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年多裏,鄭維山經曆了張國燾的分裂,經曆了西路軍的西征和失敗,使他失去了朝夕相處的許多親密戰友,失去了幾年來一起戰鬥的部隊,心情極其沉痛。但是,這段經曆對他的成長和發展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盡管他對所經曆的這兩件事的形成和發展詳情並不清楚,但他已明顯感到:在張國燾強令紅四方麵軍南下之後,應當說部隊是打了一些好仗,但並未因此挽回分裂造成的巨大損失。在西路軍的戰鬥曆程中,部隊打得無比英勇,最後竟然無法避免失敗的慘局。這究竟是為什麼?當時,他還不十分清楚。然而,他從中第一次領悟到,對戰爭全局的指導,在戰爭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隻有照顧好全局,正確地指導和把握住全局才能勝利。否則,部隊再英勇,打得再好,也難以挽回危勢和敗局。這使他突破了原來對作戰勝負問題的狹窄看法,能夠從戰略全局上認識問題了。鄭維山在沉痛的挫折和失敗中所形成的這種全局觀念,對他以後的軍事生涯具有深遠的影響。
鄭維山在抗大學習了八個月,1938年春被派往晉察冀軍區分配工作。
從1939年至1943年,鄭維山一直在晉察冀軍區教導團工作,先任政委,後任團長。他治學甚嚴,始終堅持教學與實戰相結合,不但要求教學內容適應作戰需要,還親自帶領學員參加遊擊戰、阻擊戰、破襲戰等多種形式襲擾敵軍的戰鬥,為部隊培養了不少能帶兵打仗的得力幹部。當時的辦學環境很差,特別是1941年後的一年多裏,日軍在華北實行“鐵壁合圍”、“篦梳式”的大“掃蕩”,環境尤為殘酷。鄭維山帶領教導團在胭脂河畔不大的一片地區內,依靠群眾支援和地形熟悉等有利條件與敵周旋,從未遭受損失,並掩護了群眾和領導機關,使全團人員受到很大鍛煉。1943年後,鄭維山調任4分區副司令員,後升任司令員,較好地完成了分區的作戰和建設。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鄭維山出任張家口市衛戍司令員。1946年10月,華北國民黨軍向張家口大舉進攻,當傅作義從張北偷襲張家口時,鄭維山奉命率教導旅攔擊,在狼窩溝與傅作義部展開激戰,為領導機關轉移爭取了時間。
張家口撤守後,鄭維山出任察哈爾軍區司令員。當國民黨軍向察南進犯時,他率地方部隊殲國民黨軍一個團大部。這在當時的情況下,一支地方部隊與國民黨正規軍作戰,是較大的戰果。
1947年7月,鄭維山被任命為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參加了爾後解放華北的曆次重大戰役及解放西北的決戰。
9月,鄭維山率領3縱參加了大清河北戰役,完成了進攻淶水、引敵西向、配合兄弟部隊在主戰場殲敵的任務。
10月,鄭維山率部參加了第四次保(定)北戰役。在交戰過程中,駐石家莊國民黨軍第3軍軍長羅曆戎率軍直、第7師及16軍一個團北上,企圖實施南北夾擊,殲晉察冀野戰軍主力於徐(水)固(城)間。野戰軍首長獲悉這一敵情後,立即率大部兵力移師南下,決殲羅部於運動中;留2縱第4旅,3縱第7旅、第8旅及冀中獨7旅,阻敵南援。兩天後,為防保定之敵南出,又將第7旅和冀中獨7旅調往保南。保北隻剩下兩個旅阻擋數倍南援之敵,加以地處平原無險可守,而敵人卻憑借優勢兵力和火力,實施集團衝擊終日不止,戰鬥異常激烈,10月21日達到白熱化程度。國民黨第11戰區司令孫連仲臨陣督戰,兵團司令李文地麵指揮,出動三個團在3縱8旅當麵輪番進行衝擊,同時在後麵公路上擺著大量卡車,滿載整裝待發的“國軍”,意在不惜一切代價打開通路,火速南援。