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1914~1970),廣西桂林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紅7軍排長,參加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曆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排長、特務連連長、副團長、團長,紅三軍團5師團長、師長,紅三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紅一軍團第10團團長、2師副師長、4師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團長、副旅長、代旅長。1939年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4年回到延安。1945年挺進東北,任北滿軍區參謀長、鬆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市代衛戍司令、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38軍軍長,第13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29年春,李天佑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7獨立團,從武漢前線撤回到廣西桂平,在農村駐防。一天深夜,突然槍聲大作,李天佑聽到槍聲,一躍而起,連忙出去觀察情況,發現一小股敵人趁夜襲擊。這時,駐地周圍人聲嘈雜,因為村子住的是新兵和幾名教官,李天佑不僅是有了半年軍齡的老兵了,而且在大家眼裏是一名優秀士兵。他提起一支槍就往外跑,一出門,見到前麵也有影影綽綽,像是一位新來的年輕教官,正在往村外樹林裏鑽。李天佑飛快地跑上去,輕聲喊道:“教官!教官!我來了!”
教官定神一看,發現“神槍手”李天佑來了,便氣喘籲籲地停了下來。在淡淡的月光下,李天佑見教官孤身一人,披著軍衣,歪戴著軍帽,武裝帶搭在肩上,褲腳沾滿了泥,赤著腳,顯然是倉促跑出來的。李天佑快步走到教官跟前,脫下自己的鞋,遞給教官。教官感激地說:“我不能穿你的鞋,你自己也沒有啊!”
李天佑忙解釋說:“我從小就打赤腳走,翻山越嶺,習慣了,不穿鞋也能走!”李天佑幫助教官穿上鞋。教官因腳受傷,走路一拐一拐地,很費勁,李天佑攙扶他走了幾步,仍非常吃力。這時,槍聲越來越近,眼看敵人要打進村,很可能要追到這兒來,他便果斷地對教官說:“我去給你牽馬!”說完,他一溜煙地跑了。
“危險!別去,別去!”教官急忙阻止,已經晚了。很快,李天佑牽來一匹馬。他扶教官騎上馬,讓他奔團部而去。
李天佑立即找到一個暗處隱蔽起來,準備阻擊敵人。幾分鍾後,果然有幾名敵人追來了。李天佑十分沉著,當敵人走近時,一枚手榴彈扔在敵人中間,接著連發數槍。敵人死傷數人,餘下的連滾帶爬,從原路逃走了。戰鬥結束後,大家安然無恙,十分高興,稱讚李天佑是“優秀射手打活靶,證明確實很優秀!”
李天佑是一名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新兵到部隊都要進行強化訓練,他專門選擇各種極端艱苦的自然環境和惡劣的氣候條件進行訓練。有時,在烈日下急行軍,一氣奔走幾十裏,累得大家氣喘籲籲,大汗淋漓。有時,突然緊急集合,檢查武器裝備,爾後拉出去,一整天斷炊,餓著肚子強行軍,鍛煉部隊野外生存能力。
李天佑是作為骨幹帶新兵的。他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他背上槍支彈藥,邁步如飛,行軍拉練,從不掉隊,而且經常幫助體弱的戰士扛槍,背東西。在一次戰鬥演習中,攀登懸崖峭壁,他最先登上山頂,把軍旗插在“敵堡”崗樓上,顯示了出類拔萃、勇猛絕倫的本領。經過刻苦訓練,李天佑終於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優秀士兵!
1929年6月,李天佑被選送到南京教導總隊學習。在學習中,他一直受到共產黨員張雲逸、李樸等人的進步思想的影響。這個教導總隊,實際上是由中國共產黨建議李明瑞為培養初級軍官而創辦的。餘作柏和李明瑞推薦張雲逸主辦廣西教導總隊,兼任廣西第4警備大隊大隊長,所以,教導總隊進步的政治空氣很濃。特別是李樸等共產黨員教官對李天佑的教育、關心,使他在政治思想上進步很快。
10月,李天佑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南寧兵變。兵變後,部隊開往百色的途中,李天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有了堅定的信念,有了明確的目標,工作幹得歡,戰鬥衝鋒在前。
10月下旬,鄧小平和張雲逸率領教導總隊和廣西第4警備大隊等部隊到了百色,立即召開部隊黨委會議,決定首先在部隊和群眾中宣傳黨的政治主張,號召人民群眾起來推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工農民主政府,準備舉行起義,成立工農紅軍和紅色革命政權。李天佑所在的教導總隊抵達百色後,改編為教導營,領導人員進行了調整,工作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他們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
李天佑入黨後,被任命為教導營機槍連的排長。他深感肩頭上的擔子重,不管困難多大,道路多險,他決定完成黨交給的一切任務,為黨貢獻自己的一切!
