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陳長官,即然現在已經是這種局麵,解釋是徒勞的,我的想法,幹脆就順著老百姓的意思,由軍事委員會下令,調動一批部隊北上,這樣一來平息了民怨,同時也會讓日軍對南方稍微放鬆警惕!”彭小文向陳誠建議道。
陳誠道:“這個情況委員長也想到了,目前參謀部正在研究調動哪些部隊北上,你有什麼建議沒有?”
彭小文道:“陳長官,此時日本方麵也在緊鑼密鼓的調動,岡村寧次已經調離第11軍,由第7師團師團長園部和一郎擔任第11軍軍長,日軍為隱蔽其戰役企圖、造成中國方麵的錯覺,現在正在向湖南和江西方向佯動,我想現在不如將計就計!”
陳誠認真聽了彭小文的意見,軍事委員會和參謀本部很快同意了這個方案。
此時,1940年的4月中旬,日軍第11軍開始在九江附近進行“掃蕩”作戰,並以海軍向鄱陽湖、洞庭湖實施進攻,以航空兵對湘、贛兩省要點進行轟炸,作出要在第九戰區有所動作的姿態,以轉移中國方麵的注意力。
軍事委員會下發通電,再調彭小文北上,加強第九戰區,從兩廣將第54軍和第4軍抽調交還給第九戰區,抽調第三集團軍池峰城兵團、陳光兵團和第一集團軍第5軍的兩個師等兵力抽調北上,由彭小文指揮,防備日軍對長沙再次發動攻勢。
第54軍、第4軍交還第九戰區,這個對兩廣影響不大,粵東防務仍由高敬亭兵團接替,鄭洞國帶兩個師北上,第5軍的200師由杜聿明帶領仍舊留守,與邱廖戴兵團配合,對戰鬥力影響不大。
至於池峰城“兵團”,早已經有了安排,此次宣布北上,隻是把池峰城縱隊調動上去,仵德厚縱隊與保盟維和部隊一個縱隊在湛江區域,至於陳光兵團,讓龍雲飛縱隊到他的湘西老家去剿匪和招兵,陳光帶一個教導師。
作為安南計劃,主戰兵力現在已經是孫立人縱隊、張衝縱隊和劉放吾縱隊,陳策兵團不動,讓陳光、池峰城、鄭洞國北上,也能夠起到迷惑日軍的目的,此外杜聿明和邱廖戴兵團陳兵桂西南,兵鋒直指鎮南關和諒山,也是一種牽製,有利於孫立人兵團行動的隱蔽性和突然性進一步提升。
民眾終於開始歡呼,“反攻”開始了,彭小文終於北上了,這是民意的勝利!
(二)
木村少佐報告道:“板垣閣下,岡村閣下,我剛剛收到一份情報,中國國內一些媒體對於彭小文隻帶了部分兵力進入湖南仍然不滿意,有些報紙的觀點很讓人吃驚,他們居然分析出了我們的主攻方向之一是在襄陽!”
板垣征四郎說道:“那個並不奇怪,中國的聰明人太多,襄陽自古就是中國的四戰之地,東出武漢,西控洛陽,北進南陽,南製荊州江陵,他們看出來也不足為奇。”
岡村寧次說道:“板垣閣下說的對,進入中國控製的西部有三條路線,北路沿隴海線進入潼關要經過南陽,南路溯長江進入四川要通過荊州和江陵,中路從漢水溯江而上進入陝西則直接要通過襄陽,因此打下襄陽是最直接的手段,中國人判斷出來也是正常的!”
木村少佐道:“所以說,櫻花季節判斷,彭小文名義上是支援第九戰區,但是實際上他肯定是會去襄陽方向,這個簡單的戰略要點,他不可能看不出來!”
岡村寧次搖搖頭,說道:“這次彭小文即使親自過去,襄陽他們也守不住!”
這次岡村寧次所說並非是誇大其詞,1940年的2月底,在國軍的冬季攻勢剛剛告一段落的時候,日軍就已經製訂了計劃,以第11軍為主力,向第九戰區佯攻吸引國軍的注意力,然後從武漢向西調動兵力,同樣是佯攻襄陽和荊州之間的鍾祥市,吸引和牽製國軍兵力,主力部隊則沿公路,準備快速向棗陽、襄陽挺進。
目前第五戰區的情況,作為“支那通”的岡村寧次已經了解的很是清楚,這個戰區的部隊有50個師,但是組成卻是有中央軍湯恩伯部隊、桂軍、川軍、西北軍、粵軍等多個派係,在一年以前的隨棗會戰中,日軍雖然沒有打成戰略目的,但是那一仗之後國軍內部的矛盾已然形成。
(三)
“亂套了!娘希匹的,這純粹是添亂啊!”蔣介石把那張關於“質疑彭小文為何前往第九戰區而非第五戰區”評論的報紙扔到地上。
陳誠也氣得夠嗆,作為政治部的部長,居然現在中國的報紙不經意之間“破解了”中日雙方的真實意圖,這個事情搞的大家有些被動!
稍後,蔣介石說道:“不過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如果他們都看出來了,彭小文看不出來,那就簡直是荒唐了!”
陳誠也無奈,利用媒體作為工具的是彭小文,現在他把一大批人發展成了軍事迷,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彭小文稍微詫異了一下,也恢複了平靜,實際上這樣也不錯啊!利用媒體發布真真假假的消息,老百姓找到了新的興趣點至少不再折騰了,而且日本人的信息分析工作也會因此而增加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