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出奇兵建功勳:韓先楚(1 / 3)

韓先楚(1913~1986),湖北紅安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曆任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225團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紅十五軍團第224團團長,第78師副師長、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曆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副團長、689團團長,344旅副旅長、代旅長,新3旅旅長兼第三軍分區司令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大隊大隊長。解放戰爭時期,曆任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副司令員、第3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12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和湖南軍區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曆任第13兵團副司令員,誌願軍副司令員,誌願軍19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參謀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蘭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在藏龍臥虎的大別山南麓,有一座著名的縣城黃安縣(今紅安縣),此地曾是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這裏曾湧現出200多名人民軍隊的高級將領和董必武、李先念兩位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從這塊人傑地靈的土地上走出的將軍,大部分都有許多栩栩如生、蕩氣回腸、呼之欲出、下筆成章、膾炙人口的故事。從放牛娃成長起來的勇冠三軍的驍將韓先楚,就出生在這片熱土上。他身經百戰,組織指揮打了許多令人讚歎的硬仗、惡仗,在東北解放戰爭正處於最困難的情況下,他主動請纓,揮師插入敵人後方,打擊並拖住敵人,表現了過人的大智大勇。

抗日戰爭後期,韓先楚曾任八路軍旅長兼軍分區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第1大隊大隊長。日軍投降後,韓先楚積極響應黨中央“向南防禦,向北發展”,“建立東北根據地”的戰略號召,帶領抗大1大隊大批幹部及其家屬進入東北。

東北是塊寶地,國民黨也在抓緊戰機,從陸上、海上、空中運兵,企圖獨占這塊地方。雙方爭奪十分激烈。

韓先楚到東北後,調任遼東軍區第4縱隊副司令員。

1946年5月,第4縱隊一部在沙嶺子圍攻戰中失利。韓先楚到任不久,他針對情況,組織部隊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做好思想工作,向部隊廣大幹部講清在目前敵強我弱的形勢下,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樹立長期作戰思想,要有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心,要練好兵,提高戰鬥力,爭取多打勝仗。不久在保衛本溪作戰中,出現了戰機,他親自率領第10師阻擊敵人。當部隊進至奉旗堡附近時,與國民黨第14師遭遇,他果斷地指揮部隊先敵發起勇猛衝擊,將敵人擊潰。有了戰機抓住不放,在奮勇追殲敵人中,擊斃敵師長龍天武等1300多人,俘敵600餘人,創造了東北民主聯軍一個師擊潰國民黨一個師的先例。這一仗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東北我軍的士氣。

這時,國民黨趁我進入東北的部隊還不多,武器裝備差,物資供應困難,命令東北國民黨軍主力部隊,向民主聯軍把守的北滿發起進攻,威脅到民主聯軍後方的安全。國民黨軍占領本溪後,集中兵力向四平、長春進攻。中央軍委電示:南滿要派部隊在中長路南段,選擇要點狠狠打擊敵人,把敵人拖回去,配合北滿作戰。

韓先楚看了電報後,認真領會和堅決貫徹中央軍委的指示,主動請纓,親自指揮4縱兩個師和遼南地方武裝,發起鞍(山)海(城)戰役。首先向駐守鞍山的國民黨軍第184師進攻,殲滅該師一個團,而後迅速移兵進攻海城,經過激烈戰鬥,奪取了城外所有據點,並攻入了東門。在軍事打擊的同時,開展政治攻勢,利用184師是滇係部隊受到蔣介石嫡係部隊歧視的矛盾,派員深入184師做工作,促成了184師師長潘朔瑞率領師部和一個團起義,通電全國,鼓舞了全國人民反內戰鬥爭,打亂了蔣介石妄圖在半年內消滅民主聯軍、占領整個東北的戰略部署。

韓先楚抓住戰鬥空隙,抓緊剿匪和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工作。

從1946年10月19日起,東北國民黨軍隊為實現其“南攻北守,先南後北,最後占領全東北”的戰略計劃,其中用8個師的主力,約10萬兵力,分三路向南滿地區發動全麵進攻。這時,東北民主聯軍在南滿的部隊隻有3縱和4縱,另有兩個獨立師,共四萬多人。從兵力數量到武器裝備都遠不如國民黨軍。

南滿保衛戰一開始,遼東軍區首長想以3縱為主,在新賓地區殲滅敵人195師一部。為達到目的,特令4縱韓先楚副司令員率領10師等四個步兵團參戰,縱隊炮兵團配合3縱作戰。

韓先楚接到命令後,率部馬不停蹄地趕到永陵街地區,剛與敵人接上火,決定狠狠揍一下敵人,沒想到又突然接到3縱首長通知:撤出戰鬥。

“這打的叫啥仗?為什麼剛進入了陣地,又叫撤出?”韓先楚顯然火性子脾氣引發了。他下令部隊撤出,自己跳上吉普車往軍區奔馳。

走進作戰指揮部,他大聲質問:“這打的什麼仗,剛同敵人接上火就不讓打了,為什麼?”

