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蘭州觀戰(1 / 3)

(一)

彭小文的北上路線是從重慶乘坐飛機,經停蘭州,根據天氣情況判斷下一步的行程。

“祁連”是匈奴語中“天”的意思,祁連山意思是“象天一樣高的大山”,“皋蘭”是匈奴語中“河”的意思,“皋蘭山”的意思,就是“河邊的大山”,

戰國時期,匈奴趁秦滅六國之機,大舉南下。逼近黃河一線後,站到黃河邊上看到山非常高,所以取名叫皋蘭。2000多年前,遊牧在黃河岸邊的匈奴人曾經無數次地仰望過這座高山。

皋蘭山西起龍尾山,東至老狼溝,形若蟠龍,高厚蜿蜒,如張兩翼,成為蘭州城區的屏障,這座被匈奴人喊響和仰望的皋蘭山,便成為蘭州滄桑歲月的見證。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

隋文帝時代,取皋蘭山之“蘭”字,將金城更名為“蘭州”。

現在各種簡介仍然說蘭州的位置是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這很好嘛!說明中國人連地理都不懂了!蘭州成為中國的幾何中心是指把外蒙古包括在內的時候!

從中國的邊境或者沿海省份畫一個圓圈,烏魯木齊、拉薩、昆明、南寧、廣州、福州、台北、杭州、上海、濟南、天津、沈陽、長春、哈爾濱、烏蘭巴托。蘭州距離這些城市的直線距離都在1600到2000公裏之間,所以叫做版圖的幾何中心。

外蒙古的版圖象被狗啃掉一塊之後,蘭州向北距離邊境線的距離隻有600多公裏,這還是個什麼概念的中心!

(二)

如同安徽的省名是因為安慶和徽州兩個重要城市命名一樣,甘肅的省名取的是甘州(張掖)和肅州(酒泉)兩個重要城市的合成,它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古、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

而到了甘肅,就不得不想起失而複得的新疆。

1864年,新疆庫車、和田、伊犁發生暴亂和分裂,1865年1月,浩罕國阿古柏入侵新疆,在烏魯木齊建立政權;1871年7月,沙俄武裝強占伊犁;1872年6月,阿古柏在新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車、和田、阿克蘇、烏什、庫車懸掛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國旗並發行貨幣,1874年,日本第一次進犯台灣。

這個年代記述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東南沿海亂,西部未必亂,但西部亂,東南沿海必定亂!再往前推,康熙時代同樣是西北和東南同時作亂。

第二個問題,一提到中亞和新疆問題,幾乎所有人都是想到美國和俄羅斯,卻忽略了一個曾經的帝國,土耳其。最近20多年中,在中亞的角逐中,占據優勢的,是土耳其。

俄羅斯有軍事力量,但是沒有足夠的政治理論,而且缺乏道德和文化的號召力;美國什麼都不缺,但是他的“自由民主聖戰”那一套在伊斯蘭世界吃不開,人們也早已看穿那麵旗幟下大國角逐的戰略意圖。

再看土耳其,它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都不足,然而它輸出的確實獨特的產物,民族主義。它自稱是一切突厥民族的祖國,並且聲稱自己在伊斯蘭世界和突厥世界中都是世俗化和民主化最好的榜樣,它不富有,卻在中亞地區進行大量的文化投入,援建大學、圖書館和其它教育事業,輸出土耳其文字和文化,對所有突厥語係的學生留學給予高額政府補貼!

不到20年的時間建立了一條“突厥走廊”,從亞得裏亞海一直到中國的玉門關。那裏流行著土耳其的音樂和影視,青年學生出國留學,除了西方發達國家,土耳其成了第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