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節 正義真相(1 / 3)

(一)

1940年的日本,也是鬧的不可開交。而且日本延續著一個傳統,一到事情解決不了的時候,首相就開始走馬燈似的辭職。

陸軍堅持的原則是,迅速解決支那事變,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占據東南亞,占據遠東,對抗英法蘇美,這是極右翼力量,代表人物就是近衛文麿、東條英機和板垣征四郎。

海軍堅持的原則略有不同,支持和同意迅速解決支那事變,反對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支持占據遠東,反對占據東南亞,支持對抗蘇聯,反對在未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對抗英法美,他們提出時機未到,必須要進行充分的準備。代表人物就是米內光政、山本五十六和井上成美,號稱“海軍鐵三角”。

橫掃天下征服世界自然更能得到讚同,而且雙方對侵略中國的態度完全一致。但是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開始,三個月又三個月,一直到汪精衛發表投降聲明之後中國並沒有停止抵抗,1939年1月近衛內閣辭職,平沼內閣接替。

平沼騏一郎並沒有獨立的主張,那就繼續走近衛文麿的路線,日本陸軍提出,之所以遲遲沒有解決支那事變,都是因為蘇聯的支持!於是準備打擊蘇聯,以斷中國援助之“根”!結果諾門坎日本慘敗,德國與蘇聯簽訂了和平協議,日本被打了當頭一棒,1939年8月底平沼內閣辭職,阿部內閣接替。

阿部信行實際上就是一個過渡,總不能天皇親自當首相吧!他的策略是穩住蘇聯、穩住英美、穩住德意日,最好都能穩住,結果四個半月之後就被攆了下去,天皇為了能夠持續獲得英美的支持,1940年1月任命米內光政組閣。

米內光政內閣認為應當暫停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以免得罪英美影響充分準備,在此期間米內光政抓緊建設海南島基地,同時發動棗宜會戰,試圖一舉打到重慶,逼迫中國徹底投降。結果德國攻陷巴黎,陸軍認為米內光政的“親英美”思路嚴重錯誤,1940年7月,逼迫米內內閣辭職。

走馬燈似的換了一圈,最後決定,再度讓近衛文麿出任首相進行組閣。

近衛文麿宣布對國策進行調整,迅速解決支那事變不變,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抓緊,對抗英法蘇美改為穩住蘇聯,由北進調整為南進,暫緩占據遠東的準備,加大力度向東南亞進軍!

然而一切的前提,都是要首先解決支那問題,中國,注定是日本繞不過去的一道門檻!

(二)

“石原莞爾認為,要徹底解決支那問題,至少要三年時間!這一點首相你怎麼看?”天皇裕仁已經親自插手這些事情了。

近衛文麿道:“陛下,石原莞爾一直反對倉促發動對華作戰,現在看起來,他說的不無道理。隻是現在國際局勢已經到了這種局麵,我們不能停下來了!”

裕仁感慨道:“是啊,停不下來了!歐洲戰局的發展使世界局勢為之一變,考慮如何解決支那事變時一定要和世界局勢結合起來。希特勒提倡的世界新秩序的建設在飛速進行,陸軍和海軍多位軍官上書,說我們日本也要為了建設東亞新秩序,打倒盎格魯薩克遜人的世界秩序而和德國人攜起手來。現在德國人開始接收東亞的英國,法國,荷蘭的殖民地了,日本再不出動就沒有機會了!”

近衛文麿說道:“陛下,如果要是非常理性的說,現在帝國已經陷入了一個死結,要使中國屈服,日本就必須把戰爭進行下去;要使戰爭能夠進行下去,日本就必須奪取東南亞的石油、橡膠和鐵礦石等必需的戰略物質;而東南亞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要奪得這些戰爭物資,日本就必然卷入同美、英的戰爭!”

裕仁沉默了一會,說道:“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支那雖然物產豐富,但是隻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石油,帝國目前的石油儲備隻剩下兩年半的用量,現在歐美國家已經開始減少對我們的石油供應,如果得不到石油補充的話,等到支那緩過勁來,得到了英美的支持,那麼我們五十多年的努力,就要全部失去!”

近衛文麿說道:“陛下,眼下的情況很明顯,我們的石油儲備已經無法支撐到我們解決支那問題,北進夾擊蘇聯,無法獲得我們需要的石油資源,進入東南亞,獲得印尼的石油資源,是我們唯一可走的道路了!”

裕仁歎息道:“可是我們還沒有找到一舉解決英國和美國三處威脅的辦法,現在倉促向印度支那和泰國進軍,那麼英美的反應,必定是強烈反對,朕非常憂慮。”

近衛文麿說道:“陛下,塚原二四三中將有一個方案,您看過沒有?”

(三)

塚原二四三,日本海軍中將,曆史上提出使用航空兵一舉解決珍珠港、菲律賓和新加坡三大威脅方案的人!塚原二四三帶給了日本奇襲的勝利,也為日本推開了通往地獄的大門。山本五十六的“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實際上就是在塚原二四三的方案基礎上衍伸的!

山本五十六,塚原二四三,還有南雲忠一,他們偷襲珍珠港、菲律賓和新加坡的日子,恰好是七號、八號和九號,這也算是個非常巧合的數字,實在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