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塑造宇宙的終極理論(二)
這樣偉大的理論,她終究還是來臨了。
在我對於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心理,社會,人文等等眾多學科的不斷深入了解之後,以及我對於像引力論,進化論,相對論,量子論,分析論等等這樣偉大的理論進行過深刻的思索之後,我終於還是恍然大悟了。
是的,終極的理論應該是以上偉大理論的包容者,是能夠合理解釋出宇宙現象的一切。
可是,我們該用一則什麼樣的理論來描述我們所處宇宙的曆史和定律呢,來推定生命和非生命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呢。
而目前,宇宙學的主流仍然是大爆炸的理論,大概在137億年之前,宇宙是從一個極小的點——奇點開始誕生的,首先出現的當然是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了,然後再由微小的粒子聚集成為了大團的物質,最終而形成了巨大的恒星,行星以及無盡的星係;而在大爆炸還沒有發生之前,宇宙中是不存在物質的,也是沒有能量的,更是沒有生命體的存在,甚至也沒有時間和空間的存在,這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所告訴我們的關於宇宙的整個圖景。
如果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成立的話,那麼從大的尺度上來看,整個宇宙不同區域中的性質就應該是不一樣的,起碼在不同空間中的物質的密度就應該是有所不同的;然而,實際的宇宙卻讓持大爆炸理論的人很失望,因為從大尺度上來看,整個宇宙各處都具有著高度的均勻性,不同地點的性質幾乎是一致的,就好像相距有幾十億光年之遠的時空都能夠互通消息,都如同統一著裝了一般,這怎麼可能呢,可是這種哈勃式的紅移的宇宙同向性膨脹的現象卻與大爆炸理論中的關於宇宙奇點的描述產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
宇宙均勻性的難題,似乎已經否定了宇宙奇點的存在,不僅僅如此,隨著一種新興的宇宙學理論——弦論的興起,更為有力的否定了宇宙奇點狀態的存在;弦論認為,宇宙中的粒子並不是點狀的,而是無限細的量子弦,即一個一維的實體;我們可以把量子弦的弦體一分為二,並再繼續的一分為二下去,並再繼續無限的一分為二下去,但是根據弦論,當量子弦分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最微小的量子弦就不能再分割下去了,這就決定了物質的尺度有著一個最小的下限,不可能再有比這下限更小的物質了。
所以,根據弦論,當宇宙中的物質在逐漸地聚集,宇宙也將會越來越小,直至縮小到為一個無限小的奇點,如大爆炸理論所言奇點為無限小的說法,根據弦論就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說,大爆炸理論所預言的奇點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謂奇點之爭,也不過就是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之爭,也就是在踢開了奇點之後,在大爆炸之前,似乎還有著另一個宇宙的存在,這就是目前比較經典的前大爆炸宇宙的假說了,兩個經典的分支宇宙在一個微小但並不無限小的量子橋的連接下,當前一個宇宙從時間上看起來是不斷坍縮的時候,那麼後一個宇宙,即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則看起來就是膨脹的。
而這種相對轉換式的兩個經典的宇宙就真的是我們所處宇宙的理想狀態了嗎,而那種連接著這兩個經典式的宇宙之間的並不無限小的量子橋,就真的已經替代了大爆炸之前的那個奇點狀態了嗎,答案還是不盡然的。
並不無限小的量子橋與無限小的奇點之間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當宇宙處於他們的狀態時相對論是失效的,如果宇宙的演變過程中存在著失效的時刻,那麼也就是預示著宇宙是不存在什麼定律的,如果我們的宇宙不存在定律的話,那麼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為何竟會是如此的規則和完整呢。
要探索出宇宙的定律,就必當解決掉奇點與量子橋所共有的問題,既然奇點以為現代的宇宙學所否定了,那麼量子橋介於前宇宙與後宇宙之間的一種連接,當前宇宙坍縮到一個極為高密度的點時,一種不知名的排斥力將使宇宙不再縮小,而是開始反彈,並重新開始膨脹,而我們所處的那個後宇宙則通過量子橋的連接,則開始呈現為收縮的狀態,並如此周而複始,從理論上來說,這倒也是合乎情理的。
話雖如此,可那種躲藏在微小世界裏的,扭轉乾坤的不知名的排斥力它又是些什麼呢,這個拯救了經典宇宙宇宙,並讓宇宙永遠地存在下去的作用力又是些什麼呢。
似乎大爆炸理論以及前大爆炸理論的假說,都未能有效地揭示出我們所處宇宙的真實狀態,問題是出在哪裏呢,我想問題就是出在相對論的失效,在微觀尺度下的失效,因為當宇宙處於微觀尺度下時,是受量子效應作用的,而不是物理效應。
這麼說來,宇宙就是沒有自身定律的了,可這怎麼可能呢,是我們無法認識到,還是我們沒有找到更為合理的解釋呢。
我想這種合理的解釋是應當符合大爆炸理論,也應當是符合弦論的,更應該是符合相對論,或是量子論的,甚至是其他的一些較為偉大的理論的,符合著生命和非生命狀態合理解釋的終極萬有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