“有的同誌認為打贏這一仗條件不具備,把握不大,因此信心不足,暫不同意打。這次你們是配合,不要急,仗有的打。”蕭華司令員邊說邊拿出4縱胡奇才司令員連發來的三份電報讓韓先楚看,並說,“你看了電報就知道了。你得馬上回部隊,立即把部隊帶回去,盡快開到寬甸以西新開嶺地區待命”。

韓先楚接過電報認真看了起來。原來,4縱司令員胡奇才把國民黨軍第25師留守賽馬的兩個營的敵人視為兩盤小菜,用5個團的兵力一口給吃掉,俘敵300多人,迫使敵師長李正誼立即命令他的主力往回返,妄圖救他的那兩個營。李正誼萬萬沒有想到,一步走錯步步錯,中了4縱節節阻擊誘敵深入的計策,進入了新開嶺地區一個狹長的山穀裏,被4縱給堵住了兩頭,進退兩難。於是,他們連發三份電報,請求軍區領導批準殲滅敵25師於山穀中,建議韓先楚副司令員率主力第10師歸建參戰。

韓先楚了解上述情況後,認識到作為一名指揮員,不能以意為之,管窺蠡測,要從全局出發。當然,隻要有更大的仗打,他總是很高興的。他笑著對蕭司令員說:“好!就應該集中兵力,抓住戰機,打個殲滅戰,才能打掉敵人的威風,阻止敵人的進攻!”

蕭華見韓先楚的火氣已消,臉泛悅色,便鼓勵說:“你們太辛苦了,頂風冒雨趕去,仗沒有打上,現在又要趕回去。”

“辛苦一點兒沒關係,就怕沒有仗打,部隊情緒受影響。”韓先楚最關心的是部隊能否有仗打。

“你的意見對。你帶部隊盡快趕回去,爭取打個殲滅仗!去晚了,撈不到仗打,沒法向部隊交待。”蕭華看到比自己大幾歲的韓先楚工作這般認真,談起打仗就來勁兒的樣子十分高興,心想,真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將賢而士勇。

“你簡單地吃點飯再走吧!”蕭華已經通知人準備飯了。

“我得立即回去,還得抓緊時間給部隊動員,一些準備工作也要做。”韓先楚說完,告別蕭華,跳上吉普車回部隊了。

韓先楚返回10師,立即召開了個短會,向大家講清敵情和縱隊首長的意圖,要求部隊按時出發,克服困難,晝夜兼程開往新開嶺參戰。

一切工作安排妥當後,韓先楚帶上幾位作戰參謀,坐上吉普車去縱隊接受任務,以便部隊一趕到能立即投入戰鬥。

第25師號稱“千裏駒”,消滅這個師,對國民黨軍來說,又會出現一次很大的震動,影響比18師起義會更大,因為這個師全部是美式裝備,又是蔣介石的嫡係部隊。韓先楚想到這些,腦子很興奮。經過一夜地趕路,第二天拂曉,他回到了縱隊駐地,第一個見到了原任縱隊參謀長現任師長蔡正國,便急忙向他了解情況。

蔡正國攤開作戰地圖,邊指著邊說:“第25師憑借武器裝備好,矜功自伐,桀驁不馴,從沈陽出發,沿沈鞍公路挺進,攻占馬賽集後,留下兩個營駐守,沒想到被我們一口給吃掉了,其師長李正誼立即率部返回追我們,仍孤行己見,大搖大擺,忘乎所以地追來。我師一個營的兵力誘敵深入,他們以為我們是遊擊隊,緊追不舍,妄圖一口也把我們吃掉。現在他們已被我們誘入新開嶺地區,被我們卡在那裏了。”蔡正國邊說,邊讓韓先楚看地圖。

韓先楚眼睛盯著地圖,隻見用紅色標出的新開嶺,在寬甸以西大約35公裏處,四麵環山,背麵是老爺嶺為最高屏障;東麵瑗陽邊的東山,可以控製公路東頭的出口;南麵黃家堡子邊的南山,可以控製黃家堡子一帶;西麵有潘家堡子高地,可以封鎖公路西頭的出口。一條公路從新開嶺穿過。敵人25師被圍困在黃家堡子一帶。

韓先楚邊看邊說:“以我看,老爺嶺軍事價值最大,控製了它,就可以控製東北、正北、西北這三個方向。”接著,他又問:“老爺嶺現在由誰控製著?”

