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謝挫折
挫折是命運對你的考驗。不解、抱怨、憤怒都沒有用,把能力完全表現出來,才能爭取到成功的機會。所以,當我們麵對挫折時不要抱怨,應該感謝。
傳說上帝造物之初,本打算讓貓與老虎一道做萬獸之王的。上帝為了考察它們的才能,放出了幾隻老鼠,老虎全力以赴,很幹脆地將老鼠捉住吃掉了。貓卻認為這是大材小用,上帝小看了自己,心中不平,於是很不用心,捉住了老鼠再放開,玩弄了半天才把老鼠殺死。考察的結果使上帝認為貓太無能,不可做獸王,就讓它身軀變小,專捉老鼠。而虎能全力以赴,做事認真,可以去統治山林,做百獸之王。
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世事艱辛,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不必因不平而泄氣,也不必因挫折而煩惱,隻要自己努力,機會總會有的。
費希特年輕時,曾去拜訪大名鼎鼎的康德,想向他討教,不料康德對他很冷漠,拒絕了他。
費希特失去了一次機會,但他並未受不平的影響並且不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心想,我沒有成果,兩手空空,人家當然怕打攪!
我為什麼不拿出成果來呢?
於是他埋頭苦學,寫成了一篇《天啟的批判》的論文,呈獻給康德,並附上一封信。
信中說:
“我是為了拜見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學家而來的,但仔細一想對本身是否有這種資格都未審慎考慮,感到萬分抱歉。雖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函介,但我決心毛遂自薦,這篇論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紹信。”
康德細讀了費希特的論文,不禁拍案叫絕。他為其才華和獨特的求學方式所震動,便決定“錄取”,親筆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回信,邀請費希特來一起探討哲理。
由此,費希特獲得了成功的機會,後來成為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
瑞典科學家阿紐斯於1882年在瑞典科學院物理學家愛德龍的指導下進行了測定電解質導電率的研究工作。他把測定結果寫成一篇博士論文寄給母校烏普沙拉大學,由於該校學位評議委員們還不理解論文的深刻意義,因此錯誤地評為四等。
“四等”就意味著參加博士考試的失敗,但是,阿列紐斯在挫折麵前沒有退卻,沒有消沉,他將這篇落選的博士論文和一封信一起寄給德國加裏工學院物理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
奧斯特瓦爾德仔細閱讀了論文和來信後,被深深地打動了,連呼“真了不起”,1884年8月,他親自去瑞典訪問了阿列紐斯,對那篇落選的論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代表加裏工學院授予他博士學位。
阿列紐斯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1903年因這一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人間不平事,不知有多少。矢誌進取的人,麵對挫折沒有抱怨,沒有退卻,一心向著目標進發,直至成功,這才是成功的真諦。
挫折是命運對你的考驗,不解、抱怨、憤怒都沒有用,把能力完全表現出來,才能爭取到成功的機會。所以,當我們麵對挫折時不要抱怨,應該感謝。不要灰心喪氣,應該加倍努力。
磨難是天賜的恩人
磨難會激發人的潛力,喚醒沉睡著的雄獅,引人走上成功的道路,如同河蚌能將體內的泥沙化成珍珠一樣。
馬登說:“磨難並不是我們的仇人,而是我們的恩人。正是磨難使我們奮力前行的力量得以增強。這就好像那些橡樹,經過千百次暴風雨的洗禮,非但不會折斷,反而愈見挺拔。在克裏米亞的一場戰爭中,有一枚炮彈毀滅了一座美麗的花園,彈坑卻流出了泉水,成了一眼著名的噴泉。
許多人不到窮途末路的境地,就不會發現自己的力量,而災禍的折磨反而使他們發現真我。磨難也是一樣,它猶如鑿子和錘子,能夠把生命琢出力與美來。磨難會激發人的潛力,喚醒沉睡的雄獅,引人走上成功的道路,如同河蚌能將體內的泥沙化成珍珠一樣。
在美國的一座山丘上,有一間不含任何有毒物、完全以自然物質搭建而成的房子,裏麵的人需要由人工灌注氧氣,並隻能以傳真與外界聯絡。
住在這間房子裏的主人叫辛蒂。1985年,辛蒂在醫科大學念書,有一次到山上散步,帶回一些蚜蟲。她拿起一種試劑為蚜蟲除去化學汙染,卻感覺到一陣痙攣,原以為那隻是暫時性的症狀,誰料到自己的後半生就毀於一旦。試劑內含的化學物質使辛蒂的免疫係統遭到破壞。她對香水、洗水發及日常生活接觸的化學物質一律過敏,連空氣也可能使他支氣管發炎。這種“多重化學物質過敏症”是一種慢性病,目前尚無藥可醫。
