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小克(1 / 2)

小克,本名王偉範,今年十四歲。農村人,全家都靠那一畝三分地過活。由於家裏窮,哥哥到現在二十多的人了還是光棍一條。(這個年代,東北農村二十多歲的男人孩子都有了。)上學的錢是小克父母辛辛苦苦,每周六趕集賣點農物換完油鹽醬醋後剩下來的。

沒來學校之前,小克甚至連牙都沒有刷過,對於農村人來講,農民刷什麼牙。可就是這些勞苦的農民們,用自己的汗水將收獲的白麵無償送到市裏供人享用。自己確掙著工分,啃著黃黑的雜糧,抽著劣質的煙草,起早貪黑的過活。可沒有人瞧的起他們,小克從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他多希望能跟大部分的同學一樣吃上一個白麵饃饃,可這隻是奢望。這是一個絕對不平等的年代,沒有人瞧的起農村人,一本城市戶口曾讓多少農家的孩子肝腸寸斷。

開飯了,在校園內的南牆根下,很快的按班級排起了十幾路縱隊。雪依然在下,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給眾人分飯菜。每個人的飯菜都是昨天登記好並付了飯票的,因此程序並不複雜,現在值日生隻是按飯表付給每人預訂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條為主,裏麵有些叫人嘴饞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錢;乙菜其它內容和甲菜一樣,隻是沒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錢。丙菜可就差遠了,清水煮白蘿卜——似乎隻是為了掩飾這過分的清淡,才在裏麵象征性地漂了幾滴辣子油花。不過,這菜價錢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錢。各班的甲菜隻是在小臉盆裏盛一點,能吃得起肉菜的學生好少。丙菜也用小臉盆盛一點,吃這種下等夥食的人也沒有多少。隻有乙菜各班都用燒瓷大腳盆盛著,海海滿滿的,顯然大部分人都吃這種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麵饃,玉米麵饃,高粱麵饃;白、黃、黑,顏色就表明了一種差別;學生們戲稱歐洲、亞洲、非洲。

當院內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小克快步的走上前去拿了兩個高粱麵饃饃充饑,看了看四周無人,快速的在還剩了點菜湯的盆裏抹了兩下,跑到院裏一角,吃了起來

高粱麵饃饃,舊社會地主家牲口吃的口糧。黑黑的麵饃讓小克有點很難受,他倒不是因為吃的不好而難受,他很瘦弱,飯量很小,吃不了多少。他之所以難受是因為他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自卑農村人,一個永遠比別人低一等的農村人(在這個年代,身為普通的農村人,根本沒有分配到城市工作的資格,隻能守著那黃土朝天的莊稼地,抽著劣質的旱煙過一輩子,除非小克考上大學,還有希望能混個好工作,再也不用呆在那窮山溝裏。)。

馬上就要上課了,小克快步的走進了教室。

小克坐在倒數第二排,他的同桌姓郝,是個瘸子,隻有在同桌跟前小克才能找回一點自尊。人就是這樣,看見別人比自己慘,心理就會平衡不少,還有什麼比殘疾更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