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襄王之死(上)(1 / 3)

正文 第一章 襄王之死(上)

煙籠青山,風吹衰草,寒鴉落日湘西道。轔轔車馬宦遊人,焉知疑案其中妙。

日出天開,賊擒仇報,曾經多少煩和惱。若非廖督策神明,襄王冤屈誰知曉。

——調寄《踏莎行》

明朝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初冬,一輛雙馬拉的配有灰色車廂的馬車,行駛在湖廣長沙城外、湘江之西的官道上。遠處的青山煙塵籠置,朦朧不清;路旁的衰草因西風勁吹,倒伏於地;樹上的烏鴉受車馬驚嚇,呀的一聲飛上了天空。滿目都是冷清蕭索之色,使人感到淒涼況味,情緒低沉。然而,這輛馬車卻迎著夕日,轔轔聲響,兼程趕路,顯得生氣勃勃。

從馬車的外表看,這輛馬車上所乘之人,像是遠途經商的商賈,或是久離家門的遊客。而事實上,馬車上所乘之人竟是兩名朝廷命官——監察禦史和兵部主事,眼下他們押著一萬兩黃金的軍餉,正送往貴州安順府去。

車上的禦史大人姓錢名衛祥,同行的兵部主事名叫童遇傑,另外,還有一個趕馬車的軍官王巡。此時,在車廂內打了一個盹剛醒來的錢衛祥,對童遇傑道:“下官一直沒想通,長沙襄王喝酒醉了七天,怎麼竟會死去的。”

童遇傑道:“錢大人,下官不僅聽人說過,也曾親眼見過酒喝多了醉死人的事。襄王喝酒醉死了,何足為奇?”

錢衛祥道:“童大人有所不知。大凡醉酒之人,當日醉死或次日醉死,誠不足為奇。然如襄王這般醉七天後而死,童大人曾見聞過麼?”

童遇傑道:“下官確未見聞過,請錢大人賜教。”

錢衛祥道:“春秋時,晉國大夫趙簡子獨主國政,一日他生病了,五天不省人事,眾大夫慌恐了,於是召神醫扁鵲前來。扁鵲進房看了趙簡子的病,便走出來。董安向扁鵲詢問趙簡子的病情,扁鵲道:‘主君血脈平和,有什麼驚疑的!昔日秦穆公也曾如此,七天後醒來。醒來時告訴大夫公孫支等人道:我到了天帝的住所,在那裏很快樂;我之所以待了這麼久,是因為在那裏學了許多東西。現今主君之病與秦穆公之病相同,不出三天必會醒來的’。”

童遇傑道:“趙簡子三天內醒來了麼?”

錢衛祥道:“過了兩天半,趙簡子便醒來了。醒後趙簡子對眾大夫說道:‘我到了天帝的住所,在那裏很快樂,與百神遊玩於天宮,宮中大樂九奏萬舞,不像夏商周三代之樂,其聲音很動聽……’,董安以扁鵲的話告訴趙簡子,趙簡子賜給扁鵲田地四萬畝。”

童遇傑道:“趙簡子的故事與襄王有什麼關係呢?”

錢衛祥道:“趙簡子生了與秦穆公相同的病,不省人事,七天後醒來。如今襄王若是醉酒而死,那麼他應是當日或次日死,不會延至七天後才死,這說明他不是醉酒而死。若說他是因喝酒而誘發出類似秦穆公的病,那麼他七天後應該與趙簡子一樣醒來,然而他並沒有醒來,卻是死了。他為什麼竟會死去呢?”

童遇傑道:“錢大人的意思是不是說襄王是被人害死的?”

錢衛祥道:“現下還看不出襄王是被人害死的,因為既沒有跡象,更沒有證據。這就是我對襄王之死所以想不通的原因。”

襄王是何許人也,他的死,怎會引起監察禦史和兵部主事的關心呢?

原來第一代襄王朱瞻墡,係明太祖洪武皇帝之曾孫及仁宗洪熙皇帝的第五子,受封於湖廣長沙。現襄王朱載墉,是朱瞻善的六世孫,今年二十四歲。載墉有三個弟弟:載坪、載塬和載堠;有兩個叔父:厚炫和厚炳;有四個堂兄弟:載埕、載垞、載均和載圳。

長沙地處江南,氣候潮濕,今年入秋以來,斷斷續續地下著雨;雨時大時小,總是煙霧朦朧,沒有出現過接連兩天的好天氣。中秋節那天,午後還下了一陣毛毛雨,好在傍晚雨止了,陰雲稍退,露出了東一塊西一塊的青天和昏黃的晚霞。因此,長沙城的百姓都非常興奮,互相言道:“今夜大概能有圓月可供賞月了。”

由於出現了轉好的天氣,長沙城內中秋佳節的氣氛立即濃厚起來,家家在門首掛上了明亮的燈籠,人人臉上都帶著歡欣的笑容。襄王府節日的氣氛自是勝於一般百姓,王府內外懸燈結彩,太監宮女前前後後地忙碌著,後院廚下的大師傅們丁丁當當地在烹炒著美味佳肴。

酉牌時分,一頂頂紅帷大轎和翠帷小轎抬進了襄王府,王府總管太監晁世凡一一接待著,從轎中陸續走出的,是襄王載墉的親弟載坪和載塬、兩個叔父、四個堂兄弟及其眷屬,他們是來王府赴家宴過節的。王府內剛停下來的忙碌,此時又忙碌起來。男親們被引至後殿待茶,女眷們被引至偏妃李夫人的淑蕙宮暫歇。須臾,還沒成家、住在王府西院的載堠來到後殿,與眾人敘禮。

男親們剛喝了半盞茶,就由執事太監帶引前往慈壽宮給王太妃請安,接著又去德寧宮給襄王和正妃孫氏請安。之後,男親們回至後殿喝茶。在淑蕙宮暫歇的女眷們,也由執事太監帶引,分別去給王太妃、襄王和王妃請安,之後便留在德寧宮陪王妃敘話。

俄頃,王府擺下了兩桌家宴,男親們的一桌設在後殿大書齋,由襄王作主人;女眷們的一桌設在王妃的德寧宮,由王太妃和王妃作主人。從桌麵上看,王府的宴席畢竟與眾不同,但見山珍羅列,海味堆盤,煎炒煮燉,五顏十色,再配以金壺、瓷盤、玉杯、牙筷,當真是琳琅滿目,花錦簇擁。

在男親這邊宴上,襄王說道:“日子過得好快呀,不覺又是中秋。記得六年前的中秋,先王健在,與大家一起飲酒賞月,那是何等的快樂,但不幸當年冬天先王就病故了。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先王,也許是觸景生情吧。”

襄王的三叔厚炳道:“先王在世,待人寬厚,對兄弟子侄也都關懷備至。我想起他生前對我的好處,常常懷念他,總是不能忘卻。”

襄王道:“我們皇族這一支,自第一代襄王瞻墡公受封長沙以來,已曆至六世。曆代先王都是友愛兄弟子侄,待人寬厚,且善處地方有司,造福長沙百姓,是以深受官民的愛戴。載墉襲爵之後,盡力效法先王,各項事情,沿循祖製,不使有所差弛。然終因德薄才淺,不能及先王十之一二,還請二位叔父和眾兄弟多多包涵。”頓了頓,見無人說話,續道:“今日中秋佳節,載墉特備家宴,請家人來府團聚,也是表示孝悌友愛的意思,希望大家不要屈量,能夠開懷暢飲。”

襄王的堂兄、其二叔之子載埕道:“既然來了,酒焉能不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