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變故(2 / 2)

若不是老三兩口子從城裏聽說會下澇雨,及時讓大家排水,隻怕剛插上的稻秧全都得泡爛在地裏。

就這一出,他們挽救了全村人的收成,當然也包括她親兒子。

想到這呂氏老臉一紅,急匆匆進廚房,片刻後抓著幾朵蘑菇出來。

“阿桃大病初愈,沾不得油膩,這蘑菇放湯裏提提鮮,老三家的拿著。”

孟氏本想著推了那一布袋紅棗,沒想到頭來又多了一袋蘑菇。再三推辭不成她隻能收下,回家便殺隻雞燉湯,半鍋雞湯全都給祖宅這端過來。

喝完雞湯暖暖睡一覺,第二日起來雨水小了很多。收拾些幹貨,帶著女兒她便趕往鄰村娘家。

從娘家人嘴裏聽到跟婆母馮氏所說一模一樣的內容後,她徹底認可了這門親事,順帶委托娘家大嫂打問下徐家意思。

孟家大嫂與孟氏差著十幾歲,幾乎把她當個女兒般養大,姑嫂毫無紛爭不說,好得跟親母女似得,這點小事當然不在話下。

送走孟氏後沒幾日,趁著趕集功夫,她便找上了徐家門。

幾日時間足夠徐英理清自己情緒,隻有一麵之緣,她對林青山說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但她感覺這是個值得托付的男人。

聽聞林家有意後,沉吟片刻她便點頭。

“爹,外麵傳聞女兒也有所耳聞。林……阿桃長兄退親之事雖鬧得大,可一開始被魏家姑娘背叛時,他是想著給人留情麵的。再者那日他來時收拾院子,絲毫沒有架子不說,也很是能幹。女兒畢竟退過親,倒不是自怨自艾,而是……世情便是如此,誰也管不住別人心裏想什麼?阿桃長兄,應該是……”

畢竟還存著些小女兒的羞澀,最後她終歸沒說出那句話,可前麵這番話足以證明她的態度。

“既然阿英願意,那阿爹自然也願意。”

活了這麼多年,中間有經曆過脫宗那等大變故,徐掌櫃看事情比徐英更清楚。林家雖是個普通農戶,論家境與之前的沈家天壤之別,可幾次接觸下來,他發現兩家人的品性也是天壤之別。

過日子,柴米油鹽重要不假,可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人。

既然雙方都有意,剩下的隻有三媒六聘。

林富生和孟氏都是明理之人,絲毫沒有因阿英退過一次親而對她有絲毫虧待。反過來,夫妻倆因為倆孩子相同的遭遇,對其有些說不清的心疼,這次的親事反倒比魏淑寧那次更加鄭重。

單是合八字,便是請的縣城內最有名的風*水先生。

動靜鬧得這麼大,該知道的人也都知道了。對於這兩個縣城內開春的話題人物能走到一起,不少人倒是樂見其成,但這其中絕不包括沈家和魏家。

魏家人氣得團團轉,可前麵的事是他們理虧,氣到內傷也隻能打落牙齒活血吞。

可沈家不一樣,即便剛暴出退親醜事時,沈家名聲受了些影響,可有同樣名聲受損的石家爭風頭。夾著尾巴做人後,沈家的深宅大院很快恢複往日平靜。

然而平靜隻是表象,從未遭到這般羞辱的沈家人可算把林家和徐家一起恨上了,尤其是當日扭轉局勢的林家。

如今兩家做親,沈家終於忍不住出手……

有了前車之鑒,他們當然不會再自己動手,而是借刀殺人,一方麵向白同知稟報此事,另一方麵又聯係上當日被狠狠羞辱的徐家人。

當日在翡翠閣時,白同知派去的人本打算將阿桃抓去,羞辱一番且借機要挾秦邕。無奈被秦武識破,隻能遺憾而歸。

如今再次抓到機會,即便白同知忙到焦頭爛額,也不妨礙他派幾個屬下前去推波助瀾。徐家人多年來一直覬覦徐掌櫃錢財,如今聽聞沈家助力,自然求之不得。

於是在林、徐兩家交換庚帖的黃道吉日,剛走到約定的慶豐樓前,便見縣衙衙役開道,領著徐氏宗族族老一道前來。

衙役前麵領頭的,正是那日地契過文書時的衙門書吏。心虛地瞥下林家人,他目光躲閃,用極快的語速道:“當日在下曾言,田地關乎全家生計,文書更改需得仔細調查,確認無誤後方可變更。是林家人一再哀求,說著他們如何不易,且……賄賂在下,在下才修改了文書。”

田地是時人生存的根本,又是裝可憐又是賄賂,令衙役直接修改文書,這直接觸動了百姓敏感的神經。他們不禁想到,倘若有一日,自家田地文書也被這般神不知鬼不覺更改,到時又會如何?

再眾人懷疑的眼神中,林富生下意識地將妻女擋在身後,後麵的孟氏和阿桃卻沒有絲毫想象中該有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