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右江兩岸的山色全浸隱在夜幕裏,隻有江麵上點點漁火閃爍。一支小汽艇在江中發出突突聲。在船的甲板上有持槍的士兵警戒。汽艇在行駛,兩岸山影一個接一個隱藏在黑暗中。夜深後,連長把李天佑等共產黨員召集到船艙裏開會。他十分嚴肅地對大家說:“這次行動不是演練,而是真槍實彈的戰鬥。共產黨員要起模範作用,衝鋒在前,退卻在後。要掌握部隊的情緒,及時反映情況,保證戰鬥的勝利!”連長見大家聽得十分入神,又補充說:“你們知道我們去打誰嗎?”
“不知道。”有人回答。
“我們要去消滅反動的廣西第3警備大隊,活捉‘狗熊’!”連長激動地說。大家十分高興!都知道連長說“狗熊”,指的是廣西第3警備大隊大隊長熊鎬。
“我們怎麼往那坡鎮方向開?”有人不解地問。
連長解釋說:“就在我們教導總隊和第4大隊開赴右江住進百色時,熊鎬也奉命率部跟著占領了右江地區的平馬和那坡等城鎮,與當地的土豪劣紳勾結,還與一些縣的警備隊、民團串通一氣,欺壓群眾,鎮壓農民運動。”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
“連長,你快說,我們怎麼去消滅這夥敵人?” 李天佑著急地問。
“大家先不要急,等我把話說完。”連長擺擺手說。船艙內鴉雀無聲。連長繼續說:“熊鎬已接到命令,要吃掉我們的第4警備大隊。麵對嚴峻的形勢,如果我們不打死這隻‘狗熊’,讓其陰謀得逞,不但我們在百色的行動要落空,而且右江革命群眾也會遭到殘酷的鎮壓。為了捉住這隻‘狗熊’,鄧小平、張雲逸特約熊鎬來百色赴‘鴻門宴’,以便達到‘甕中捉鱉’。並另派部隊去平馬和那坡,抄‘狗熊’的窩,消滅第3大隊駐那裏的兩個營。熊鎬果然中了計,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在宴會上把他擒獲。敵人駐那坡鎮的那個營,由於戒備較嚴,在我軍襲擊時,負隅頑抗,我軍進攻受阻。張雲逸首長命令我們兩個連去那坡增援。現在任務明確了,大家要積極準備戰鬥,打好這一仗!”連長的話說得黨團員們摩拳擦掌,熱血沸騰。
李天佑帶領全排整理武器彈藥,並對大家進行了深入的思想動員。他決心要打好入黨後的第一仗,為革命立功!
部隊順利抵達目的地,登上岸後迅速突入鎮內,與攻擊連隊會合一起,向敵人發起猛攻。一陣猛烈的火力後,敵人招架不住了,槍聲減弱。敵人知道對手來了增援部隊,守城的一個連長帶領連隊狼狽逃出鎮外,其餘留在鎮內的殘敵失去了指揮,如鳥獸散,許多人幹脆引頸受戮。這次戰鬥,俘敵1000餘人,繳槍700多支和其他一些軍用物資。
李天佑帶領全排隨部隊返回百色時,乘勝擴大戰果,收繳了田東、田西等警備隊和警察局、兵團的槍械,將許多武器分發給右江的農民隊伍。
12月11日,由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韋拔群等領導由共產黨接管的廣西警備第4大隊、教導總隊和百色起義的農民隊伍,成立了紅軍第7軍,鄧小平任中共紅軍第7軍前敵委員會書記、軍政治委員,張雲逸任軍長,下轄三個縱隊,共約3000人。
百色起義後,年僅15歲的共產黨員李天佑被任命為軍部特務連副連長。
起義後,張軍長帶領軍主力到隆安、平馬和那坡一帶活動,特務連符祿連長帶領連隊的一班人隨張軍長行動,另一半人由李天佑帶領留下來守城,與兄弟連隊對前來襲擊的敵人進行殊死的搏鬥,保衛了軍部的安全。
百色起義的槍聲震驚了桂係軍閥,震怒了國民黨,震動了全國!反動派四處出動,向駐有紅7軍的城鎮和紅7軍活動的地方進攻,妄圖消滅紅7軍。
1930年2月,李天佑率特務連和一個戰鬥力不足300人的部隊駐守隆安。2月4日,桂係李琪師長指揮三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共4000人的兵力向紅7軍的邊沿前哨陣地隆安發起攻擊。敵人在4日和5日兩天中,向紅軍發起多次衝擊,妄圖以優勢兵力攻克隆安。盡管敵我兵力懸殊,由於起義部隊戰鬥情緒高漲,團結一致,奮勇還擊,堅守住了陣地,敵人攻勢受挫。敵人經過調整兵力後,不斷地增強了兵力,戰鬥更加激烈。