“我們師警衛營等堅守著。”蔡正國肯定地回答。

“這就好,這個戰機抓得太好了,敵人孤軍深入,定死難逃,一定把他幹掉!”韓先楚興奮起來,語氣非常堅定。

“幹掉個鬼呀!”蔡正國突然板起麵孔,極不滿意的脫口說出了這麼一句。

“怎麼這麼說呢?”韓先楚愕然。

“剛剛接到縱隊指揮部電話,要我們準備撤出戰鬥。”顯然,蔡正國語氣中帶有難以理解的不滿和怒氣,感到惘然所失。

“要撤出戰鬥,為什麼?”韓先楚更感到意外。他心急如火地說,“這麼好的戰機怎麼可以放棄呢?縱隊指揮部在哪裏?快點帶我去!”

蔡正國立即通知警衛排備馬,派員護送韓先楚去縱隊指揮部。

韓先楚到了縱隊,見到胡奇才司令員直言不諱地說:“這麼好的戰機,聽說你準備放棄?”

“哦!你這麼快就來了,情況你都知道了?”胡奇才見韓先楚趕來,劈頭就質問,驚奇中帶有喜悅,為難中帶有理解。

“我一趕到這裏,已有同誌向我介紹了情況。你的電報催我回來,不就為了消滅敵25師嗎?我日夜兼程往回趕,可好,我剛到,你們的決心要變,不打了,這怎麼向下麵交待?”韓先楚顯然難以抑製住自己的情緒,想盡力說服司令員不要改變原來的決心,不要放棄這個難得的戰機。

“12師已向敵側後運動,還沒有到達預定位置,無法通知。”司令員說明情況。

“啊!還沒有通知12師,孤軍行動,這不行啊!搞不好他們要吃虧的!”韓先楚更加心急了!

“10師還沒有回來,怕主力不在,兵力不集中,這仗不好打……”

韓先楚知道了司令員的想法後,便語氣堅定、信心十足地說:“你擔心10師回不來,他們今天肯定會趕回來!”接著,他又態度誠懇地說:“這次戰機你抓得很好,不能輕易放棄掉。我的意見打,堅決把25師幹掉!”

“25師是國民黨軍主力師之一,幹掉他,不是那麼容易啊!”司令員謹言慎行。作為主官,他不能不全麵考慮,所以,又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問題。

韓先楚覺得司令員提出這個問題不是沒有道理,不能輕敵啊!這個25師全部是美式裝備,是國民黨軍數一數二的精銳部隊,戰鬥力較強,是關麟征、杜聿明賴以發家的部隊。抗日戰爭遠征到了印度,為打通中緬公路通道出過名。他們的特點是,部隊敢於執行危險任務,善於迂回包圍,自稱為“能征善戰”,號稱別人難以對付的“千裏駒”。現任師長李正誼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與林彪是同學。由於他又是關麟征、杜聿明的同鄉,深受關、杜的寵愛與信任,因而,養成了孤行己見,輕世傲物,依勢淩人的性格和作風。對待這種部隊,這種人,不能不多考慮一些,多準備幾手。

任何問題,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不能隻看到他的一麵。任何強大的部隊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條件下,都有他弱的一麵,有他難以發揮自身作用的時候。問題是我們要認識他,抓住機會,攻他弱的一麵。

韓先楚和胡奇才在言來語去,開誠布公地交談時,也不知什麼時候彭嘉慶政委來了。也許他聽到了兩人的談話,已經知道他們有些不同的看法,便插話說:“老韓,你剛回來,也許不甚了解,原來這一路的人,隻是25師師部帶兩個團,另一個團是軍的預備隊,不隨軍行動。可是,最近兩天,發現這兩個團已經歸建了,這樣,25師是三個完整的團,有9000多人,而我們,算上10師的歸建,也不足2萬人,僅是敵人的兩倍,裝備也遠不如敵人,要吃掉敵人一個整師,恐怕不容易。我們是根據這一變化,而準備改變我們決心的。”

