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兵重地,控製萬裏。老爺嶺實在太重要了,韓先楚決心先攻下老爺嶺。
一切準備工作在夜色掩護下,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著。敵人萬萬沒有想到韓先楚這一仗,將會給他們以致命的打擊!
最近幾天,部隊經常吃不上飯,喝不上水,幾天幾夜沒有好好休息過。韓先楚怕戰士們太疲勞,放鬆準備。拂曉時,他又深入到各陣地檢查。各級指揮員認真負責。檢查後,他很滿意。
天亮時,30團開始向敵側後兩翼運動了。28團團長和政委集合能打槍的機關幹部、炊事員、閑雜人員並成一個突擊隊。團長王潤生任隊長,政委張繼璜任指導員,擔任衝鋒殲敵任務。
韓先楚看到攻擊時間到了,立即回到前線指揮所,用電話向司令員報告:“胡司令,炮火已全部準備好了,正等待您的命令!”
韓先楚接到總攻開始的命令後,向各個炮兵陣地發出了射擊命令。頓時,萬炮齊鳴,火光衝天,硝煙彌漫,敵陣地一片火海。直接瞄準射擊,這一招很厲害,命中率很高,隻見山上的敵人工事一個接一個被轟塌,碎片泥土亂飛,山搖地動。28團突擊隊在炮火掩護下,向敵人陣地衝去。隨著炮火的延伸,部隊不斷向前衝擊。10師作戰科副科長段然和28團參謀長李書軒舉槍帶頭衝鋒,大家高喊著鼓勵戰士英勇殺敵的口號,一鼓作氣地向老爺嶺主峰衝了過去。
韓先楚舉起望遠鏡,看到衝上老爺嶺的戰士,高興地叫了起來:“好啊!衝上去了,快,炮火趕快轟擊敵人第2梯隊!”韓先楚激動得眼睛濕潤了。這幾天,他一直沒有休息,他太累了,也該讓他高興一下了。
敵人第2梯隊是駐守在老爺嶺正背麵的兩個營的兵力,他們是隨時準備增援老爺嶺這個至關重要的陣地的。韓先楚帶人偵察老爺嶺攻擊道路時,就發現了這股敵人,隻是派人監視,沒有驚動他們。炮轟前,我炮兵早就測好了距離,做好炮轟的一切準備。這兩個營的敵人和他們的上司,萬萬沒有想到老爺嶺這麼快就丟失了,自己還沒有來得及出動,冷不防地又突然遭炮擊。幾百發炮彈像長了眼睛似的,頃刻間在兩個營的人群中爆炸,炸得幾百號人血肉橫飛,死屍遍地,四處逃命。山穀中一片鬼哭狼嚎聲,聞之恐懼。
攻下老爺嶺,戰士們的歡呼勝利聲響徹了整個陣地。全體指戰員受到了極大的鼓舞,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力量,更加勇猛地向各自陣地上的敵人發起了攻擊,真是群威群膽,所向披靡,銳不可當!
李正誼等25師指揮官極力反擊,可是他們已經缺乏回天之術。
敵25師丟失了老爺嶺,如一硬漢子的腦袋突然遭到猛烈一擊,25師失去了第二梯隊,如同硬漢的腦袋被人重擊後,又被打斷了脊梁骨,再也無力反抗了。敵人紛紛向黃家堡子逃去。
韓先楚看到各點敵人不約而同,又如有人指揮一樣向黃家堡子逃竄,高興而幽默地說:“敵人通通往黃家堡子跑,好!”