李天佑受命帶領戰士奪取一個至關重要的製高點,這是敵覃興團7日拂曉攻占的隆安城西的猴子翻車筋鬥嶺。敵人占據這個製高點後,處於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對紅軍威脅很大。李天佑領著一排人衝到了山頂近處,由於地勢不利,再加上敵人用猛烈火力進行阻擊,部隊攻不上去,不得不撤回。在敵人的瘋狂攻擊下,李天佑沉著指揮,自己用火力掩護戰友們撤退,不幸被敵人子彈擊中左腿,鮮血直流,站立不住,被人搶救出來,住進野戰醫院治療。
隆安受困後,李明瑞率7萬餘人,從左江趕來參戰。張雲逸軍長率四個營從平馬前來增援。增援部隊抵達後,與守城部隊密切配合,向敵反擊,激戰三晝夜,敵我成膠著狀態。紅軍利用夜戰襲擊敵人,敵人傷亡500餘人。
重創敵人後,為了保存實力,張雲逸等領導決定撤出戰鬥,部隊轉移到東蘭休整。野戰醫院也隨部隊到了東蘭。一天上午,鄧小平政委到醫院看傷病員。他在醫院領導的陪同下,每到一個病房,都親切地問問傷病員,仔細地查看戰士們的槍傷,告訴傷病員要安心治療。大家深受感動。李天佑在軍部特務連認識鄧政委。當鄧小平政委走到李天佑床前時,李天佑費勁地站了起來,向鄧政委敬了一個軍禮,說了聲:“首長好!”
鄧政委立刻伸出手和李天佑親切握手,問道:“你是特務連的吧?”
“是。” 李天佑回答。
“他是特務連的李天佑副連長。”有人插話介紹說。
“我聽說過他的事跡”,鄧政委對大家說,“在紅7軍的連級幹部中,李天佑是最年輕的一個。人家說他年紀雖小,打起仗來隻顧往前衝,以勇敢聞名,大家都稱他為‘小老虎連長’!”鄧政委兩眼盯著李天佑,“你說我說得對嗎?”李天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兩隻手好像沒有地方放似的。鄧政委特別關心地詢問了李天佑的傷情。問他還能不能參加戰鬥?
李天佑一聽說打仗,就來精神了,連聲說:“沒關係,沒關係!腳上負點傷,很快就會好的!”
鄧政委鼓勵他說:“我知道你打仗勇敢。但現在希望你好好養傷,好好學習,努力提高自己,成為一名智勇雙全的指揮員!祝你早日痊愈!”
鄧小平政委探視完傷病員後,又召集醫護人員開會,研究改善醫療條件,搞一些中草藥,以解決醫藥缺少的困難。
兩天後,醫院給每個人發了一塊大洋,說是張軍長、鄧政委獎給大家的。李天佑對這塊具有特殊意義的大洋一直舍不得用,作為珍貴的紀念品保存著!
1930年初,李天佑傷愈回到特務連,原連長調任營長,他升任為連長。
3月,由總指揮李明瑞、軍長張雲逸率領紅7軍第1、第2縱隊3000多人,前往敵人統治薄弱的黔桂邊區開展軍事活動。李天佑帶領特務連隨軍主力行動,負責軍首長和軍指揮機關的安全警衛工作。
一路進軍中,部隊鬥誌旺盛,士氣高昂,連克河池、懷遠、思恩等城鎮,於4月下旬抵達貴州榕縣附近,準備攻下榕縣城。因為這裏是軍閥王家烈的後方基地,城內有許多軍用物資,這是紅軍非常需要補充的供給來源。
部隊隱蔽進入榕縣城邊,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條由北向南流向的河流,縣城位於河的西岸,隻見城門關閉,用大青石砌成的高牆已坍塌了幾處口子,重新用沙包堵嚴了。縣城依山傍水,易守難攻。由於部隊抵達城下後被敵人發現,攻城提前於當日上午10時左右發起,一陣槍炮聲混雜著喊殺聲,部隊發起一陣陣衝擊……
久攻不下,大家非常著急。李天佑從指揮部得知,守城敵軍有兩個團的兵力,憑借城周圍堅固的工事進行頑抗,致使紅軍攻了6個小時仍未攻克。他帶領特務連的指戰員,怕久攻不下,敵人援軍趕到,軍首長安全受到威脅,因此,他們紛紛要求參加突擊隊,決心打開一條缺口,攻下縣城。
這時,是撤出?還是繼續攻?在軍部領導中意見不一致,主張撤的和主張攻的都說了一大堆理由,平分秋色。總指揮李明瑞聽了大家的發言,思考片刻,然後沉著堅定地說:“守敵雖然糧彈充足,但他們驚恐不安,正在固守待援。敵主力也遠在湘黔前線,難以及時趕到。我攻城器材雖然不足,但士氣極高,隻要選準突破點,組織指揮好,可以攻下來。”李總指揮繼續談了自己的看法,“我仔細觀察過,城東北麵是開闊地帶,不宜把主力放在那裏;西南有河流環抱,我們不能背水作戰;隻有南麵是丘陵,對我有利。我們隻要用少量兵力在東北門先進行佯攻,吸引敵兵力,而主力趁黃昏在東南麵發起重點進攻,定能攻破縣城!”