鄭維山沉著應戰,指揮8旅頑強防守,適時反擊,與2縱4旅協同作戰,使國民黨軍寸步難進,直至南線國民黨軍在清風店全部被殲,軍長羅曆戎被俘,北線國民黨軍仍被滯留於保定附近。保北阻擊戰,自10月18日開始至22日結束,曆時5天,共斃傷國民黨軍4200餘人。事後,聶榮臻司令員說:“正因為保北的苦戰,我們在清風店才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1月,鄭維山率3縱參加了石家莊戰役。石家莊是座堅固設防的城市,以內、外市溝及核心工事為骨幹,設有三道防線,市內築碉堡6000多個,四周重要村莊均築有支撐點。國民黨軍第3軍32師及地方部隊2.4萬餘人據守該城。晉察冀野戰軍奪取這樣的城市尚屬首次。由於參加攻城的部隊3縱、4縱和冀中、冀晉軍區的部隊認真執行了朱總司令“勇敢加技術”的指導思想,戰役進展相當順利。3縱擔負由西南方向向市中心區攻擊的任務。部隊士氣極為旺盛,表現了高度的戰鬥積極性。11月6日發起攻擊,掃清外圍後,針對內外市溝設防嚴密、地形開闊、便於發揮火力等特點,普遍展開了大規模土工作業,各第1梯隊團都挖了2至3道約5公裏的交通壕,直達敵陣地前沿,在壕內運動接敵,大大降低了敵各種火力的殺傷。攻擊時以爆破、炮火與突擊相結合,迅速突破敵陣,並積極向縱深發展,11月8日、10日連克敵內、外市溝,還殲滅了敵2梯隊團大部。進入街巷戰鬥後,部隊又針對敵碉堡林立的特點,采取了破牆連院的辦法,以班排為單位穿插分割,結合政治攻勢,殲滅、瓦解敵人,使敵難以組織統一、有效的抵抗。11月12日,向敵核心工事發起總攻,聚殲殘敵。這座被稱為“可坐守三年”的堅城,6天即被攻克,2萬餘國民黨守軍全部被殲,師長劉英被俘。朱總司令把石家莊戰役譽為“奪取大城市的創例”。戰後,鄭維山兼任該市衛戍司令員。
12月,鄭維山率部參加了第五次保北戰役。此時,因華北國民黨軍屢遭敗績,蔣介石把希望寄托在傅作義身上,委他為冀察晉熱綏五省“剿匪”總司令,把他捧為“中興大臣”。傅作義也想一顯身手,戰役過程中令其嫡係“王牌”35軍並配屬騎兵4師及炮兵部隊南下,尋晉察冀野戰軍主力決戰。正當3縱將向淶水發起總攻時,傅作義的第35軍趕來,其“虎頭師”——新編32師已攻占了9旅防地莊疃。鄭維山查明敵情後,果斷決定緩攻淶水,以縱隊主力包圍莊疃,並於1月12日發起總攻,至13日9時即將“虎頭師”全殲,創晉察冀戰場一個縱隊圍點打援殲國民黨軍一個主力師(欠一個營)的範例。新編32師師長李銘鼎被擊斃,35軍軍長魯英麟引咎自殺,給了剛就任“剿總”的傅作義當頭一棒。
此後,華北野戰軍為配合東北解放戰場作戰,將華北國民黨軍抑留關內,連續實施了高度機動作戰。
1948年3月,為將華北國民黨軍引向西麵,發起察南綏東戰役。鄭維山率部挺進察南,連克桃花堡、白樂堡,徒涉桑幹河,克重要據點化梢營,殲國民黨軍1800餘人,完成了作戰任務。
5月,為配合東北野戰軍奪取長春,鉗製錦州範漢傑集團,發起熱西戰役。原定3縱在南口以東過平綏路,開進途中發現平西北有國民黨軍兩個團趕來堵截,乘敵立足未穩,鄭維山揮師猛擊,全殲該敵。為避免與援敵糾纏,鄭維山隨即引軍西向,在沙城、土木間越過平綏路,迅速進至懷柔、古北口沿線,協同兄弟部隊將平承線分割為三段。後因奪取長春的計劃變更,此役作罷。
