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2 / 2)

等藥劑稍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麵壓平,待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時,隻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上一定壓力,就行了。

印完後,再用火把藥劑烤化,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又可再用。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書方法,同今天印書的方法相比,雖然原始了些,但是它從刻製活字、排版到印刷的基本步驟,對後代書籍的印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種印刷技術不僅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化事業的繁榮,而且很早就被介紹到國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畢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製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昇沒有采用。

畢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隻印兩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本,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代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中間,平民發明家畢昇的功績不可磨滅的。可是關於畢昇的生平事跡,後人卻一無所知,幸虧畢昇創造活字印刷術的事跡,比較完整地記錄在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著《夢溪筆談》裏。

[旁注]

書肆 古代的書店叫書肆。書肆一詞,最早始於漢代。此外各朝代還有書林、書鋪、書棚、書堂、書屋、書籍鋪、書經籍鋪等名稱,它即刻書又賣書,這些名號,除統稱書肆外,宋代以後統稱為書坊。書店一名,最早見於清明乾隆年間。在我國近代史上,書店也叫書局。

《大藏經》 為佛教經典的總集,簡稱為“藏經”,又名“一切經”、“契經”、“藏經”或“三藏”。有多個版本,比如“乾隆藏”、“嘉興藏”等。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的不同可分為漢文、藏文、巴利語三大體係。這些大藏經又被翻譯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滿文等。

膠泥 北宋時期畢昇發明的活字。為具備一定黏合性能的泥狀塑性固體,這類塑性固體一般由具備黏合性能的固態或液態黏結劑添加具備一定功能的粉末填料構成,或許還加入適當的顏料及輔料。

木活字 北宋時期畢昇發明的活字。以後又發展了錫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等。其中木活字對後世影響較大,僅次於雕版。非但有漢字木活字,還有西夏文、回鶻文木活字。進入明清,木活字普遍流行。清代無論官署、私宅、坊間,木活字印書更為普遍。

《夢溪筆談》 是北宋時期科學家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以大量篇幅記述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法律、人事以及一些傳聞軼事、藝文掌故等。該書對於研究北宋時期社會、政治、科技、經濟諸方麵有重要參考價值。

[閱讀鏈接]

關於畢昇的職業,以前曾有人作過各種猜測,但最為可靠的說法,畢昇應當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為隻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

由於畢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現了雕版印刷的缺點。如果改用活字版,隻需雕製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複使用。雖然製作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後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昇才發明了活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