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一即位,馬上封賞百官。以史可法、馬士英為兵部尚書、張慎言為吏部尚書、高弘圖為禮部尚書。這三人俱為東閣大學士。其他各官都得升授新職晉爵:進黃得功為靖南侯、左良玉為寧南侯、高傑為興平伯、劉澤清為東平伯、劉良佐為廣昌伯。
同時,由於南京身邊就是強大的江南軍的地盤,為了安撫住朱由斌,朱由崧“下旨”晉朱由斌為“仁孝忠勇武英王”,賞金千斤,錦緞千匹,受天子儀仗,儀仗隊列所用士兵,隻比皇帝用的少六十二人……
同時,馬士英依然擔心朱由斌勢大,而且江南之地離南京又近,隨時可以控製住南京,為了消除這一隱患,便向朱由崧進言,欲要趁著江南軍在山海關等處激戰的時候,巧妙地奪取掉朱由斌的權利!
朱由崧也實在是個混帳東西,屁股還在皇帝的位置上還沒有坐熱,便頭腦發昏地認為馬士英此言大妙,可他又能有什麼主意,當時便召來史可法問計。
史可法隻一應便大驚失色,苦苦哀求朱由崧,隻道當年先帝在時,亦拿朱由斌沒有辦法,現在朱由斌勢力遍布整個江南,乃至山東河北等地,如何能夠動他分毫?要一旦激起武英王怒火,隻怕當時就會惹來滔天大禍!
可惜,朱由崧蠢笨無比,馬士英又被權利衝昏了頭,竟然都不同意,一心隻威逼著史可法盡快想出辦法來,史可法被逼得無奈,隻得為“皇帝”出了個計謀:
將天下劃分成幾個重鎮,分別由朝廷派兵駐守,又在邊關、南京和杭州各設一督師,管理節製各鎮人馬,邊關之地以朱由斌為督師,南京和杭州則由朝廷委派;又派人給朱由斌再發去“聖旨”,命他著力剿匪,隻要能給朝廷數月時間,說不定到時候就能控製住江南富裕之地……
可惜這辦法雖好,卻總也是史可法的書生之見,他遠遠忽視了政治鬥爭的殘酷,遠遠忽視了朱由斌在江南經營十數年,無論在軍隊官吏,還是在百姓中的巨大威望……
可朱由崧和馬士英一聽大喜,都覺得此計大妙,當時便著手安排。
而其後馬士英果然以擁戴之功格外受重用。朱由崧下達旨意,馬士英保障東南,功勞最大,著加太子太保,蔭一子錦衣衛指揮僉事世襲。
本來,他應出外督師,諸臣也希望他去,把史可法留在南京,主持大計。但馬士英根本就不想離開南京,企圖把持朝政,就對史可法虛情假意地說道:
“您的威名素著,軍士們都欽佩您。您能經營於外,而我居中,各帥聽令,一切事都好辦。”
史可法明白他的意思,也想著避開他,避免自己最不願意做,也是最讓人害怕的黨爭,就說自己願意離開南京,於是向朱由崧請求到杭州督師。
朱由崧批準史可法去杭州督師,特加太子太保銜,令百官至郊外餞行。可是,所有人心裏都清楚得很,那杭州是武英王的老巢,去了雖不致有生命之憂,卻也是凶險萬分……
史可法離開的時候,再三叮囑朱由崧,若想把皇帝位置長久地坐下去,就一定要任用賢能,尊重軍士,尤其是要結好武英王……
那朱由崧才即位的時候,說話謙和,處事謹慎,待人平和,拘拘守禮。他聽從各方麵的建議,選賢任能,部署軍事,判定施政措施,宣布實行“國政二十五款”,頗有一番新朝聖明天子的氣象……
可是,昏聵無能的人,再如何偽裝自己,也始終會暴露出狐狸尾巴,朱由崧從登基開始,就已經注明了他會麵臨什麼樣的下場!(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