韓先楚覺得工作上的爭論是有益的,問題可以越爭越明,越能看出利弊,有利於工作,於是,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說清自己的想法:“我也認為,應該集中四倍、五倍於敵人的兵力,有把握地打,這是對的。但現在沒有這個條件,如果等有了這個條件,那麼在南滿我們就沒有仗可打了。因為我們隻有兩個縱隊,而敵人有好幾個師,而且還會增加部隊,在這種情況下,難道我們隻能坐以待斃嗎?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也得從實際出發,具體情況具體處理。這次,敵人是三 個團,我們有八個團,另加一個炮兵團,已經兩倍於敵人了。問題不是這些,關鍵是敵人孤軍深入,又鑽進了我們的口袋裏,這對敵人非常不利,而對我們卻十分有利。現在,其他的敵人又不能及時趕來支援。敵人驕狂,輕視我軍。我軍兵力集中,地形十分有利,士氣高昂,這些條件足夠可以吃掉這股敵人……”韓先楚越說越興奮,越說決心越大。

彭嘉慶聽後,感動了!胡奇才聽後,也感動了!兩人覺得韓先楚分析得有道理,都表示同意他的意見。

主將能集思廣益,戰爭定能取勝!

胡司令員立即打電話給蔡正國師長,撤銷了原準備撤出戰鬥的通知,表示了要堅決打的決心,並要求部隊抓緊時間做好戰前準備,等10師趕到就向敵人發起攻擊。

料敵在心,察機在目。為了更好地了解敵情指揮戰鬥,韓先楚決定靠前指揮。他向司令員和政委提出再組織一個前線指揮所,自己到前麵指揮作戰,讓司令員和政委仍然留在小溝邊原設的指揮所,指揮全局。

這時,李正誼仍然以他目空一切的眼睛看待局勢,沒有認識到自己已經被包圍了。他隻感到彈藥和糧草不夠,怕山區道路狹窄不好走,運輸困難;怕部隊斷炊餓了肚子。他在作戰室裏踱了幾步後,叫副官發報給坐鎮沈陽遙控指揮的杜聿明,要求他空投彈藥和給養。

杜聿明非常精明,收到電報後,立即在作戰地圖上細看了起來,當他標出25師所處地理位置時,深深地倒吸了一口冷氣,心想:李正誼啊,你怎麼走進這麼一條山溝裏?他立即給李正誼發電報,要他占領有利地形,固守待援。接著,他又一封接一封的發電報催北路的195師給南路的2師、西路的22師,命令他們火速向寬甸以西的新開嶺開進,救援25師脫離險境。

李正誼仍然妄自尊大,竟給杜聿明回電,拒絕援兵。他在電文中斷然說:“隻要彈藥糧草,不要援兵!”這種臨死拒救的人,也許沒有覺察到自己的處境,也許覺察到了,而麵子上下不來。

這時,韓先楚關心的是10師能否按時趕回,這關係到攻擊的時間,關係到戰鬥的勝負。

戰場情況難以預測,10師經過17個小時連續行軍,於10月31日拂曉才到達新開嶺柏林川,高麗墓子地區。

韓先楚得知10師到達後很高興,立即趕到部隊了解行軍情況,交待他們新的任務。

縱隊決定11月1日上午10時發起攻擊,由於敵人覺察被圍攻,於上午8時搶先攻占公路南麵的高地。10師的行動受到已攻占老爺嶺的敵人阻擊,難以前進。10師和11師經過一天的激戰,不但進展不理想,人員傷亡卻不少,戰鬥受挫。

韓先楚接到12師的報告,已從敵人側後迂回到預定位置,並控製了公路北側製高點。這時,從各方麵偵察到的情報讓人焦慮不安,敵人的各路援軍越來越逼近,具體情況是,敵人已從三個方麵來援救“千裏駒”。

進攻,遭到敵人負隅頑抗,三路援敵又在急速推進,作為縱隊的司令員和政治委員,不能不為戰鬥的全局著想,考慮戰鬥能否取勝,能否繼續打下去,他們的腦子裏在激烈的思考著……