聽了總指揮的意見,大家的認識統一了,將兵力部署作了調整:1縱隊緊急準備攻城器材,擔任從南麵主攻;2縱隊調北門佯攻。李天佑率特務連隨軍部到南麵的丘陵地帶,做攻城準備。
黃昏時,連續向敵防守的城牆發射了三發炮彈,這又是攻城的信號。第1縱隊官兵的所有火力向城頭掃射,並迅速躍出掩體,帶著雲梯奔向城牆。敵人似乎早有準備,子彈像暴雨般地掃射,形成一道火力牆,阻擋了1縱隊的進攻。李總指揮一看,火了:“特務連,跟我來!”
李天佑見首長要親自上,急了:“三排長,看住首長。突擊隊,跟我上!”
“刷,刷,刷!”隻見12名身強體壯的精明戰士組成的突擊隊已站成了一排,他們帶著竹梯和竹釘,等待著出征的命令。原來,這是李天佑事先考慮到特務連可能要擔任特殊任務,挑選出這12名戰士悄悄準備。李天佑立即向李明瑞報告:“總指揮,下命令吧,讓我們上!”
李明瑞很熟悉李天佑,相信他能完成任務,便下令說:“李天佑,你帶突擊隊上,一定要突入城內!等你們的勝利消息!”
李天佑帶領突擊隊,在猛烈的火力掩護下,奮勇地衝過了敵人的火力網,抵達縣城腳下,進入了敵人的火力死角。關鍵是看登牆了,成敗在此一舉了。李天佑選擇靠有缺口的城牆,架好了梯子,一個接一個快速往上爬,奮力往上爬!李總指揮命令部隊加強了火力掩護。敵人發現紅軍登城樓後,加強了火力,並命令城牆上的敵軍擲手榴彈,可是大部分手榴彈落在牆根下才爆炸,並沒有多少殺傷力。李天佑邊爬邊鼓勵戰士們奮力跟上。
當前麵幾名戰士剛抓住牆垛時,遭到敵哨兵的反擊,有的被擊中掉了下來,有的被敵人用槍托砸破頭。掩護部隊集中火力掃射牆頭。城牆上子彈呼嘯,彈丸亂蹦,塵土飛揚。這裏成了敵我火力交織的重點區。李天佑和兩名戰士,一手抓住釘在牆縫中的竹釘,一手向牆頂上扔手榴彈,趁手榴彈爆炸後的瞬間,躍上了牆頂,一陣掃射,控製了牆的缺口處。
李明瑞看到李天佑帶著突擊隊躍上了牆頭,連聲叫:“小連長,好樣的!”說完,他命令部隊衝擊。
洪亮的號聲,激烈的槍聲,強大的人流湧向城牆缺口,勢不可擋!
正當李天佑指揮突擊隊員消滅敵人火力點往前衝時,突然遭敵一陣機槍掃射。他覺得大腿麻木,不聽使喚,褲子濕淋淋的,一看鮮血直流。他知道負傷了,想走卻走不動,便趴在城垛間,隱蔽在敵人屍體後,注意敵情,嘴裏不停地高喊,指揮自己突擊隊員戰鬥。他發現,不知從哪裏鑽出敵人的一挺機槍,剛好在離他不遠的城牆下麵。敵人正要架起機槍射擊,李天佑一連甩出兩枚手榴彈,正好在兩名敵機槍手中炸開,炸死了敵機槍手,炸啞了機槍。
李天佑消滅敵火力點後,轉過頭,看到自己的戰士已全部登上了城牆,用火力打退了敵人的反撲。這時攻城的先頭部隊也從城牆缺口衝了進來,同敵人展開了白刃搏鬥,與敵人廝殺。敵人失去指揮,亂了方寸。紅軍越衝人越多,越殺越勇,如洪流洶湧,如猛虎捕食!殺得敵人丟盔棄甲,抱頭鼠竄,不要命的往城內逃命。紅軍主力從城門衝入城內,繼續搜殲躲在各處的敵人!