“敵人都向黃家堡子跑,副司令員為何反而高興呢?”韓先楚身邊一位參謀不解地問。
“這個你還不知道,敵人集中到黃家堡子,這是我最希望的,等他們全部集中了,我可以用炮轟,這樣不是可以節省許多炮彈嗎!”幾天來,韓先楚從來沒有這麼高興地和人說過話。這位從窮苦農民的家庭走出來的指揮員,從戰士到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誰能想到隻在極端困難條件下讀過一年書的他,現在的作戰思想,指揮藝術與 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高材生相比,毫無遜色。
10師攻占了老爺嶺後,除留下少數兵力堅守外,其餘部隊在韓先楚的指揮下,在杜光華師長的帶領下,如同猛虎撲食,乘勝追殲敵人。戰至中午,3縱三個師從四麵八方將敵人壓縮在黃家堡子西麵的河套內。韓先楚命令炮兵向25師設在黃家堡的指揮所猛烈轟擊,炸得汽車、裝甲車、輜重車統統起了火。火光衝天,硝煙彌漫。接著,韓先楚發出了向敵人衝擊,展開抓俘虜競賽。
新開嶺戰役從1946年10月29日開始,到11月2日結束,4縱殲滅國民黨軍號稱“千裏駒”的精銳部隊第25師8900餘人,俘虜少將師長李正誼,少將副師長段培德,少將團長李公言、趙振戈等眾多軍官和士兵,繳獲其全部武器裝備,開創了東北民主聯軍在一次戰鬥中全殲國民黨軍一個整師的範例,受到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通令嘉獎。
“千裏駒”被殲,其將領被擒,國民黨各路援軍得知消息後不寒而栗,目瞪口呆,像泄了氣的皮球,怕遭同樣厄運,不敢向前開進,掉頭退縮。
新開嶺戰役後,胡奇才司令員因病休養,由副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彭嘉慶率領縱隊北上。
韓先楚率部取得了新開嶺戰役的重大勝利,與此同時,4縱部隊的活動區域已暴露,國民黨軍接連攻占丹東、莊河、桓仁、新賓等城鎮,南滿地區大部分被國民黨軍占領,他們分兵把守各個水陸要道,鐵路、公路關口。4縱從新開嶺一撤出,敵人就圍追堵截,部隊處於危急時刻。
從10月19日國民黨軍恢複在東北大舉進攻後,4縱各部隊一直處於奔波之中,特別是奔赴新開嶺苦戰數日,指揮員非常疲勞,眼下又要在敵人追擊下長途轉移,處境非常艱難和危險,困難重重。部隊中有1000多名傷病員,還有大量俘虜。
韓先楚率領大部隊迎著凜冽的寒風,從敵人的縫隙中鑽進鑽出。如果指揮員沒有過人的膽量,沒有誌堅行苦的精神,沒有將計就計的智謀,沒有高超的指揮才能,很可能把部隊帶入絕境,遭到全軍覆沒的厄運。彭嘉慶和韓先楚曆經艱險,終於把全縱隊帶到了通化以東的鐵廠、六道江一帶,與3縱實現了勝利會合。
不久國民黨軍又攻占了通化、輯安(集安)等重要城鎮,進而向長白山壓縮。此時,南滿根據地僅剩下臨江、長白、蒙江(靖宇)、撫順等四縣和兩條大溝,局勢非常嚴重,處於危急時刻。由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大軍壓境,分局和軍區機關及主力部隊四萬來人被迫轉至長白山腳下的狹長地帶。這裏的23萬窮苦百姓要負擔部隊的後勤工作,實在太困難,加上土匪、特務、偽警察的四處活動,不少幹部被殺害、被脅迫。原來的一些革命的地方武裝嘩變。這時,廣大人民群眾尚未發動起來,不敢與剛進入的部隊接近,在氣溫零下攝氏40多度的嚴寒下,不少幹部戰士沒有棉衣、棉帽、棉手套等禦寒用品,生活非常艱難。許多部隊經常露宿在冰天雪地中。在困難重重的處境下,不少人產生了消極思想,對南滿的前途和命運議論紛紛,突出問題是向何處去,革命道路怎麼走,怎麼才能走出困境。
韓先楚了解部隊幹部戰士思想後,非常著急。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不怕困難,就怕思想不統一,就怕信念不堅定。大家思想統一了,什麼困難都可以戰勝。勝利的道路是靠不怕困難的人走出來的。”
凡是了解韓先楚的人都知道,韓先楚自小從苦難的環境走出來,身經百戰,不怕困難是他的一貫思想。從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他左手戰傷致殘,手指活動受限,凡事隻用右手照幹;他的頭部、頸部兩次負傷,戰鬥一打起來,什麼都不怕。
不少人感到去留兩難,如坐愁城。使韓先楚感到欣慰的是,他聽說東北局和民主聯軍總部,為了加強和統一南滿的領導,堅持對敵鬥爭,已決定將遼東軍區和遼寧軍區合並,組織南滿軍區,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陳雲,調任南滿分區書記兼南滿軍區政委。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蕭勁光兼任南滿軍區司令員,蕭華任副司令員。這無疑極大地加強了南滿軍政的領導,是堅持南滿鬥爭和改變南滿局勢的希望所在。真是燃眉之急,旱苗得雨。
