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塑造宇宙的終極理論(一)(2 / 2)

假如不是如此,那麼,什麼才是生命的內在動力呢,她的根源又在哪裏呢。

為了說明這些問題,我們首先必須將生命和非生命的兩種存在狀態區分開來不可,非生命狀態可是個大大的概念,她甚至於就是我們所處的整個物理宇宙,所以我們隻能說她是普遍存在著的一種非常廣泛的狀態。

生命是脆弱的,她隻是無限之中的偶然,但她卻以奇跡般的存在而存在了,如果非說非生命的存在是生命得以進化的外在動力的話,那麼生命就將是一種被動的產物了,那麼進化論對於我們還有多少說服力呢,但事實上生命是在進化了,如果拋卻了進化論,我們又該尋求出一種什麼樣的合理的解釋來呢。

事實上進化論是對的,我們所不知道的隻是我們並不知道我們之所以進化的真正內在根源。

那麼,現在的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又有多少呢,繼相對論之後,繼愛因斯坦的統一場理論之後,科學又把自己研究的重點放置在了哪裏呢。

是的,放在了物質之上,不是有正物質與反物質之說嗎,不是衍生出了正宇宙與反宇宙的理論推斷嗎。

是的,還有那空間的超弦理論,認為宇宙隻是多維的空間,我們所處的宇宙隻是在幾個有限的維度中而存在,而與我們這個宇宙所平行著的另一個宇宙卻在其他的維度中存在,從而把我們解釋宇宙的重心納入了多維度空間的概念,從而否定了大爆炸理論存在一個奇點的假說。

宇宙終極理論的重任似乎應該落在物理學家們的肩上,因為依據現在整個世界的情形來看,也確乎如此,不是有有現代愛因斯坦之稱的斯蒂芬霍金的出現嗎。

可是事實上是,即使是斯蒂芬霍金他也沒能夠設計出我們所需求的終極理論來,不過是讓我們看到了一絲曙光的存在,並留下了一個宇宙終極理論即將獻世的預言而已。

宇宙的終極理論是什麼呢,是愛因斯坦所未能完成的統一場理論呢,還是將生命的現象排除在外的非生命狀態的物理學宇宙呢?

科學似乎是多向性的,引力論,進化論,相對論,量子論,分析論,萬有理論,還有由這些理論所形成的分支,更是眾彩紛紜,令人目不暇接,混作一團。

但是將他們綜合起來歸納的話,也不外乎兩種類型,一個是物質的宇宙,而另一個則是生命的世界,是的,宇宙隻是一個大大的概念,是由非生命和生命兩種狀態所堆砌起來的整體。

所以,終極理論已不再僅僅是物理學家們的事情,他還應當是生命學家們的事情,或者是這兩者的整合,生命和非生命的一次終極整合。

物理學的盡頭隻是在尋求著整個宇宙在物理狀態之下的一種完美解釋,並與我們的生命沒有多大關聯;而生物學隻是在徒勞的解釋著我們那脆弱的且沒有方向感可言的生命,且與整個的宇宙毫無關聯。

那麼也就是說,宇宙的終極理論應是一套能夠合理容納與詮釋物理以及生物科學的理論,並使之結合成為一個整體,其實整個宇宙的狀態本身就是如此,隻有在知道了宇宙的起源與歸宿之後,才能使智慧的生命洞悉那隱含在整個宇宙非生命狀態之中的意義。

生命既然是宇宙的產物,那麼他必將以宇宙為家,我們既然從宇宙中來,也必將融入宇宙中去,因為我們是智慧的生命,在掌握了整個宇宙的規律之後,我們必將獲得我們的意義。

我們知道我們是智慧的生命,也知道我們從宇宙中來,也要到宇宙中去,但是我們是怎樣的從宇宙中來,又要怎樣的到宇宙中去呢,這仍然是一個困惑。

那麼我們又應該用一條什麼樣的終極理論來解除我們的困惑,使生命的和非生命的狀態融合為一個整體,而塑造出我們整個完美的宇宙來呢。

“然而,最終人們會希望尋求一個完備、相容的統一理論,它能把所有這些局部理論作為近似包容進來。對這樣一種理論的追求被稱之為“統一物理學”。(斯蒂芬霍金語)

“如果我們真地發現了宇宙的終極理論,那將意味著什麼呢?它會將我們為理解宇宙而鬥爭的曆史中漫長而輝煌的一章畫上句號。會使得普通人對支配著宇宙的定律的理解發生革命”。(斯蒂芬霍金語)

“不過,如果我們確實發現了一種完備的理論,那它就應該及早成為普通人,而並非隻是少數科學家,能大體上理解的。然後我們就都能參加宇宙為什麼存在的討論。如果我們發現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它就會是人類理性的最終勝利。那時我們就會知道上帝的意向”。(斯蒂芬霍金語)

這就是愛因斯坦,斯蒂芬霍金以及全人類所希冀的萬有理論,一則能夠確定出整個宇宙定律的終極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