經過一小時激戰,殲敵500多人,俘敵600餘人,繳獲山炮2門,槍600多支,子彈10萬多發,無線電台1部,軍馬500多匹,還有其他許多軍用物資。這是紅7軍成立後打的第一次大勝仗。
李天佑負傷後,被衛生員救出。李明瑞看到被擔架抬著的李天佑,走近前對他表示慰問,並讚揚他和突擊隊所表現出來的英勇無畏的精神,安慰他好好養傷,爭取早日治愈歸隊。李天佑臉色蒼白,掙紮著想坐起來,被李總指揮阻止了。他眼湧熱淚說:“請首長放心,沒傷骨頭,隻傷了皮肉,很快會歸隊的!”
紅7軍攻克榕縣後,在城裏休整了幾天,恢複社會秩序,宣傳共產黨和紅軍政策,爾後回師右江。部隊用幾十隻帆船運載著繳獲的軍用物資,浩浩蕩蕩,順流而下。待王家烈五個主力團趕來時,紅7軍所有的船正沿河南岸疾駛,敵人望河興歎,隻好隔河鳴槍,為紅7軍送行。
在20多天的回師途中,大家十分關心李天佑的傷情,有送吃的,有送藥的。經過精心治療,他很快傷愈,回到了連隊。
李天佑在百色戰鬥中第三次負傷,又一次被送進了野戰醫院。就在他第三次傷愈回到特務連時,部隊正在做戰略轉移的準備,很快就要行動。
部隊離開右江,各部隊都舉行了軍民聯歡會,互致道別情誼,互贈紀念品,軍民依依不舍,場麵生動感人!李天佑連長和吳西指導員,帶領特務連隨軍部行動,告別了右江革命根據地,向柳州挺進。部隊在羅城西四把地區與敵人遭遇。這是白崇禧的教導師,其後還有韓彩鳳的一個師,激戰一個下午,因敵眾我寡,撤出了戰鬥,取道天河、黃金、龍岸,到了三防,部隊進行了休整。在此,得知柳州有敵重兵把守,便決定攻打長安鎮,爾後再打桂林。但沒有想到長安鎮守敵很強,激戰了三天三夜,紅軍傷亡很大,隻好撤出了戰鬥。
李天佑率特務連隨軍主力,經過10多天的長途跋涉,一路上戰勝了許多困難,通過了三江地區,在龍勝與敵交手,打垮了敵人,於1930年12月中旬進入湖南,經通道、城步、綏寧,向武崗挺進。
鄧小平、李明瑞、張雲逸決定拿下武崗,解決部隊過冬的服裝,因部隊從廣西來時衣著單薄,進入湖南後天氣寒冷,部隊物資奇缺,亟待改善。沒想到武崗有敵重兵固守,又有飛機支援。紅軍連攻五晝夜,仍攻不下,傷亡很大。鄧小平、李明瑞、張雲逸等首長親臨前線,在離西城門不遠的山坡觀察後,決定邊戰邊撤。李天佑率連隊保護首長安全,掩護軍部撤退。部隊撤出後,經清理,發現在武崗戰鬥中,減員500餘人。
部隊經過跋山涉水,翻過了越城嶺,進入了全州,在這裏召開了軍前委會議。會後,鄧崗、陳豪人赴上海向黨中央彙報,鄧小平再度當選為前委書記。
在全州,部隊休整了三天,不僅宣傳了黨和紅軍的政策,做了大量群眾工作,還籌集了寶貴的4萬多元現款。
李天佑率特務連負責鄧小平、李明瑞等首長和軍部的安全,離開全州,繞到灌陽,經道縣,向江華開進。
部隊到江華後,軍部指示各部隊清查實力,在山區90多裏風雪中行軍,部隊凍死了七八十人,也有特務連的幾名戰士。
到江華的第三天,敵人前來襲擊,包圍了部隊。鄧小平、李明瑞等領導決定殺開一條血路。部隊突圍後,折回到賀縣的桂嶺,進行了整編。全軍隻剩下3500多人,原來的兩個師縮編為兩個團,特務連的編製沒動,但補充了幾個戰士。
1931年1月底,部隊攻克連縣,在這裏籌集到四萬塊光洋,補充了彈藥,還得了一匹騾馬。部隊購買了一批白布,染成灰色,做成軍服。每個戰士得到了一套新軍裝,臉上露出了笑容。李天佑看到自己連的戰士穿上一色的新軍裝,拍著戰士的肩膀,鼓勵大家好好幹!