戰鬥出現這種局麵更使韓先楚焦急不安。他得知28團打得很艱苦,傷亡較大,想親自去看看,幫助部隊想想辦法,總結失利的原因,同時給幹部戰士一點兒安慰鼓勵。

韓先楚到了28團,找到胡潤生團長,張繼璜政委和參謀長李書軒,和他們一起研究了戰鬥情況,了解到老爺嶺是一座易守難攻的陣地,坡高、路滑、工事堅固,敵人火力強,硬要強攻,傷亡太大,難以成功。韓先楚提出從正麵佯攻,兩翼迂回攻擊的意見,並要掌握好攻擊時機。他還親自帶隊偵察了進攻路線。這時,韓先楚接到通知,要他回縱隊參加黨委擴大會。

黨委擴大會上,胡奇才詳細地介紹了敵情,特別是敵援軍的推進情況。情況十分嚴峻。這時,一位參謀送來部隊拾到的一封杜聿明給李正誼的信。信是從飛機上投下來的,沒有落到敵人陣地上。信的內容是要李正誼堅守到11月2日下午,各路援軍可以趕到,再聚殲共軍主力於新開嶺地區。

胡奇才看了信,嚴肅指出,“目前情況十分嚴重,如果不盡快消滅25師,我們自己就有可能被三麵趕來的敵人包圍。敵人內外夾攻,我們將嚴重陷入被動局麵”。他要求大家認真考慮,這個仗是打下去,還是早一點撤出,是打?是撤?都要盡快作出決定,爭取時間。

戰場緊張,會議的氣氛比戰場更緊張,因為會議的決策,關係到戰爭的成敗,關係到4縱的存亡,關係到遼東地區的安危,所以大家很慎重,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是不會輕易發言的。會議出現了沉默。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勝利。

韓先楚不時看手表,考慮眼前的時間一分一秒都十分重要,不想讓時間在沉默中浪費掉,便談開了自己的意見:“從目前情況看,我們是傷亡大一些,但敵人的傷亡比我們更大。敵人孤軍深入,已進入我們的口袋,被我們四麵包圍,糧草彈藥靠空投,而大部分又投到我們的陣地上。敵援軍雖離我們近了,但要趕到這裏還要十幾個小時。國民黨軍向來互相觀望,指揮難以統一,都想保存自己的實力。隻要我們把25師幹掉,他們會立刻縮回去的。如果我們不打,撤走了,麻煩事會更多,不但前功盡棄,而且也擺脫不了目前的困境。我們一撤,被我們圍困的眼看就要被我們吃掉的25師會立刻硬起來,氣焰會更加囂張。他們會與趕來增援的部隊一起追趕我們。我們就會由主動變成被動,更加陷入不利地位。現在敵我雙方咬在一起,我們的部隊加上傷員,要撤也無法撤出去。眼下逼得我們隻有一條路,這就是定下決心來打,消滅敵人。隻有消滅了25師,一切主動權都會落到我們手裏。我反對打半途而廢的仗,反對打得不償失的仗,這樣會給部隊留下很壞的影響。我們應該培養部隊打硬仗、打惡戰的作風。總之,我堅決主張這仗打下去,咬緊牙關,一定要把25師幹掉!”

韓先楚一口氣講了上述看法,雖然話長了一點,聽起來好像有點囉嗦,也不講究邏輯性,可是他把問題擺出來了,把利害關係講清楚。打與不打,打好還是撤好,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問題,卻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生死存亡。他發言之後,有幾位黨委成員紛紛表示讚同韓先楚的意見。

彭嘉慶政委表示:“我同意韓先楚同誌的意見,咬緊牙關打,堅持打下去!老韓說得對,我們困難,更要看到敵人比我們更困難。”

胡奇才司令員說:“大家同意咬緊牙關打,那就打。但對各路敵援軍的情況不能不考慮。我的意見,打到明天中午12點,如果還打不下來,撤不出來也要撤!”

會議最後決定先集中兵力攻打老爺嶺,把縱隊預備隊30團也拉上去,集中一切炮火轟擊老爺嶺,配合步兵從側後兩翼攻擊。這也是韓先楚首先提出的攻擊方案被采納了。

為了一分一秒的趕時間,韓先楚顧不得吃飯、喝水,連夜趕到炮兵團和警衛營,落實黨委會議精神。他趕到炮團,找到王一萍團長時,正好有40輛馬車拉著炮彈趕到了,真是雪中送炭。韓先楚非常高興地說:“太好了,全部拉到老爺嶺下。”接著,他又對幾位領導下達了具體作戰指示:“縱隊炮兵團、軍區炮兵一團,一律向前移至距敵陣地500米至1000米處,要直接瞄準射擊。拂曉前做好一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