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精心的準備之後,對奧斯曼帝國最後的攻擊開始。上千門火炮對伊斯坦布爾進行了晝夜不停的炮轟。無數的炮彈落到城內,伊斯坦布爾每一處都在燃燒著火焰。大量的奧斯曼人在炮火中失去了生命。這對於他們來說,隻是個無窮無盡的折磨!
大首相一再冒死向瓦麗德蘇丹娜進言,這樣的戰爭已經無法再打下去了。在失去了外部力量支持的情況下,麵對明軍這麼瘋狂的炮火,伊斯坦布爾根本無法支撐下去。為了奧斯曼帝國未來能繼續生存下去,自己願意出城,和明軍進行一次不對等的談判。
有幾次蘇丹娜動心了,但每次都被及時聞訊趕到的特爾斯曼將軍所製止。其實特爾斯曼自己心裏也很清楚,要想守衛住伊斯坦布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戰爭目前已經打到了這麼慘烈殘酷的份上,喪失理智的將軍,是不會去管什麼可能或者不可能了……
軍權都在特爾斯曼將軍的手上,再加上那些瘋子一般的真耶尼薩軍團,大首相完全失去了自己說話的權利。在離開王宮後的當天夜裏,他憂傷的給蘇丹寫了最後一封信,最後一次規勸了蘇丹盡早地投降。然後,大首相選擇了自殺。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盡管大首相想以生命來喚醒他為之效忠一生的蘇丹,但這份信卻最先落到了特爾斯曼將軍的手上,當看完了這份信後,特爾斯曼將軍非常不屑的哼了一下,然後撕毀了這封生命寫成的信,大首相的那點忠誠,再也不會被蘇丹所知道了。
在整整轟擊了十天之後,天知道有多少炮彈落到了伊斯坦布爾。原本看起來堅固無比的城市,在炮彈無節製的轟炸下,早已變得滿目瘡痍。城牆早已全部毀壞,隻要鄭天瑞和他的明軍將士願意的話,他們可以從任何地方,從從從容地進入到伊斯坦布爾的城中……
大明武英四年八月十九日,明軍進入伊斯坦布爾。
他們看到的已經不再是一座城市了,出現在他們眼裏的,隻是一片廢墟。他們甚至沒有遇到任何形式上的抵抗,就從容地接管了這座城市,除了那個王宮以外。
特爾斯曼將軍已經決心抵抗到底了,哪怕他和他的真耶尼薩軍團全部死亡他也在所不惜。超過一萬的真耶尼薩軍團的士兵,被聚集在王宮內外,準備進行最後的戰鬥。瓦麗德蘇丹娜和她的兒子,被嚴密地監控起來,根本沒有任何行動的自由。
做為真耶尼薩軍團的首領,特爾斯曼將軍很明確地告訴哭泣著的瓦麗德蘇丹娜和他的蘇丹穆罕默德四世,明軍即將進入到王宮之中,他和他的士兵們已經決意戰鬥到底,而作為奧斯曼的蘇丹和他的母親,為了奧斯曼的驕傲,應當隨時做好殉國的準備。
毒藥被送到了穆罕默德四世和瓦麗德蘇丹娜的麵前,幼小的穆罕默德四世看著哭泣的母親,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隻覺得奇怪,母親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是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他隻覺得母親抱著自己的手,變得越來越緊了……
鄭天瑞給了王宮中的人足夠的投降機會,但一直到第三天中午的時候,王宮裏依然沒有任何投降的跡象。反而在王宮裏還不斷響起了槍聲。終於鄭天瑞喪失了最後的耐心,他下令士兵們可以進攻王宮了。奧斯曼的王宮,很快便陷入到了廝殺和呐喊聲中……
真耶尼薩軍團是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是奧斯曼帝國最為精銳的部隊。在曆史上奧斯曼帝國無數次的政變中,都一直有著他們的影子存在。幾乎每一個奧斯曼人都知道,要想取得奧斯曼帝國的政權,坐穩自己的王位,那就絕對離不開他們的支持。
在特爾斯曼將軍的指揮下,真耶尼薩軍團的士兵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並且依靠著王宮的堅固和複雜的構造,造成了明軍一定程度的傷亡。這讓本來準備保留王宮這座古建築的威武侯鄭天瑞將軍心裏產生了一些不快。終於,他下達了可以使用炮火的命令。
在隆隆的炮聲和陣陣的硝煙散去之後,王宮裏的槍聲變得稀落起來。明軍士兵很快便控製住了絕大部分的地方。王宮裏到處能夠見到屍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真耶尼薩軍團的士兵。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這些士兵們的抵抗,還是值得明軍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