2月2日,部隊進駐廣東乳源縣梅花村。
梅花村是一個約一平方公裏的小盆地,住有近300戶老百姓,是一個很有特點的村莊。李天佑隨軍首長騎馬走了一圈,看了地形:村周圍是丘陵,長有茂密的灌木。東南邊高山重疊。村東麵有一條約50米長的山口,是進出村的必由之路。整個地形像一盆梅花,盆地像花蕊,群山像花瓣。這裏由於受朱德、陳毅領導的湖南暴動的影響,群眾對紅軍擁護、支持。部隊駐進後,軍民關係很好。
李天佑特務連派出的偵察小分隊報告,發現敵人有一個團的兵力正向梅花村開來,妄圖突襲梅花村。
桂嶺整編後,紅7軍雖然隻有55、58兩個團了,前委書記鄧小平和總指揮李明瑞研究決定,消滅這股來犯之敵。鄧小平負責對部隊進行緊急動員,做好各種迎敵的準備工作。李明瑞帶領參謀人員,出村選擇伏擊點。
李天佑和指導員做了分工:指導員帶領一個排跟鄧小平行動;李天佑帶兩個排隨李明瑞選伏擊點。預計三四小時後敵人才能到達。
2月3日上午7時多,李明瑞身穿灰布軍裝,腳穿草鞋,來到村口,站在一塊石頭上,用望遠鏡觀察來觀察去,不時地向參謀人員指點,這是他根據地形做兵力部署。李天佑肩挎駁殼槍,腰係手榴彈,帶著戰士隨時聽從總指揮的命令,去執行各種特殊使命。這是特務連的性質所決定的。
時近中午,山野仍是一片寂靜。戰士們等得有點焦急了,突然有人輕聲地說了一句:“總指揮下令,大家注意隱蔽!”
李天佑站在總指揮身邊,看到一大批敵人正朝山口湧來。敵人前進的速度並不快,是試探性開進的,有的已進入了紅軍的口袋。眼看口袋已裝滿,可是還有不少敵人未裝進去。……
“砰!砰!砰!”突然三聲槍響,這是紅軍發起攻擊的信號。頓時,槍聲、手榴彈聲、喊殺聲,響成一片,震撼山穀。敵人前衛部隊遭到紅軍痛擊,後麵的部隊立即散開隊形,從兩側邊還擊邊攻進。後麵的敵人還用機槍掃射、大炮轟擊紅軍的陣地。敵人憑借強大的火力掩護和優勢兵力,瘋狂地狂叫著向村裏逼近。人越來越多,不像一個團的兵力,至少有兩個團的兵力,情況危急。
鄧小平書記得知伏擊受挫,率領55團主力前來支援,命令部隊用火力掩護。薛章健帶領部隊衝鋒,搶占敵人陣地,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張雲逸軍長率領58團增援,也遭到敵人的頑抗。敵我兵力懸殊,紅軍傷亡嚴重。情況越來越嚴峻,敵人更加瘋狂。
“特務連,跟我來!”李明瑞急了,要親自帶領特務連去堵埡口,不讓敵人進入梅花村。
李天佑一個箭步衝上去:“首長,你指揮部隊要緊,讓我去!”
“好!”李明瑞說,“敵人現在不斷湧來,我們守口的部隊已難支持了,你們快去,要堅決封住口袋,擋入敵援兵!”他最後又交代了一句,“留下一個排警衛,其餘的都跟李連長上!”
李天佑率部隊抄小路,從側後迅速趕到陣地投入戰鬥。由於占據了有利地形,充分發揮了火力的作用,很快打退了敵人,鞏固了陣地。槍聲暫時停下來了,出現了戰鬥空隙,李天佑立即指揮戰士們搶修工事,整理武器彈藥,準備繼續阻擊敵人更大規模的進攻!
