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嶽想了一下,就同意了羅卓英放棄南昌的請求。隨後薛嶽叫來了參謀處長,他沉痛的對參謀處長說道:“你起草撤退命令吧!”參謀處長馬上反對的說道:“司令,現在還沒有放棄的必要!南昌還有74軍和79軍呢?還有戰區副司令羅卓英呢?”薛嶽氣憤的說道:“咋個沒必要!羅卓英都已經走人了,74軍和79軍也被他帶走了!”參謀處長再次的勸道:“鄱陽湖並無情況,吳奇偉軍團守在贛江東岸,有可能支持三到四天,另外74軍和79軍是生力軍,讓他們以梅嶺和西山為根據地,向南側擊日軍。援軍盧漢所部已經在路上了,不日就能到達南昌地區。另外,日軍由一條道竄到生米街,屬於是孤軍深入,我們手頭上尚有4個軍,完全可以反敗為勝的。”薛嶽很是猶豫,沒吭聲。可是想了一陣子,到了最後,他還是說道:“放棄南昌吧。”盡管他的語氣很堅決,可是參謀處長還是說道:“請長官還是再考慮一下吧。”薛嶽不耐煩了,他嚴厲的說道:“你回去吧,這個撤退的命令,由我親自下!”
薛嶽為什麼對羅卓英這麼遷就,為什麼要迅速放棄南昌呢?原來這其中夾雜著太多的私人感情。一是因為羅卓英是陳誠的鐵哥們。薛嶽原是傾向**的,“清黨”時被白崇禧一擼到底;後來薛嶽又擁汪反蔣,反蔣失敗後再次被擼了個一幹二淨。他之所以能東山再起,都是托了陳誠的關係,陳誠再蔣介石麵前說了好話,他才能從反蔣者變成擁蔣者。因此,薛嶽對羅卓英特別的遷就。二是因為第4軍是張發奎的嫡係部隊,又是薛嶽的嫡係。這第4軍都是粵係子弟兵,讓薛嶽愛如至寶。因此薛嶽怎麼肯把第4軍放在南昌擔任阻擊任務呢。為此,他曾專門找過羅卓英,將第4軍調離了南昌。羅卓英要放棄南昌了,他自然是無法提出反對的理由的。薛嶽下達撤退命令後,南昌丟了,全國震動。第49軍軍長劉多荃自知罪責難逃,就帶著全家老小和金銀細軟逃往了香港。事情發生後,羅卓英也沒有派人緝拿劉多荃。但是蔣介石在獲知南昌陷落後,大發脾氣,羅卓英沒有追究劉多荃的責任,但軍委會卻開始追究責任了,最後開始直接處分責任人了。蔣介石責成軍統要限期抓獲劉多荃好將其繩之以法,劉多荃再得知消息後,迅速與汪精衛取得了聯係,在汪委特務的接應下,總算是擺脫了軍統的追殺。另外,49軍被取消了番號,師級以上的軍官全部受到了處理。49軍的殘部被打散補充進了39軍。
薛嶽、羅卓英丟失了南昌,受到了全國輿論的抨擊,蔣介石命令薛嶽和羅卓英迅速收拾殘兵,組織對南昌的反擊戰。薛嶽和羅卓英明知道反擊南昌已經是不可能了,但還是堅決執行了蔣介石的命令。誰知反攻還沒開始,蔣介石就又來了一道命令,嚴厲的斥責羅卓英對丟失南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軍委會決定對羅卓英進行撤職查辦。羅卓英還沒走人,軍委會的第二道命令就又來了。蔣介石下令給第9、第3兩戰區,並命令羅卓英戴罪立功,率部並指揮第三戰區在贛江東岸的部隊,收複南昌。
此次收複南昌的主力為74軍和79軍,另外,粵係的第4軍將擔任反攻的預備隊。命令下達到了74軍,王耀武軍長立刻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決定以51、58兩師為主力,57師為預備隊,即刻開拔,向南昌方向進軍。在行軍的途中,宋眼岩向龍風問道:“龍哥,你說我們這次能收複南昌嗎?”龍風搖著頭說道:“這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聽了他的話,趙德生疑惑的問道:“為什麼啊?這次反攻南昌,戰區出動了最精銳的部隊,又有第3戰區的配合,我們怎麼就收複不了南昌呢?”龍風耐心的對他們解釋道:“首先,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副司令長官羅卓英,還有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這些人都是老兵油子了,軍閥時代他們就開始當兵了,都是一步一步打上來的將領。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最愛突出自己,都是隻能打順風仗的人。勝了,功歸自己,敗了,錯誤歸他人。讓他們相互配合,這簡直就是與虎謀皮。”聽了龍風的解釋,兩人這才明白了過來。宋岩剛想罵這三個人,張偉就急忙製止道:“不要私下議論長官,小心隔牆有耳!”說完他還特意朝遠處看了看,發現田新和車華賓遠遠的綴在隊伍的後麵,這才算是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