6月,發起冀東戰役。此役是以華北野戰軍主力出擊北寧線,首先殲滅山海關至唐山間外圍之國民黨軍,逐步切斷華北國民黨軍與東北國民黨軍的陸上聯係。為實現這一目的,必須把集結在平承線上傅作義的機動兵團3個軍11個師扭住方能奏效。鄭維山受命率3縱擔當此任。6月6日,3縱在平穀前後芮營擺開決戰架勢,引國民黨軍來攻。國民黨兩個軍果然出動,激戰兩日,第3日,鄭維山佯裝敗退,棄陣東轉。國民黨兩個軍緊追不舍,鄭維山以兩個旅節節抗擊,將其拖往山區,連續戰鬥了7天,直至華北野戰軍主力在北寧線攻克據點15處,殲國民黨軍5300餘人,唐山告急,方如夢初醒,罷戰東援。待國民黨2個軍東移後,鄭維山又揮師北進,連克石匣、小營,殲國民黨軍2000餘人。當鄭維山率3縱急攻平北重鎮古北口時,又把將東援的國民黨軍牽回。此時,華北野戰軍東線部隊再次抓住戰機,連克昌黎等據點多處,又殲國民黨軍4800餘人,掐斷了北寧線。正當國民黨軍在北線調來調去窮於應付之際,華北野戰軍南線部隊乘機發起了第6次保北戰役,連克淶水、新城、徐水等縣城,再殲國民黨軍1.2萬餘人。華北野戰軍這一階段的作戰,東西配合,南北呼應,打得有聲有色,使華北國民黨軍疲於奔命,損兵折將,因而受到中央軍委的讚揚。
8月,為配合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作戰,華北野戰軍奉命組成第3兵團,9月進軍綏遠。3縱歸屬2兵團建製,任務是掩護3兵團開進,爾後配合3兵團發起察綏戰役,使華北國民黨軍自顧不暇,無力北援。為此,9月5日,3縱與4縱配合行動,一出平北,一出平東,與國民黨3個軍10個師激戰五晝夜。隨後4縱引國民黨一個軍4個師北向,3縱且戰且退,連續92小時轉戰400餘裏,將國民黨兩個軍引入平北山區。這裏道路險阻,氣候異常,沿途的“小西天”,“9月天氣酷似嚴冬”;而“鬼見愁”又是“絕壁千尺”,有的地方隻容一人側身通過。鄭維山利用這裏的地形條件,一直把國民黨軍拖到9月下旬。這時,3兵團在綏遠發起進攻,很快占領綏東及綏南大部,並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傅作義急調兩個師西解歸綏之圍。鄭維山隨即率領3縱向平張線轉戰,在宣化東南殲國民黨軍2個團,相繼攻占沙城、新保安、下花園、涿鹿等據點多處,切斷了西進國民黨軍東返之路,有力地配合了東北野戰軍攻錦戰役的勝利。
1948年10月下旬,蔣介石與傅作義密謀偷襲石家莊。聶榮臻司令員向鄭維山轉達了周恩來副主席的指示,命令3縱火速南下,保衛石家莊。鄭維山帶領3縱從涿鹿出發,晝夜兼程,4天走了600多裏山路,終於在國民黨軍偷襲之前趕到石家莊,粉碎了蔣、傅的偷襲陰謀。
之後,鄭維山率3縱參加了平津戰役。遵照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12月8日,3縱協同兄弟部隊將傅作義集團的第35軍包圍於新保安。當日下午偵知國民黨軍第104軍由懷來西出接應35軍。懷來距新保安路程不遠,而且沿途沒有人民解放軍的部隊阻攔,104軍到達後即可對包圍新保安的3縱等華北野戰軍部隊實行兩麵夾擊,其35軍亦可能逃掉。當時,鄭維山不知兵團部的具體位置,無法請示報告。他從全局出發,果斷行事,當晚親率3縱主力至沙城及其以南布防,翌日晨便與敵104軍展開激戰。被困在新保安的35軍乘機拚死突圍。戰況緊急時,104軍與35軍相隔不足8裏,火力相接,廝殺之聲相聞,但終未能會合。戰至傍晚,鄭維山指揮3縱終將敵104軍擊潰。這時,指戰員紛紛要求乘勝追擊,對此,鄭維山十分冷靜,他從圍城的大局著眼,力排眾議,嚴令回師,連夜恢複了對新保安的包圍,因而受到了中央軍委和兵團部的表揚。後因執行中央軍委“圍而不打”的方針,直到12月22日,3縱協同兄弟部隊將傅作義集團的這支“王牌”第35軍一舉殲滅。
