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頑強——鄭維山(1 / 3)

鄭維山 (1915~ 2000 ),湖北省麻城(出生地今屬河南省新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麵軍總部通訊隊指導員,紅9軍27師81團政治委員,27師政治委員,紅30軍第89師、88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學校軍事教員,教導團政治委員、團長,第4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張家口衛戍司令員,冀察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3縱隊司令員,第十九兵團63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誌願軍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二十兵團代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鄭維山,湖北省麻城(出生地今屬河南省新縣)人。生於1915年。幼年家貧,隻讀過幾個月的私塾和不到一年的初小,放牛為生。

1927年,中國共產黨在鄂豫邊領導秋收暴動成功,著名的黃(安)麻(城)暴動便發生在他的家鄉。父親鄭國祺,是參加黃麻暴動的老戰士。暴動前,父親常和一些革命者聚會,鄭維山給他們傳信送飯;暴動後,父親當了村蘇維埃主席,帶領村民打土豪、分田地,為革命積極工作。此後五年間,鄂豫邊這片紅色地區不斷發展壯大,建立了鄂豫皖根據地,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最早的搖籃之一。少年時代的鄭維山在這個革命搖籃裏茁壯地成長,13歲參加童子團,14歲參加少先隊,1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赤衛隊,並作為赤衛隊的副指導員帶領50名隊員參加了工農紅軍,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鄭維山這個放牛娃,在經過革命風暴的洗禮之後,很快認識了一個真理,那就是隻有跟著共產黨鬧革命,徹底推翻舊世界,窮人才能翻身做主人。雖然這隻是他的一種感性認識,但他堅信不移,並成為他早年投身革命、效命疆場的重要思想動力。

鄭維山參軍後,自1930年至1933年夏,一直在基層工作,擔任戰士、排長、指導員。他工作積極,作戰勇敢,多次參加反“圍剿”作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後,他離開家鄉,隨紅四方麵軍西征轉戰,進入川北。在這三年裏,頻繁的戰鬥,激烈的拚殺,艱苦的跋涉,以及嚴格的軍事生活,使他較好地完成了由一個普通農民到革命軍人的轉變,不僅具備了紅軍戰士的政治素質,而且初步掌握了打仗的戰術技術,養成了良好作風,還學會了做政治工作、管理部隊和組織指揮戰鬥的一些本領。

1932年末,紅四方麵軍入川後有很大發展,乘川軍各派軍閥混戰之機,迅速在通江、南江、巴中開辟了川陝根據地。1933年,紅四方麵軍粉碎了四川軍閥田頌堯的三路圍攻,經過儀南、營渠、宣達三次戰役的勝利,部隊越戰越強,根據地得到鞏固和擴大。隨著部隊擴大,鄭維山於1933年秋被提升為紅9軍81團政委,同年升任27師政委,隨後被調往30軍任89師政委;1934年30軍為加強其突擊力量,將全軍三個老團,即“鋼軍”263團、“夜老虎”265團、“鋼軍”268團,合編為88師,鄭維山調任該師政委。這一時期,他帶領部隊連續作戰,均較好地完成了任務。

1934年初,在反劉湘發動的六路圍攻的前期,時任27師政委的鄭維山和師長王學禮,配合兄弟部隊在儀隴五裏墩實施反擊,擊潰敵人四個團。敵潰退後他又率先追擊,僅他身邊的兩個排即俘敵300餘人。

1934年秋在反六路圍攻後期,時任89師政委的鄭維山和師長柴洪儒率師隨紅30軍急插敵後,將撤退中的敵人10多個團包圍於巴中西北的黃貓埡,經激烈拚殺,終於配合紅四方麵軍主力將其全殲。

1935年1月,在廣(元)昭(化)戰役中,時任88師政委的鄭維山和師長熊厚發率全師,協同兄弟部隊攻克廣昭與甘南間敵重要據點羊模壩,以後又協同兄弟部隊進攻廣元城西敵主陣地烏龍堡。這裏山勢險峻,國民黨軍胡宗南部一個團在此構築了五道圈堡,憑堅據守。鄭維山奉命率“夜老虎”團夜襲敵堡。他帶領部隊摸入敵陣猛打猛衝,一夜連破四道圈堡,重創守敵,後因作戰計劃改變部隊奉命撤離。