敵人經過重整兵力,組織了集團衝擊。
在戰局十分危急情況下,張雲逸軍長的親密戰友、58團營長李謙親自率部支援。在向敵衝擊時,他們冒著敵人的密集彈雨殺向敵群,他左右的戰友許多人負了傷,不少人壯烈犧牲。他沉著指揮戰鬥,打退敵人8次衝鋒,使敵人橫屍遍野。當敵人又一次做掙紮衝鋒時,李謙帶領全營僅有的100多名戰士撲向敵群,殺得敵人傷亡大半,餘敵狼狽潰退。在追擊中,從側麵射來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腹部,血不斷地往外湧。
“不要管我了!衝上去,殺敵人!”李謙推開攙扶他的戰士。盡管大家積極搶救,他終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了。他用生命燃起了戰友們更大的仇恨烈火。
在紅軍的猛烈反擊後,戰場上出現了暫時的平靜。紅軍立即抓緊整理,各部反映傷亡較大,每個人剩下的子彈不到10發,估計敵人還會組織更大的進攻。這時,突然偵察員來報告,敵人不是兩個團,而是四個團。軍領導覺得敵我力量懸殊,斷然決定,由李天佑率特務連掩護,部隊在黃昏前撤出戰鬥。
敵人覺察紅軍主力撤出陣地,便氣勢洶洶地兵分3路沿山梁和溝渠攻來,妄圖一舉殲滅紅軍。
李天佑率特務連利用部隊給他們留下的機槍和手榴彈,占據有利地形,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他們又將一麵紅旗插在山頭,迷惑敵人。他帶領全連邊打邊撤。由於天已黃昏,兩邊山上的敵人還發生了互相對射。當敵人互相打得正起勁時,紅軍已全部撤出了陣地,從山路轉移。天色已晚,敵人也不敢再追。這次戰鬥,敵人傷亡1000多人,紅軍也付出傷亡600多人的代價。
戰鬥結束後,中共紅7軍前委研究決定,放棄在北江建立根據地的計劃,部隊立即轉移去江西同中央紅軍會合,以壯大紅軍的力量!
部隊冒著雨雪天氣,忍著疲勞和饑餓向韶關、樂昌之間的楊溪渡口開進。李天佑根據張雲逸軍長的指示,在渡口兩頭派出了流動哨,擔任山頭、道路和渡口的警戒,嚴防敵人襲擊。
到了中午,鄧小平政委、李明瑞總指揮率領55團已全部渡過武水河,控製了對岸渡口的登陸陣地。58團經過兩小時輪渡,大部分也過了河。眼下,還有兩個步兵連以及衛生隊、休養連、供給處等一些非戰鬥人員,大約600人左右,仍在等待渡河。突然河對岸響起了密集的槍炮聲,一些炮彈落到河心,敵人攻占了對岸渡口,看來已無法渡河了,李天佑立即組織渡河的人員分散、隱蔽。
李天佑發現,鄧政委、李總指揮帶領已渡過河的部隊不知去向。他正焦急時,張雲逸軍長騎馬趕回來了。原來,他發現對岸有敵人後,去其他地方選渡口了。他命令李天佑組織未渡河的人員後撤30裏,另選渡口。於是,未過河的幾百號人,拖著疲憊的身子,跟著張軍長向乳源縣境內撤退。
李天佑率領的特務連任務最重,既是前衛探路,又要殿後掩護,還要照顧傷病員。部隊在山風呼嘯,寒風刺骨的山路中一鼓作氣走了三四十裏,才進入一山腳下。這裏有一些散落稀疏的民房。因為大家太累了,張軍長命令在此休息。大家躺下去就睡著了。張軍長、李天佑和參謀們說,幹部和共產黨員分別在山坡上放哨巡邏。
張軍長心情很沉重:他惦念鄧政委、李總指揮是否帶領部隊突出重圍?現在何處?眼下自己帶領這部分人,如何擺脫險境?他已有兩三個晝夜沒有合眼了。他肩上擔子太重了。李天佑不忍心首長再這樣累下去,幾次催他去休息,他不去,最後強拖著他去休息,因為他明天還要指揮行軍、作戰。
第二天天剛亮,又傳來有敵情,部隊緊急集合出發了。
最後在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幾經周折,部隊到了樂昌坪石渡口,偽裝成押運船的隊伍,巧妙地渡過了河,向江西開進。
從坪石渡過河後,李天佑率特務連跟著張軍長帶領部隊且走且戰,消滅了一些小股敵人,積小勝為大勝。不久,就進入了革命根據地,所到之處受到了群眾的歡迎。這時,大家共同考慮的是,何時找到鄧政委、李總指揮和戰友們?何時找到中央紅軍?