正當大家考慮腳下的路怎麼走時,突然接到上級電報,要縱隊領導和三個師的師長以及政治委員,於12月11日趕到七道江參加重要軍事會議。
陳雲因在臨江主持會議,還沒有來到七道江。會議一開始氣氛就很緊張。
蕭勁光司令員首先作了軍事形勢報告。他詳細地分析了敵我形勢後,提出了軍事行動方針,他說:“我們要以軍事反‘清剿’為主,以有利的遊擊兵團深入敵後,廣泛開展遊擊戰爭,破壞敵人的‘清剿’,恢複廣大鄉村政權,遲滯與打擊敵人的新進攻。主力集中適當位置,準備於敵進攻時,消滅其一部,配合遊擊戰爭。”蕭勁光對具體作戰提出了意見,他說:“從目前來看,南滿的危急時刻已經到來,而且可能發展,但這絕不能改變我們堅持南滿的決心。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要有長期打算的思想,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堅持南滿。”
蕭勁光的報告引起了與會者熱烈爭論,出現了兩種意見:一是韓先楚、莫文驊、唐凱、劉西元等人同意蕭勁光報告的意見,堅持南滿鬥爭,但堅持這種意見的人是少數。另一種意見是多數,提出轉移到北滿。
韓先楚就南滿與北滿,南滿與整個東北的唇齒相依、同氣連枝的關係,以及堅持南滿在戰略上的重要性作了發言。沒想到他發言後,遭到了主張放棄南滿、撤往北滿的多數人反對。他們認為長白山地形狹窄,大兵團作戰沒有回旋餘地,同時病員武器不足,寡不敵眾,對堅持南滿沒有信心,提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理由,主張主力撤過鬆花江,保住“青山”,日後再做反擊。
當韓先楚聽到有人喋喋不休稱讚“留得青山在”說得好時,當場反駁說:“好個鬼,與其等將來打回來,不如現在就不走,隻有我們堅持在南滿,才能把敵人拖住,也隻有拖住了敵人,北滿才能保住。”韓先楚把這並不複雜的道理,講的十分明白了,可是,有人就是不明白。
會議爭論了兩天,大家仍然各抒己見,相持不下。
這時不斷傳來情報:敵人不斷進攻,情況緊張,我軍再次處於危急之中。
蕭勁光感到堅持南滿事關全局,但這一戰略意圖還沒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具體作戰方案更無法進行研究。他雖然是司令員,也不能將自己和少數人的意見強加於多數人。思想不統一,行動是難以一致的。他仍然想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說服大家統一思想。然而,敵人的進攻迫在眉睫,十分危急,時不我待,必須從速決定。蕭勁光積極找人交談,同時電請陳雲同誌來做最後決定。
韓先楚因形勢緊張要趕回部隊,因為部隊許多事在等著他。警衛員已為他備好了馬。他想起大家思想還不統一,認識不一致,方向不明,回到部隊也不知如何行動,他感到自己雖然在會上發了言,但沒有預料到會上這麼多人思想不一致。上次是即席發言,總覺得心裏還有一些話沒有說出來,想繼續參加會議,再作一次補充發言。他找到蕭勁光,見麵就說:“蕭司令,明天我還想參加半天會,行嘛?”
“為什麼?你不是發過言了嗎?”蕭勁光有些不解。
“我不同意撤離南滿,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還有許多堅持南滿的理由沒有倒出來。”韓先楚找蕭勁光的意圖很明顯:再一次向司令員表示自己堅持南滿的堅決態度。“大家爭論僵持不下,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堅持住南滿嗎?”韓先楚臉上是一種焦急不安的表情。
“南滿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和陳雲同誌來南滿,就是為了和大家共同商量堅持南滿的,想不到的是,支持我的意見的隻有你們幾位,多數人主張放棄南滿。”蕭勁光向韓先楚吐出了心裏話。
韓先楚腦子裏再一次想起了蕭勁光說過的堅持南滿的三條意見,他特別讚成第三條:“堅持南滿,要立足戰爭,以戰求存。”想到這裏,他再一次表明態度說:“司令員,隻要你說的三條意見不變,我就放心回部隊了。”
“先楚同誌,你的態度我一直了解,我想問一個問題,如果拿出一個縱隊插入敵後,用遊擊戰術拖住敵人,配合正麵部隊保衛臨江,堅持在南滿鬥爭,你看行嗎?”蕭勁光以試探性口氣問。
“我也有這個想法。”韓先楚高興地回答。
“你看派哪個縱隊去好?”
“我們4縱!”
“你們剛趕回來,部隊太疲勞了,還沒有來得及休息,許多事也沒有來得及處理。”
“為了大局,你下命令吧!保證完成任務!”韓先楚語言簡明,態度堅決。
蕭勁光聽了韓先楚的表態,更堅定了自己的決心:“這裏大家的思想工作,我已請陳雲同誌來做,請他最後決定。你們4縱暫沒有司令員,胡奇才同誌一時回不來,縱隊的軍事指揮由你負責。你和彭嘉慶政委先做好準備,想要你們帶領部隊插入敵後,在敵人心髒裏攪他個人仰馬翻!”