1935年2月,在陝南戰役中,鄭維山再次奉命率“夜老虎”團夜襲敵二郎山陣地。守敵為西北軍孫蔚如部主力第49旅,旅長王毅武勇猛凶狠,渾名“王老虎”。鄭維山按照事先勘定的路線,帶領部隊在敵人設防薄弱的懸崖峭壁處攀援而上,拂曉前一舉占領敵主峰陣地,連續打退敵多次反撲。天亮後,88師主力部隊從山下發起進攻,鄭維山率“夜老虎”團由上而下出擊,配合主力上下夾擊,敵49旅除旅長王毅武逃脫外全部被殲。戰後指戰員們稱讚這一仗,是“夜老虎”吃掉了“王老虎”。

陝南戰役後,鄭維山又帶“夜老虎”團,配合兄弟部隊南下,迎擊從儀隴山區向紅軍進攻的川軍羅澤州部四個團。經徹夜激戰,未能突破敵陣地。天將破曉,鄭維山命令學兵連投入戰鬥。學兵連是十幾歲的娃娃兵,他們呼嘯而上,朦朧中敵誤以為紅軍後續部隊趕到,紛紛棄陣逃跑。紅軍乘勢追擊,將羅澤州的敵四個團大部殲滅。

1935年3月,在強渡嘉陵江戰鬥中88師為中路先鋒。師長率一個團在蒼溪東南偷渡成功,殲敵一個營,搶占了登陸場;鄭維山帶領師主力跟進,連克飛虎山、高城山等製高點,擊潰敵一個旅的反撲,保障了方麵軍主力順利渡江。

1935年4月,88師協同紅31軍進攻敵江防重要支撐點劍門關。劍門關,扼川陝要道,自古有“劍門天下險”之稱,由敵28軍憲兵司令刁文俊率三個團堅守。紅軍攻關部隊分為兩翼,88師為左翼,紅31軍為右翼,猛烈突擊敵陣,最後把敵人全部壓縮在中間溝裏,經半日激戰全殲該敵。接著,鄭維山等率88師攻克昭化,殲敵一個團。隨後,88師參加了江油、中壩之戰。當地軍閥鄧錫侯急率12個團經中壩增援江油。88師協同25師及紅4軍一部,在江油以南布陣打援,激戰兩日,殲敵4個團,鄧錫侯險些被擒。

1935年5月,為迎接紅一方麵軍北上,紅四方麵軍西向岷江地區。88師協同紅9軍擔任打通北川河穀搶占土門險關的任務。北川河穀是高山峻嶺間的一條狹長走廊,素稱川西平原和成都壩子的北麵城牆。土門猶如“城門”,扼住西部咽喉。蔣介石為防紅一、四方麵軍在四川會合,調川軍30萬餘,在土門構築了三道防線。鄭維山和師長熊厚發考慮到山地攻堅難下,遂采取了夜襲敵主峰陣地,以上下夾擊的辦法突破敵陣。突擊第一道防線時,由鄭維山率“夜老虎”團,夜間攀上伏泉山主峰,配合正麵部隊猛攻,敵四處逃散,陣地迅速被占領。攻擊第二道防線時,鄭維山等派了一個精悍的突擊隊,夜間摸上海拔2900米的千佛山主峰,如神兵天降,正麵部隊適時突擊,敵不戰自亂,防線又被順利突破。進攻土門時,由“夜老虎”團派出一個營,夜襲敵主峰陣地成功,對正麵部隊作戰也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由於戰法得當,88師協同兄弟部隊,經10多日戰鬥便完成了任務,並乘勢占領了茂縣、理縣、汶川。