戰鬥剛剛結束,鄭維山又奉命率部進軍大同。一路頂風踏雪,3天行軍480裏,占領雲崗,切斷了國民黨軍西竄綏遠之路。隨後他又奉命東返,在德勝門、黃寺一線包圍北平,直至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軍全軍實行統一編製時,3縱改稱第19兵團第63軍,鄭維山任軍長。
1949年4月,鄭維山參加了解放華北的最後一戰——太原戰役。63軍的任務是從東南麵向太原市區進攻。4月20日發起攻擊,連克黃家墳、石坊院等外圍據點,很快包圍了雙塔寺。雙塔寺是太原國民黨軍的城防要塞之一,也是閻錫山的東南防區指揮部所在地,三麵為溝壑環繞,築有三層工事,以國民黨第43軍軍部率暫編49師及72師、70師各一部據守。4月22日,鄭維山指揮兩個師從四麵猛攻,僅一個半小時即攻克雙塔寺據點,國民黨守軍被全殲。4月24日,攻打太原城的戰鬥開始,激戰一個小時3縱的部隊便登上城頭,占領首義門,爾後急速向城內攻擊,協同兄弟部隊經四個半小時攻堅作戰,全殲太原國民黨守軍,太原宣告解放。
太原解放後不久,華北第18、19兵團編入第一野戰軍序列,參加解放西北的決戰。1949年6月,鄭維山率63軍由禹門口渡過黃河,進軍關中。抵三原後,便開赴乾縣、禮泉以北山區,執行鉗製麟遊山區青海馬步芳部及寧夏馬鴻逵部,保證扶(風)眉(縣)戰役的進行。此役進展神速,兄弟部隊在主戰場經四天激戰,殲胡宗南部四個軍;青、寧“二馬”懾於人民解放軍的強大威力未敢出援,向隴東撤去。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兼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隨即下令,以三個兵團零一個軍的兵力追殲“二馬”。63軍於7月下旬沿西蘭公路進擊。“二馬”原擬扼守甘、寧咽喉——平涼,與一野追殲部隊決戰,因都想保存實力,誰也不願首膺其鋒,未敢決戰,又分別向蘭州、寧夏撤退。63軍首當其衝,一路追擊,沿途除188師在瓦亭、任山河配合64軍擊潰寧夏馬鴻逵一部,殲其5000餘人外,沒有打什麼大仗,於8月20日直逼蘭州近郊。此時,青海馬步芳部,決計利用蘭州天險,在胡宗南部及寧夏馬鴻逵部配合下,與人民解放軍決一雌雄。於是,在彭總指揮下,第一野戰軍發起了解放西北的決定性一役——蘭州戰役。
第一野戰軍投入攻城的兵力有八個軍。63軍的任務是占領竇家山,沿西蘭公路從東向城區攻擊。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鄭維山在這次作戰中與往常有些不同。因為他是西路軍的幸存者,麵對的正是當年的主要敵手,對往昔艱苦而又險惡的西征曆程難以磨滅的記憶,對壯烈犧牲的眾多戰友的深情懷念,對無比野蠻殘暴的“馬家軍”匪幫鬱積多年的仇恨,胸中充滿了複仇的怒火,以及今日有幸參加消滅這些仇敵的極大欣慰,這一切促使他凝成一種格外強烈的殲敵願望,一定要迅速地根除這群匪幫,徹底討還欠下的累累血債。他在作戰的組織指揮上,一向是果敢而又細膩的,強烈的複仇心理使他的這種特點發揮得更加充分。
在短促的臨戰時間內,鄭維山進行了大量工作。他結合親身經曆,向部隊反複說明了“馬家軍”的特點。“馬家軍”不僅尚未遭受我軍沉重打擊,屬於當今國民黨軍隊中少數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而且是一支長期依靠宗教迷信,一貫煽動回、漢對立建立起來的軍閥部隊。這支部隊的士兵在欺騙宣傳的蒙蔽下,不少人相信是為自己的宗教、民族而戰,並相信戰死可以升天,加之其內部督戰隊、執法隊的嚴密監督,使士兵在戰鬥中能一往無前。匪徒們慣於赤胸袒臂、手舞大刀實施集團衝擊,前麵的倒下去後麵的又衝上來,其瘋狂性、野蠻性是其他國民黨軍隊難比的。鄭維山一再告誡部隊一定要在精神上、物質上、戰術技術上都做好準備,才能戰而勝之,決不能輕敵大意。在充分的精神準備的基礎上,鄭維山帶領各師長、政委詳細勘察了竇家山的地形。