13日晚,陳雲冒著大雪連夜趕到七道江。他不顧勞累,當晚與大家坐在一起交談,了解情況,一直談到深夜。
第二天繼續開會。陳雲在會上循循善誘地說:“東北人民好比是一頭牛,牛頭牛身子是向著北滿去的,在南滿留下了一條尾巴。如果我們鬆開了這條尾巴,那就不得了,這頭牛就要橫衝直撞。南滿保不住,北滿也就危險了。我們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敵人就進退兩難。因此,抓牛尾巴是關鍵!”接著,陳雲全麵分析了形勢,對“留下”和“撤走”的利害關係進行了反複比較,說明堅持南滿的重要性與可能性。他具體分析說,如果我們不堅持南滿,向北滿撤,部隊經過長白山時,可能要損失幾千人,撤到北滿,敵人必然要追過來,要繼續打仗,還會損失人。我們一撤,敵人不僅不費吹毛之力占領南滿,還會全力對付北滿,那時北滿也可能保不住,部隊隻有繼續北撤這一條路,隻有一直撤到蘇聯境內。但我們是中國人,總不能住在蘇聯,你願意,人家不一定願意呢!那麼早晚一天還要打回來。
陳雲的話雖然不多,但開門見山,開宗明義,比喻生動有力,有聲有色,言之成理,以理服人,力排眾議!最後,陳雲堅定有力地說:“我是來拍板的,拍板堅持南滿。”
關鍵時刻,陳雲的一席話,擲地有聲,分量很重,中心意思是強調南滿一定要堅持,3縱、4縱全部留下來,堅持就是勝利。
由於戰事緊張,韓先楚於12日晚上就回部隊部署作戰,沒有參加後麵的會議,沒有直接聽到陳雲的講話,當14日深夜彭嘉慶回到縱隊後,韓先楚急忙問他:“會議最後是怎麼決定的?”
“明天一早就傳達!”彭嘉慶七天沒有休息,已經筋疲力盡,昏昏欲睡,連眼睛都有點睜不開了,又考慮晚上天寒地凍,人也難以叫起來,想明天傳達。
“別等明天了,今晚上就傳達吧!”韓先楚急切的心情難以言狀。
他沒有等彭嘉慶回答,就用電話通知劉瀾波(丹東省委書記兼4縱政治委員)、歐陽文(4縱副政治委員)立即來開會。
人到齊後,彭嘉慶介紹情況說:“陳雲同誌親自參加了最後的會議,說得大家心服口服,最後他拍了板,三槌定音了。”
“什麼是三槌定音?”韓先楚似明非明。此時,此問題,他希望政委說得越明確越肯定越好。
“陳雲同誌的意見,南滿部隊不走,要堅持南滿,一個人也不能走,都留下來打。要在長白山扛起紅旗,搖旗呐喊!這是陳雲同誌的第一槌!”彭嘉慶盡管幾天幾夜沒有休息好,一旦工作起來精神就來了,不知累也不知困了。
“好!這一槌定得好!”韓先楚發自內心的高興,有點兒情不自禁了:“快說第二槌!”
彭嘉慶接著說:“第二槌和第三槌是一塊敲的,就是決定了一個縱隊插入敵後,到敵後大鬧天宮,配合正麵部隊保衛臨江,達到堅持南滿鬥爭的目的。”
“派哪個縱隊去定了沒有?”韓先楚又一次著急地問。
劉瀾波和歐陽文同時盯著彭嘉慶,希望他快說,因為這關係到縱隊的大行動。
大家越急,彭嘉慶反而收視反聽,好整以暇,他說:“蕭司令問大家,誰能打出去,要自告奮勇。”彭嘉慶頓了一下,接著說:“我看到一時沒有人吭聲,就說我們4縱剛打完新開嶺,就急忙趕到這裏,傷員還沒有處理完,新兵也尚未補充,大批俘虜也沒有來得及消化,部隊冬裝還沒解決……”
韓先楚越聽越覺得不是味,越聽越急,於是,他打斷彭嘉慶政委的話:“咳!你提這些東西幹什麼?”