鄭維山率領88師到達岷江地區後,隨軍政委李先念西出迎接紅一方麵軍。他們翻過紅橋雪山,6月同紅一方麵軍在懋功會師。7月,88師隨紅一、四方麵軍會合後編成的右路軍進行長征,8月穿過茫茫草地到達班佑地區。距班佑50餘公裏的包座,為紅軍北上必經之路。胡宗南在這裏放了一個團設防據守,並令其49師向包座增援。鄭維山率兩個團協同兄弟部隊打援敵49師。當敵49師進至包座河兩岸時,鄭維山指揮268團迅速楔入河西敵兩個團中間,並切斷了兩岸敵軍聯係,把敵人分成了三塊。隨後,鄭維山帶領265團會同268團猛攻河西岸敵前麵的一個團,經激戰將敵一個團全殲。接著,鄭維山又同率領263團趕來的師長一起,指揮全師殲滅了敵後麵的一個團。與此同時,兄弟部隊將東岸和包座敵守軍一舉全殲。經此一戰,打開了紅軍北上的通路。

鄭維山在團、師領導崗位工作的這兩年多裏,帶領部隊參加了陣地防禦、山地攻堅、阻擊追擊、強渡江河、圍點打援等各種形式的戰鬥;執行過正麵攻擊、迂回包圍、穿插分割、伏擊偷襲等多種任務,豐富多樣的戰鬥實踐,再加上他對上級和兄弟部隊作戰指揮耳濡目染,使他迅速提高了組織與指揮作戰的能力。還由於他始終是同優勢的敵人作戰,養成了“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革命膽略。他作戰勇敢,指揮果斷,作風頑強,成為能打硬仗惡仗的猛將。他重視掌握敵情,每戰都要認真組織偵察,冷靜分析敵人的優長和弱點,在集體智慧的基礎上製定出周密的作戰計劃。他認為,再強的敵人也不會無懈可擊,再嚴密的部署也並非無隙可乘,隻有抓住敵人的弱點,才能避實就虛,出奇製勝。正因為這樣,他實施作戰指揮比較機動靈活,能按照實際情況運用戰術,善於發揮紅軍近戰夜戰的特長。但是,這時他對戰爭的理解,應當說還基本上囿於戰術範圍,也許是因為作戰比較順利,他甚至認為沒有什麼不可戰勝的敵人。這說明當時他對戰爭的認識還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後,由於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紅四方麵軍經曆了一段曲折的路程。1935年9月包座戰鬥後,張國燾突然改變北上計劃,令紅四方麵軍回師南下,並於10月另立中央。鄭維山在南下途中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用擔架抬過草地。10月,他的病情好轉,便隨部隊參加了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並全部占領了這些地區。隨後他率領部隊在方麵軍統一指揮下,越過夾金山,參加了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10多日連下寶興、天全、蘆山3縣,形成東下川西平原、直逼成都之勢。四川“剿匪”總司令劉湘急忙調集川軍80多個團,在邛崍、名山間的重鎮百丈與紅四方麵軍展開決戰。當時,紅四方麵軍在百丈的部隊,連同88師隻有15個團,與優勢的川軍血戰7晝夜,未能粉碎川軍的進攻。而這時四川的形勢有了很大變化,蔣介石已將大批嫡係部隊派進四川。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太甚,紅四方麵軍被迫撤出百丈,由戰略進攻轉入防禦。此後,紅四方麵軍在天全、蘆山、寶興一帶,陷於敵重兵壓迫和堡壘封鎖之下,東進、南下均已無望。到1936年2月,蔣介石的嫡係薛嶽部會同川軍主力向紅四方麵軍大舉進犯時,紅四方麵軍才被迫西向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與紅二、六軍團會合,共同北上。部隊西進期間,鄭維山率兩個團協同紅32軍一部擔任後衛阻擊,在天全一帶與薛嶽部先頭18個團激戰8天,完成掩護方麵軍主力轉移任務後,帶領部隊翻過夾金山、折多山兩座雪山,抵達甘孜歸建。

