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許學長的消息(上)(1 / 2)

回到家裏,龍風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張偉的教材和筆記,認真的開始學習起來。張偉的學習筆記作得很詳細,不但有教官的講解記錄,還有他個人的學習心得。由此可見他在軍校裏的學習,是極其認真的。龍風沉浸在這些海量的戰爭知識裏,拚命的學習著。從此以後,龍風一有空就拿出張偉送他的書,不放過任何的學習時間。甚至是都沒時間去陪伴張雅茹,而張雅茹卻沒有任何的不滿,反而全力支持龍風的學習。

1936年的春天比往年來得有些晚,但是雨量卻是很大,一連下了好幾天的春雨。周日,連綿多日的春雨終於停了下來,天空中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臉。龍風放下了書本,陪著張雅茹來到南京郊外的棲霞山踏青,看著那遠處連綿的群山,龍風感到了春天的美好。張雅茹陪伴在龍風的身邊,用相機記錄下這些美麗的畫卷。張雅茹向龍風介紹著棲霞山的情況,她說道:“棲霞山馳名江南,因為不僅有一座棲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勝猞猁塔,還因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間素有春牛首、秋棲霞的說法。”聽了張雅茹的介紹,龍風頓時就來了興趣,拉著張雅茹走進了棲霞寺的山門。

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7年(公元489年),最初稱棲霞精舍,唐朝時改名為功德寺,在宋代才改名為棲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與清軍作戰時,棲霞寺毀於戰火。現在的棲霞寺是1919年,重新修建的。

初春已露,春風送暖,前來棲霞寺上香的人很多。大殿內香煙繚繞,虔誠的信徒再向佛祖乞求著平安。龍風和張雅茹也上了一束香,向佛祖許下了心願。出了大殿以後,龍風向張雅茹問道:“剛才,你向佛祖許了個什麼願啊?”張雅茹回答道:“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不靈驗了。”龍風隻好乖乖的閉上嘴巴不再問了,他看見許多香客在求簽問補,就也來了興致。龍風虔誠的搖動簽筒,“吧嗒”,簽筒中跳出一隻簽。張雅茹撿起來仔細的看了看,念出了簽上的簽文:“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風知道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作的〈出塞〉,張雅茹拉著龍風拿著簽向解簽處走去。

“煩勞大師解簽。”張雅茹把手上的簽遞給了負責解簽的老和尚。老和尚接過簽,眯著眼睛看了看,念出了簽上的詩文。老和尚抬起頭說道:“阿彌陀佛,不知施主所求何事。”龍風向前走了一步說道:“前路。”老和尚看了看龍風,眼光稍稍一凝,開口說道:“施主求問前路,恕不相瞞,此乃下下簽。由簽文所觀,施主乃誌向遠大之人,終將踏上沙場,前途難以預料。阿彌陀佛,佛祖有雲存善根求善果,隻要施主心存善念,將來沙場之上必當逢凶化吉。”“多謝大師解惑。”龍風從懷中掏出塊銀元放在桌上,然後身體微微前傾施禮。

出了山門,龍風和張雅茹沿階而下,山風徐徐撲麵,枝頭已吐新綠,然而他們卻無心欣賞這初春的美景。張雅茹眉頭緊鎖沉默不語,而龍風卻低低的念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許久之後龍風開口說道:“既然讓我趕上了國難,身為中華熱血男兒,就應該挺身而上,縱然是馬革裹屍而還,我矣無憾。”張雅茹緊緊的抱住了龍風,她有些傷感的說道:“龍風,我無法阻止你去從軍報國,但我要求你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要輕言犧牲,因為我會一直的等著你,等著你勝利歸來。”龍風撫摩著她的秀發,動情的說道:“你沒聽老和尚說嗎,隻要心存善念,就一定會逢凶化吉的。”張雅茹悄悄的檫掉眼角的淚水,幽憂的說道:“我會一直等著你平安歸來的,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