患病頭幾年,辛蒂睡覺時口水流淌,尿液變成了綠色,汗水與其它排泄物還會刺激背部,形成疤痕。她不能睡經過防火處理的墊子,否則會引起心悸。辛蒂遇到的這一災難所承受的痛苦是令人難以想像的。1989年,她的丈夫吉姆用鋼與玻璃為她蓋了一問無毒的空間,一個足以逃避所有威脅的“世外桃源”。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經過特殊選擇與處理,她平時隻能喝蒸餾水,食物中不能有任何化學成分。
8年來,35歲的辛蒂沒有見到一棵花草,聽不見悠揚的聲音,感覺不到陽光、流水。她躲在無任何飾物的小屋裏,飽嚐孤獨之餘,還不能放聲地大哭。因為她的眼淚跟汗一樣,可能成為威脅自己的生命的毒素。
而堅強的辛蒂並不在痛苦中自暴自棄,她不僅為自己,也為所有化學汙染物犧牲者爭取權益而奮戰。1986年,辛蒂創立“環境接觸”研究網,致力於此類病變的研究。1994年再與另一組織合作,另創“化學傷害資訊網”,保障人們免受威脅。目前這一“資訊網”已有5000多名來自32個國家的會員,不僅發行刊物,還得到美國、歐盟及聯合國支持。
生活在這寂靜的無毒世界裏,辛蒂卻感到很充實。因為不能流淚的疾病,使她選擇了微笑。
近於絕望的境地最能激發人潛在的力量;沒有這種經曆,人們便難以顯露真正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都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歸功於生理的障礙和奮鬥的苦難。有人說,如果沒有那障礙與苦難的刺激,他們也隻會發掘出他們1%的才能。足夠的刺激可以使這一比例擴大5倍以上。
每一份磨難,在不屈的人們麵前都會化為一種禮物。若想收獲成功的果實,就必須先勇敢地收下磨難這份禮物。
豁達的心胸可以抗爭命運
人世間的事情千變萬化,誰也無法預言下一刻是怎樣的情景。所以當你麵臨苦難的時候,要保持一顆平和、豁達的心,去欣賞身邊的風景,品嚐生活的甘甜。
人生長路漫漫,困難重重,荊棘叢生。麵對逆境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不必為“有心栽花花不開”而沮喪,不必為“山重水複疑無路”而悲傷,不必為“眾裏尋她千百度”而灰心。相信“走過去,前麵是個天”!
一個人在森林中漫步時,突然遇見了一隻饑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逃開,但是老虎緊追不舍,他一直拚命地往前跑,最後被老虎逼到了斷崖邊。
站在懸崖邊上,他想:“與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死,還不如跳下懸崖,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他縱身跳下懸崖,非常幸運地被卡在一棵樹上。那是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
正在慶幸之時,他聽到斷崖深處傳來巨大的吼聲,往崖底望去,原來有一隻凶猛的獅子正抬頭看著他,獅子的聲音使他心顫,但轉念一想:“獅子與老虎是相同的猛獸,被什麼吃掉,都是一樣的。”
剛一放下心,又聽見一陣聲音,仔細一看,兩隻老鼠正用力地咬著梅樹的樹幹。他先是一陣驚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斷樹幹跌死,總比被獅子咬死好。”
情緒平複下來以後,他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來。他覺得一輩子從來沒吃過那麼好吃的梅子,他找到了一個三角形的枝丫休息,心想:“既然遲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覺吧!”於是靠在樹上沉沉地睡去了。
睡醒之後,他發現兩隻老鼠不見了,老虎和獅子也不見了。他順著樹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懸崖,終於脫離了險境。原來就在他睡著的時候,饑餓的老虎按捺不住,終於大吼一聲,跳下了懸崖。
兩隻老鼠聽到老虎的吼聲,驚慌地逃走了。跳下懸崖的老虎與獅子展開激烈的打鬥,雙雙負傷逃走了。
這個人真是幸運,是嗎?其實人生路上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苦難就像那饑餓的老虎一樣緊緊追趕著我們,直把我們追向生活的懸崖,偏偏這時眼前又有新的困難堵住唯一的去路,或許還有小人在一旁落井下石,仿佛我們已經走到了生命的末路,不知道道路在哪裏,看不到生活下去的希望……
這時候,請不要悲觀、絕望,想想你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用樂觀的心態與命運較量,用豁達的心胸與生命抗爭。既然最壞的可能就是掉下去,既然現在還沒有掉下去,為什麼不在還擁有生命的時候好好享受生活的快樂,感受生命的意義呢?