彭嘉慶知道韓先楚是個急性子,打起仗來爭著搶任務,不怕困難多,故意把關鍵的話留到最後說。同時,也想了解一下縱隊其他領導的想法,又打斷韓先楚的話:“你聽我說嘛!”他停了半天,卻沒有說。
“是不是沒有人願意打出去?”韓先楚再也憋不住了,又一次關切地問。
彭嘉慶怕把韓先楚憋出病來,故作鎮靜地說:“你聽我把話說完。”他又接著上麵的話說:“我雖然擺了許多困難,我的意思是自己把這些上級本來就知道的困難先說了出來,請領導和大家不要擔心我們的困難。我堅決表示,我們雖然有上述一些兒困難,但為了照顧大局,隻要需要,就是有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我們,我們要求打出去!陳雲同誌聽了我的表態後,馬上表示說:‘好,就由你們打出去,一個縱隊都打出去。你們縱隊需要什麼,首先保證你們的需要。’”彭嘉慶說完,看到韓先楚等三人麵露悅色,自己也很高興。
會議結束後,彭嘉慶、韓先楚和兩位副政委又接著研究縱隊三個師插入敵後的行動路線和作戰方針,一直研究到快要拂曉時才確定下來。
1946年12月16日,根據會議決定和陳雲同誌的指示,韓先楚率領4縱冒著零下攝氏30多度的嚴寒,踏著沒膝深的積雪,穿過敵人一道道封鎖線,出其不意地向敵後挺進。在安奉線的兩側縱橫馳騁,聲東擊西。轉戰一個多月,連克敵據點44處,殲敵3000餘人,直逼沈陽、本溪、撫順等重點城鎮,搞得敵人大惑不解,疑團莫釋,不知是什麼部隊,有多少人,迫使敵人將新22師和91師回調。
韓先楚率部深入敵後大鬧天宮,有力地配合了3縱在正麵作戰,粉碎了國民黨軍第一次對臨江的進攻。
韓先楚這次率部深入敵後,環境十分惡劣,部隊忍饑受寒,經常露宿在雪林中,靠烤火過夜,啃冷凍窩頭充饑,吃冰雪解渴。戰士們看到韓副司令員跟大家一樣同甘共苦,非常感動。他經常深入連隊問寒問暖,千方百計讓大家吃上熱飯。為了減少凍傷員,他批示部隊夜間放哨由一小時輪換改為半小時輪換。幹部替戰士站崗,官兵更加團結。部隊意誌堅強,殺敵立功運動深入人心,極大地發揚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韓先楚指揮4縱在敵後大鬧了一陣後,奉命調回正麵,同3縱一起粉碎了國民黨第二、第三次進攻,大量的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
國民黨軍繼續加緊了他的“先南後北”計劃,除原有兵力外,又調集新22師和207師的一個旅,新編184師,以及14師、2師各一部,還從熱河調來89師、54師中的一個團,共計6萬餘人,於1947年3月19日,分三路向臨江發起第四次進攻,來勢凶猛。
敵人進攻速度加快,當敵人進至灣口鎮、柳河地區時,有的人認為各路敵人靠得太近,來勢凶猛,我軍兵力不占優勢,難以分割殲敵,主張暫不打,部隊必須保存實力,待機再定。
韓先楚一直在前線,了解敵情,他分析後認為,第89師及162團新來南滿,情況不熟悉,卻驕傲冒進,抓住他們這一弱點,用自己的三個主力師攻敵,另用一個師阻援,是有把握消滅該敵的。因此,他力主打89師。
軍區很快批準了韓先楚的意見,並指定他統一指揮3縱和4縱的10個師作戰。
韓先楚接受任務後,立即部署兵力,用一個師阻敵援兵,用一個師從正麵與敵人接觸,以達誘敵深入至三源浦地區,進入預設戰場,以求消滅敵人。
4月3日向敵人發起進攻,韓先楚命令8師從正麵出擊,7師和10師在炮火的支援下,從敵人的南北兩側進行迂回包圍,勇猛攻擊,切斷敵人退路,並迅速奪取蘭山、大花鍾等製高點。經過10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國民黨第89師及54師的162團,俘虜副師長張效堂、秦世傑等8200餘人,還擊退了敵企圖增援的5個團,使國民黨軍驚慌失措,望而卻步。
這次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對臨江的進攻,扭轉了南滿戰局,為堅持南滿鬥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保臨江戰役的勝利,使東北戰場的形勢對我越來越有力,東北野戰軍轉入了戰略進攻。為大量消滅敵人,連續發動了夏、秋、冬季攻勢作戰。
1947年夏季攻勢中,韓先楚統一指揮3縱和4縱的10師,首先向國民黨軍防禦較弱的沈吉線中段發起攻擊,以3縱一部攻堅山城鎮駐敵,以主力打援,進行了戰略部署。國民黨王牌新6軍第22師急忙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