1931年3月底,張雲逸率部到達十都村。部隊剛消滅了當地民團,正在休整。一天下午,突然從警戒方向傳來槍聲,李天佑以為敵人又來襲擊了,立即命令部隊占領山頭,準備迎戰,並派人進城向張軍長報告。
李天佑密切觀察,突見一支打著紅旗的部隊翻過山來,隊伍整齊,精神飽滿,不像是敵人。經吹號聯係,才知道是湘贛紅軍獨立1師第3團前來迎接紅7軍的。兩軍見麵後,互相握手、致敬、歡呼、擁抱,高興得湧出了熱淚。這支前來迎接的部隊是由王震同誌率領的。張雲逸和王震政委(獨立1師政委)更是激動,兩人緊緊擁抱很久,都說以後力量更強了,要好好團結戰鬥!
兩支部隊會合後,立即投入了反國民黨第二次“圍剿”,保衛中央蘇區的艱苦戰鬥。
在永陽戰鬥中,李天佑從國民黨的《中央日報》上看到了一條消息:“共匪李明瑞殘部向遂川逃竄。” 李天佑馬上將這一消息報告了張雲逸軍長。張軍長決定戰鬥結束,就帶部隊去遂川找李明瑞總指揮和鄧小平政委。
其實,李明瑞帶領隊伍在贛南一帶活動時,無時不在打聽張雲逸等人的情況,後得到張軍長在永新的消息,便派人尋找。他們終於在一天的下午在遂川會合了。突然被敵人阻斷而離別,經過艱苦轉戰又重逢,真是如兄如弟,情同手足,互相問長問短,熱淚盈眶。
大家左尋右找,不見鄧政委。有人焦急地問:“鄧政委呢?”這時,李明瑞才對大家說:“鄧政委和我們一起擺脫敵人的追擊後,一起到達崇義,他要我帶領部隊向井岡山靠攏,他要去上海向黨中央彙報工作。”大家聽了李總指揮介紹後,才鬆了一口氣。
兩個團重新會合,團結戰鬥,接連打了幾個勝仗,人員得到了補充,武器裝備得到了改善。
蓮花戰鬥後,李天佑率特務連又參加了收複攸縣、安仁、遂川的戰鬥。
7月,紅軍主力到達興國縣,在橋頭鎮補充了人員和武器彈藥,部隊進行了擴編,兩個團擴編為兩個師,編為第19、第20師。不久,紅7軍劃歸紅3軍團建製,在軍團長彭德懷和政委滕代遠、楊尚昆(後)指揮下成為紅一方麵軍的一支主力部隊。
1931年9月,李天佑率特務連參加方石嶺戰鬥。經過兩小時的戰鬥,紅3軍團圍殲韓德勤的第52師和第9師的炮兵團。韓德勤也成了俘虜群中的一員,隻因他化裝成夥夫,未被紅軍識破身份,後逃跑了。
第三次反“圍剿”隨著方石嶺戰鬥的勝利而結束,宣告了國民黨的“三個月肅清江西共軍”的計劃破產。隨後,李天佑奉命參加工作隊,到了信豐、會昌、尋鄔等縣的一些農村,發動群眾,解除民團武裝,籌集糧款,擴大紅軍,進行土地革命,鞏固根據地。廣大渴望翻身解放的農民對黨與紅軍的擁護、支持,使李天佑深受教育,對革命的勝利更加充滿信心!
1932年1月,李天佑從工作隊回到特務連,率特務連隨軍參加攻打贛州的戰鬥。
贛州戰鬥打響後,紅軍久攻不下,部隊傷亡較大。
攻城受阻,軍部命令李天佑組織敢死隊。李天佑挑選了70多名戰士,隱蔽地從城牆崩塌的缺口衝了進去。在此前,紅軍組織了第二次挖坑道進行爆破。一聲巨響,濃煙滾滾,塵土飛揚,把城牆炸出一條缺口,敵人被炸蒙了。當李天佑帶領敢死隊衝進後,敵人清醒過來,一麵組織火力反擊,一麵調遣兵力。由於敵人武器好,兵力多,把敢死隊又頂了回來。紅軍戰士死傷不少,敢死隊與追來的敵人進行肉搏。
李天佑氣急了,再一次組織戰士反擊。在反擊中,他遭到敵人從背後射擊,右手和背部三處受傷,由於傷勢太重,昏厥了,從城上跌了下來,落在許多戰士屍體中,昏死過去了。
戰士們不見連長,都急了,派人尋找。通信員在屍體堆裏找到了李天佑,以為他犧牲了,哭喊著:“連長,連長……”通信員連喊帶推,見連長沒有一點反應,於是迅速地把他背出了陣地,放在通道安全處。許多人跑來看他。他突然蘇醒過來。他蘇醒後,立即被送去野戰醫院治療。這是李天佑第四次戰場負傷。
李天佑受傷後,戰鬥仍在激烈地進行,由於大批增援的敵人趕到,軍團首長下令撤退。部隊撤到江口、興國南塘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