人世間的事情千變萬化,誰都無法預言下一刻是怎樣的情景。所以當你麵臨苦難的時候,要保持一顆平和、豁達的心,去欣賞身邊的風景,品嚐生活的甘甜。
百折不撓才能成功
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覺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條規律:依靠百折不回的堅韌品質為資本而終獲成功的人,遠比以金錢或秉異的天賦為資本而獲得成功的人要多得多。人類曆史上大部分成功者的故事也足以說明:發揚百折不回的精神,終能衝破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礙物。
1952年,艾德蒙·希拉裏想要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他失敗後數周,他被邀請到英國一個團體演講。希拉裏走到講台邊,握拳指著山峰照片大聲說:“珠穆朗瑪峰,你第一次打敗我,但是我將在下一次打敗你,因為你不可能再變高了,而我卻仍在成長中!”僅僅一年以後的5月29日,艾德蒙·希拉裏成為第一位成功地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
在空難中失去雙腿後,英國戰機飛行員道格拉斯·貝德,使用人工假肢重新加入英國皇家空軍。二次大戰期間,他被德國人俘獲了3次,卻也成功地逃脫3次。
由於多年以來持續地喪失聽力,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46歲終於完全成為聾子。不過,他仍在晚年譜寫了他作品中最好的樂章,其中包括5首交響樂。
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嚴厲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和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放眼世界,放眼曆史,凡有所成就之人,都是在麵對各種障礙物之前不輕言放棄、循著自己的目標不斷進取直到成功的人。所謂“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如果一味地從看似不良的外在環境、看似不利的客觀因素以及“上帝對我不眷顧、不公平”等言辭方麵找“不能成功”的理由或借口,那你又怎能真的取得成功呢?要是所有的條件都那麼理想,那麼成功對每一個人來說,不是太輕而易舉了嗎?
德國著名化學家、鋁和鈹兩種元素的發現者維勒,雖然猜測到了產自墨西哥的褐色鉛礦石中可能含有一種新元素,但漫不經心的他沒有循此鑽研下去,因此並沒有獲得什麼新發現。而肖夫斯特姆在同樣的猜想基礎上,抓住問題不放,終於找到了一種新元素,取得了科學史上的一次成功。
肖夫斯特姆的老師推齊利阿斯曾經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這個“釩的發現”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遙遠的北方有一位美麗的女神,叫凡娜吉斯。一天,有人來敲她的門,敲得很輕,聲音裏還帶著點猶豫。這時的女神正躺在安樂椅上,她想:‘讓他再敲一會兒吧!’可是,不一會兒敲門聲就消失了。女神感到很奇怪:‘這位客人到底是誰呀,這樣猶豫不決。’她奔到窗口一看,隻見敲門的客人已經走了。
“‘啊,原來是維勒,’女神看著遠去的身影自語道,‘他這樣漫不經心,讓他空跑一趟吧!’”
“過了不久,女神又聽到了敲門聲。這個人敲得很熱心,很堅決,而且耐心地敲了很長時間,一直調皮到女神動了心,開門迎接他,這位客人又是誰呢?他就是我的學生肖夫斯特姆。女神愛上了他,他們結了婚,還生一個兒子叫‘凡那吉’——釩。”
釩,這就是1831年瑞典化學家肖夫斯特姆發現的一種新金屬元素。
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覺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條規律:依靠百折不回的堅韌品質為資本而終獲成功的人,遠比以金錢或秉異的天賦為資本而獲得成功的人要多得多。人類曆史上大部分成功者的故事也足以說明:發揚百折不回的精神,終能衝破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礙物。
聯想到當我們欣賞雜技時,常常情不自禁地會為那些奇妙驚險的高難度動作而喝彩。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當我們的掌聲響起來的時候,你是否能體味到藝人們上台前的個中奧妙與艱辛。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正是因為有了那顆顆百折不撓的真心,他們才能夠訓練出如此嫻熟的技巧,挑戰身體與大自然的絕妙配合。
所有的成功必然都從努力開始,而所有的努力必然都從失敗開始。鑒真東渡的故事,或許會給予你一些啟示。
公元743年,鑒真和尚開始了東渡日本的行程。正當他準備從揚州揚帆出海時,卻被人誣告與海盜串通,第一次的東渡計劃就這樣宣告流產。
同年年底,鑒真和同船的856人第二次東渡。剛一出海,就遇到了狂風惡浪,船隻被擊破,海水迅速湧入船艙沒及人的腰間,這次東渡又告失敗。
修好船後,鑒真第三次踏上了行程。到了浙江沿海,再次遇到狂風巨浪,船隻因觸礁而沉沒,人雖上岸,但水米皆無,鑒真和他的船員忍饑挨餓了好幾天,終於被搭救出來,第三次東渡又因挫折而受阻。
第四次東渡因人阻攔,鑒真仍未取得成功。
遭受挫折最為慘重的是第五次東渡。公元748年,鑒真一行345人又從揚州乘船東渡,船入深海不久,就遇上特大台風,船隻受風吹浪湧漂到浙江舟山群島附近。停泊三個星期後,鑒真再度人海,不料又誤入海流。此時,風急浪高,水黑如墨,船隻猶如一片竹葉,忽兒被拋上小山一般高的浪尖,忽兒又被陷入幾丈深的波穀。這樣漂了七八天之後,船上的淡水用完了,鑒真和他的夥伴每天隻靠嚼點幹糧充饑,幹渴難忍時就喝點海水,這樣苦熬了半個多月,最後終於漂到了海南島最南端崖縣,才僥幸上了岸。他們跋涉千裏,曆盡千辛萬苦才又回到了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