時名為黃埔水師學堂),讀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是民國海軍元老級人物。1923年,孫中山任命他為廣東艦隊司令,北伐後,廣東艦隊改為國民革命軍海軍第四艦隊,仍以陳為司令。

陳策長期指揮“中山”、“飛鷹”、“肇和”等艦在珠江河道、萬山群島乃至瓊州海峽東征西討,護航、剿匪、搶占地盤,殺進殺出虎門已是家常便飯,對於複雜的珠江水道和這一帶地形了如指掌。這一優勢,在其後的謀兵布局和戰術運用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三)

也正因為如此,縱然是雙方實力對比如此懸殊,日軍並不敢貿然舉行大規模進攻。從1937年以來,進行過多次試探性偵察和攻擊。1937年8月8日,日軍飛機首先自停泊在伶仃洋外海的航母“龍驤”上升空,低飛偵察虎門要塞,守軍用高射炮射擊,日機退去,隨後轟炸機飛臨轟炸,虎門之戰就已經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