竇家山位於城東南10公裏,海拔2089米,山勢險峻,西蘭公路由此通過,為蘭州東部之天然屏障及進出孔道。抗日戰爭時期在山上修了永備工事,後經加修建成了以鋼筋混凝土群堡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15個陣地,各陣地間有塹壕、暗道相通,可獨立作戰,又可相互支援。陣地前築有7至9米的削壁和3至4道深寬各6米的外壕,在易於通過的地段設雷場、鐵絲網,構成了堅固、完整的防禦體係。在此守備的是號稱“王牌師”的國民黨軍100師第2團及馬步芳的警衛團和保安第1團。這預示著奪取竇家山將有一場惡戰。根據地形和敵情,鄭維山經研究決定:以189師並配屬軍炮兵團、工兵營擔任主攻,以擅長打山地戰的該師566團為主攻團,把突破口選在敵兩個團接合部附近的第1號陣地上;將188師配置在189師側後,扼製西蘭公路,視情況或隨時投入對竇家山的攻擊,或沿公路直搗城關;187師以一個團於左側十裏山助攻,該師主力為軍第2梯隊。這一部署顯示了他誓必砸開蘭州東大門的堅強決心。攻堅決心既定,又周密地組織火力。根據當年西路軍用棍棒作戰的慘痛教訓,他再三強調,充分發揮火力優勢是突破敵陣、退敵反撲、大量消滅敵人的重要保障。按照他的要求,部隊製定了詳細的發揮火力的計劃。炮兵將大口徑炮組成炮群;步兵炮、戰防炮盡量靠前配置,實施直接瞄準和抵近射擊;各團迫擊炮集中使用,伴隨步兵前進,並當場組織步炮協同。與此同時,對各戰鬥階段步兵的行動、炮兵的支援方法、射擊手段和聯絡信號,都作了具體規定,逐炮明確了任務。步兵調劑了一些槍支,挑選了一批刺殺強手,組成有衝鋒槍排和刺刀排的突擊隊,並配備手雷和炸藥包,對付敵暗火力點。同時集中部分機槍,組成火力支援隊,隨突擊隊作戰。組織部署之後,鄭維山又到主攻團督促檢查,把各項戰前準備工作全部落到實處。
8月25日,人民解放軍蘭州前線部隊向蘭州發起總攻。10點20分,63軍開始進攻竇家山。經近百門火炮半小時的火力急襲,竇家山前沿工事及火力點大部被摧毀,步兵師團很快突破了竇家山陣地。爾後的縱深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部隊每奪取敵人一個碉堡、一塊陣地,都經過激烈的拚殺或擊退敵反撲。戰鬥過程中,63軍共打垮敵人相當營團規模的六次反撲,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部隊攻占1、3號陣地後,敵人組織約一個團零一個營連續進行的全線反撲。麵對敵人的全線反撲,鄭維山指揮擔任主攻的189師,除用一個營擔任側翼警戒外,將其餘八個營梯次擺開,準備依次投入戰鬥;同時命令187師加緊對十裏山攻擊,188師給前沿陣地輸送充足的彈藥。他特別要求擔任主攻的部隊,不但要固守陣地,而且要多消滅敵人,為爾後的進攻創造條件。敵人的反撲開始後,其情形同當年與西路軍作戰沒有多少差別,先是歃血宣誓、喝符祈禱,然後在督戰隊監督下,手舉大刀,以密集的隊形呼嘯而上,來勢甚為凶猛。由於63軍做了充分準備,步炮協同得好,敵人的反撲首先遭到炮兵猛烈轟擊,炮彈落處敵人一片片倒下去,待敵靠近前沿時又遭機槍、衝鋒槍的猛烈射擊,敵人又一層層倒下去,即使這樣,還有許多敵入突入陣地,最後以肉搏解決戰鬥。這是一場大血戰,整個戰鬥曆時近七個小時,189師完全占領竇家山陣地,敵人傷亡慘重,遺屍遍野,絕大部分被消滅在陣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