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企業財務信息利用和積累(1)(3 / 3)

在所有利益相關者之中,隻有管理者和員工能夠直接掌控企業生產經營,具有絕對的信息優勢,他們是財務治理層麵的財務信息供應者;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隻能被動地接受企業財務信息或借助一定的方式、手段檢驗其質量,利益容易受到損害。而且不僅僅是管理者有對所有者隱瞞、虛報企業財務信息的動機和條件,披露管理的動因非常複雜,其利益出發點層層放大,大股東、債權人、供應商、顧客等都有可能授意管理者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包裝”,從而損害到另一部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對此,本書將在第5章討論;在本章,我們先假定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或其他形式的企業財務信息供應是真實、有效的。

(1)所有者的信息需求。所有者是那些向企業提供永久性資金使用權的資金供給者,他們最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收入信息和權益資本的對照,反映了企業利用所有者供給的資金取得收益的能力。除此之外,所有者會特別留意企業分配信息,因為分配利潤或現金股利代表了所有者實際可獲得的報酬,不然收益隻是留存在企業,恰如“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的諺語。但隻要所有者相信企業有很好的項目和發展前景,就會樂意接受較低的分配利潤或現金股利。

由於代理關係,所有者並不直接掌控企業生產經營,其參與治理的方式無非是評價代理人——管理者的績效。為此,管理者組織編報財務報告,以解除受托責任。對上市公司而言,則要在資本市場上,依法將企業財務信息予以公開,即企業財務信息披露。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是強製性的,應符合國家信息披露製度要求和規定,而且是不限定財務信息使用者和無償的。

這樣,其他利益相關者也可以借此獲得所需財務信息。

(2)債權人的信息需求。通常來說,利益相關者角度考察的債權人是指向企業提供長期資金使用權的資金供給者,他們最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將企業籌資信息和投資信息作一個綜合,就可以得到企業負債水平的高低、長期或短期償債能力。

除此之外,債權人會特別留意利息保障倍數,即企業息稅前利潤和利息費用的比率,因為長期負債的利息常常需要逐期支付。

由於債務資本所支持的項目一般屬於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範圍,為了更加準確地反映利息保障程度,用於計算該比率的應是息稅前營業利潤,並且利息費用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和資本化的利息兩部分。

債權人通過貸款前後的審查和監督獲得所需財務信息,而那些同時和企業有結算業務的銀行,還能以非常低的成本掌握企業財務狀況的動態信息。青木昌彥等人提出了一個專門術語——主銀行來概括日本的銀企關係,主銀行是否持有企業股份並不重要,它的核心在於銀行通過對企業支付結算的管理,來降低獲得企業財務信息的成本,從而降低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由於有充分可考慮的企業財務信息來源,主銀行應根據企業財務狀況相機治理。

(3)供應商的信息需求。供應商最關心企業的采購水平和支付能力,他們會特別留意以下企業財務信息:收入信息,尤其是產品銷售收入信息及其增長趨勢,這反映了企業產品銷售情況和生產規模擴張情況;償債能力信息,尤其是短期償債能力信息,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但在股東中心或股東優先的時代,供應商很難及時獲得所需財務信息,CFO和財會人員被要求延遲支付應付賬款、加緊催收應收賬款,以極大地增加現金流量,他們不會輕易把企業的采購水平和支付能力暴露給供應商。而在聯盟中,這種對立關係將會得到改善。

(4)顧客的信息需求。除價格之外,顧客最關心企業的產品品質,由於價格很大程度上是市場決定的,單個企業將更多地作出質保或其他服務承諾來贏得顧客。

和顧客進行信息溝通看來是必然的,但信息溝通的內容是否包括企業財務信息?換句話說,企業財務信息是否體現顧客利益?一方麵,一些學者認為,那些關注非所有者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籌資政策會較為保守,但也有學者持相反觀點;另一方麵,克萊因等人認為,顧客把企業專用性投資,如研究開發費用、廣告費用等,看做是對上述承諾的保證,從實證研究結果來看,也似乎有一定聯係,但不太顯著。不過,相信企業在顧客心目中樹立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的形象,是有益無害的,企業不妨嚐試這種信號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