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塑造宇宙的終極理論(一)(1 / 2)

正文 塑造宇宙的終極理論(一)

是啊,不僅道德使人困惑,就連生命本身也使人感到困惑,還有我們所置身於這個非生命世界裏的整個宇宙,也同樣的使人感到困惑。

有著一套什麼樣的理論她能夠解釋這一切呢,這個困惑了我們很多年的問題,使我一直都在努力的思索著,並試圖塑造出一個能夠解釋出這一切的終極理論來,我想,這個理論應該是很簡單而且極其完美的,她應是整個宇宙生命和非生命兩種存在狀態的一種完美的詮釋。

為此,我便在科學的相對論與進化論之間苦苦的尋求著這二者之間的必然聯係,也就是在非生命的狀態與生命的狀態之間尋求著二者的紐帶關係。

我們都知道,這個宇宙是起始於非生命狀態的,那麼從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角度來看這種非生命狀態的宇宙存在,所組成這整個宇宙的元素就是質能,依據他那有名的質能公式可以推斷出,質量和能量是相對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質量就是未被釋放的能量,而能量就是被釋放了之後的質量,這就是經典的狹義相對論了。

但這也隻能是說明了宇宙的組成狀態,並未能說明它是以何種形式而構成了一個整體,這時愛因斯坦便引出了空間引力的概念,他認為引力是由彎曲了的空間所造成的,整個的宇宙就在這種彎曲的空間維度中而完美的存在著,這就是經典的廣義相對論了。

這還是人類首次從理論上談及到了這麼宏觀的宇宙世界,從此也就引發了人類對於宇宙的終極探索,引發了人類對於這整個宇宙所包含的非生命與生命兩種存在狀態的根源性探索。

現代的宇宙學已經明確地認識到,我們這個正在膨脹著的宇宙曾經有著一個極熱,且極密的奇點狀態,自大爆炸之後,就這麼一直的膨脹著,對於這種狀態,有著各種多樣科學的推斷,有的認為在宇宙的某個時刻,它將會停止膨脹,而處於不再收縮的平衡的熱寂狀態,很顯然這是一種極為理想而又主觀的宇宙觀。

另一種推斷卻認為,宇宙將永遠的膨脹下去,而成為一種稀化的狀態,假如這是真實的話,那麼我們的宇宙有一天豈不是要土崩瓦解了;甚至於所謂的反宇宙,平行宇宙,經典的兩個連體宇宙,都是基於所謂的反物質,超弦的多維空間,以及連體的漲縮理論設想而推斷出來的宇宙的運行定律。

而其實最為合理的科學推斷乃是在宇宙膨脹到一定的有限狀態之後,將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逐漸的收縮,並繼續的坍塌成為一個奇點,重新開始一次自己那永遠都無法逃避和抹滅的宿命,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論。

可是,即使現代的科學將我們的這個宇宙解釋得再為合情合理,似乎它和我們的生命的存在之間仍是毫無的關聯,它所說明的仍然是那種在非生命狀態下的物質存在。

當整個宇宙處於一個奇點時,他整體上的質量和能量凝縮在了一起,時間和空間也與之緊密的凝縮在了一起,幾近為零時,這就構成了我們整個宇宙的大擠壓狀態,也就是在大爆炸之前的一種釋放能量的醞釀。

大爆炸開始了,就在那麼一瞬之間,質能得以釋放,時間開始向外無限的外延,空間也開始無限製的彎曲,宇宙成為了一片混沌,這也就是她非生命狀態的剛剛開始。

自大爆炸之後,宇宙便開始了自己的演化,能量冷卻,產生物化的元素和質量,化作一片片的星雲,積澱成為一個個的星係,以及一個個的實存天體,就構成了我們這個有著無限實體的幾近無限的有限的物理宇宙。

在物理和化學並存的狀態之下,當符合著生命誕生的必要環境和條件出現時,生命也就誕生了,第一個帶著生命的化學分子,第一個與非生物存在與眾不同的單細胞生命就這樣的誕生了,生命也因此而開始了。

這真是一個奇跡,可是作為生命的我們又該如何的來解釋這個奇跡呢。

總之,生命在以達爾文主義的方式進化著,時至今日,生命已達到了比較高級的階段,出現了人類,還有人類的無窮智慧。

但是,生命和生命延續的本身並未使生命感受到多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倒使生命對於自身持有著一種質疑的態度,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生命會否定生命自身的存在呢,她的真實意義又隱藏在何處呢。

這是進化論無法解釋的問題,因為依據進化論者的觀點,生命進化的動力是來自於生命之外的世界,而與生命內在的動力沒有多少關聯,內在的動力隻是為了適應外在的世界而保持著自身的生存和延續的調整,生命就好像是在被動的狀態之下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掙紮著的積極,一種出於無可奈何的積極。

這也就是生命之所以否定生命的根源所在,因為生命就是一種被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