1936年4月,鄭維山奉命率265團西出絨壩岔藏民區籌糧,迎接紅二、六軍團北上。當地藏民因受國民黨欺騙宣傳均已逃散,並時常襲擊紅軍小分隊。在此情況下,鄭維山要求部隊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對藏胞堅持說服教育。一次,當地土司(相當專署)的葉巴(管理軍事的官員),調集五個縣數千藏民,把鄭維山和他率領的紅軍團隊包圍起來。鄭維山仿效諸葛亮七擒孟獲使用的夜摸辦法,一下子把葉巴和他的部眾幾百人“俘虜”過來,連夜進行宣傳教育,第二天除把葉巴送往軍部接待外全部送回。經過艱苦的說服工作,終於逐漸取得了藏胞的信任。鄭維山還從當地籌集了大批牛羊,發動部隊每人織了一件毛衣,準備送給紅二、六軍團的戰友。鄭維山還把繳獲保安團的食品留下,準備招待紅二、六軍團的首長。7月1日,鄭維山率領紅四方麵軍的265團同紅二軍團會師。

任弼時、賀龍向鄭維山問起紅四方麵軍與紅一方麵軍分裂的情況,鄭維山知無不言,作了詳細彙報,還給任、賀看了張國燾的臨時中央發的文件。鄭維山和紅四方麵軍的許多幹部一樣,從南下開始便迷惑不解,即至百丈受挫,羊年間損兵近半,終未取得立足發展之地,使他對紅四方麵軍的南下行動從懷疑到覺悟,從而強烈地希望黨的團結,渴望北上會師。任、賀首長對他說:“我們會合了,就要北上。”兩支紅軍會師不久便實現了北上的願望。於是,鄭維山率部第三次穿過草地,再次踏上長征的路程。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麵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為首先造成西北地區的抗日局麵,中共中央決定實施寧夏戰役計劃,以紅一、四方麵軍各一部占領寧夏、甘西,打通與蘇聯的聯係。10月24日,紅5軍、紅9軍、紅30軍共2.1萬餘人,在徐向前、陳昌浩率領下西渡黃河。鄭維山等率領88師為渡河先鋒,在靖遠城南河包口突破黃河天險,擊潰敵馬步青部河防團。待掩護紅軍主力渡河後,88師協同89師率先沿河北上,先後突破敵騎5師第1旅及第3旅的阻擊,包圍敵第2旅一個團,相繼占領一條山大部村寨,月底攻占重要渡口五佛寺。為策應紅一方麵軍的部隊渡河,紅四方麵軍的部隊未乘勝發展進攻,11月初,敵馬步芳、馬步青調集三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及若幹民團,向紅四方麵軍的渡河部隊撲來,88師、89師和紅9軍的部隊與敵激戰四日,斃敵騎5師參謀長以下千餘人,與敵形成對峙態勢。後因形勢變化,中共中央放棄寧夏戰役計劃,令河西紅軍部隊組成西路軍,以陳昌浩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兼政委,徐向前任總指揮獨立西進,從新疆打通與蘇聯的聯係。從此,這支紅軍部隊,開始了脫離戰略後方孤軍奮戰的極其艱苦壯烈的戰鬥曆程。

11月9日,西路軍健兒們身著單衣,冒著寒風開始西進。88師,11日越過大靖,殲敵一個營;13日進至涼州(今武威)西北四十裏鋪;17日因紅9軍在古浪作戰失利,88師師長率一個團前往接應;18日鄭維山帶領88師兩個團配合89師攻占永昌。這時,中央軍委因形勢需要,命令西路軍停止前進,在永涼地區建立根據地,因而招來了“馬家軍”的猛烈攻擊。11月22日,敵5個團猛攻四十裏鋪,鄭維山帶2個團與敵血戰3日,戰鬥危急時,他親率通信隊百餘人和部隊一起與敵人展開肉搏,用大刀砍死700多敵人,後在89師一個團的配合下將敵擊退。這一仗殲敵2400餘人。11月26日,鄭維山率88師2個團撤至永昌東南八壩,師長帶一個團返回。這時,敵人又以兩個旅來攻,88師與敵激戰兩日,乘夜反擊,將敵擊潰,敵遺屍800餘具。12月初,88師又在水磨關與敵激戰一晝夜,在89師支援下擊退敵軍,斃傷敵600餘人。接著,敵人又以5個旅及4個民團向西路軍總部駐地永昌發起進攻,鄭維山等率88師協同89師及總部直屬隊據城抗擊,殺傷敵2000餘人,直至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敵人為觀察時局變化才暫停進攻。

1936年年底,西路軍奉命再次西進,“馬家軍”又集結兵力尾追。西北隆冬,部隊衣不勝寒,食不果腹,常夜行進在零下20多度的戈壁灘上,極為艱苦。他們中間有很多人長征中曾四越雪山,三過草地,但均感不及西征之苦。1937年初,部隊進至高台、臨澤地區,準備稍事補充休整繼續西進。這時,中央軍委又因形勢變化命令西路軍在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地區建立根據地。於是,又招致與“馬家軍”更艱苦的戰鬥。西路軍雖還有1.5萬餘人,但疲師屢戰,糧彈俱缺,戰鬥力已大不如前。1月中旬,紅5軍兵殤高台,軍長董振堂以下3000餘人大部壯烈犧牲。高台、臨澤相繼棄守,西路軍全部集結於臨澤東南倪家營子的43個屯寨裏。1月23日,敵傾巢進犯,以7萬餘眾向倪家營子發起四麵圍攻。鄭維山等率88師擔任東南麵敵主突方向的防禦,因子彈奇缺,便用大刀、長矛、棍棒與敵拚殺。敵實施波浪式衝擊,一次次均被擊退,僅88師陣地在一天內就打退敵12次大的衝擊,零星廝殺幾無間斷。西路軍不愧為英雄部隊,如此血戰20多天,殺敵逾萬,陣地無一丟失。然而,這時已瀕於彈盡糧絕,為擺脫險境,在徐向前總指揮的強烈要求下,西路軍於2月21日決定突圍東還。敵人仍尾追不舍,88師和89師奉命殺“回馬槍”,潰敵一個騎兵旅,殲敵一個憲兵團,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及軍用物資。不料這一小勝,竟使陳昌浩改變了主意,決定部隊重新開回倪家營子,繼續開辟根據地。由此導致了西路軍的失敗。

2月26日,部隊返回倪家營子,這裏已麵目全非。群眾逃散已空,留下的西路軍傷員全被殺害,房舍圍牆多被拆毀。第二天敵人殺來,西路軍奮起迎戰,經七晝夜鏖戰,實難支持不得不再次突圍。3月7日,部隊撤至臨澤南三道流溝,敵兵追至,又經五晝夜的拚殺始衝出重圍。3月12日,部隊在梨園口又經一場惡戰。這時,2萬之眾的西路軍僅剩下3000餘人,形勢十分危急。鄭維山在康隆寺附近受命率不足200人的265團滯敵追兵,掩護主力撤退,由午後戰至黃昏,大部人員陣亡,少數被敵衝散,鄭維山身邊僅剩20餘人。天黑後,鄭維山命令通信隊指導員帶10餘人去尋找被衝散的同誌,然後去追趕部隊,他自帶九人乘馬向部隊撤退的方向突圍。

鄭維山在突圍中頭部負傷,擺脫敵人後,隻剩他和秘書、警衛員三人及一匹馬,徒步行進。深夜時遇到了率88師主力隨軍部行動的副師長熊德臣、供給部長葉永鬆、268團政委徐金術和89師師長邵烈坤、政治部主任裴壽月等20餘人。鄭維山問明情況後,便一起東行。第二天他們又被敵人衝散,鄭維山和熊德臣一起進至民樂縣境內,在一農家掩護下休息了20多天。鄭維山傷勢痊愈後歸心似箭,便於4月上旬告別老鄉和熊德臣隻身東返。行至靖遠縣境內,在一農戶的幫助下渡過黃河。6月上旬,他越過六盤山,在平涼城北遇到紅軍部隊。紅軍部隊把他送往延安。不久,他被送抗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