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在印刷術出現以前,世界各國雖然已經有自己的民族文學,但印刷術對它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西歐各民族的口語在16世紀之前已發展為書寫文字,逐漸演進成為現代形式。同時,一些中世紀的書寫文字已在這一過程中消失。
新興的民族國家大力支持民族語文的統一。與此同時,作者們在尋找最佳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出版商也鼓勵他們用民族語言以擴大讀者市場。
在以民族語言出版書籍越來越容易的情況下,印刷術使各種語文出版物的詞彙、語法、結構、拚法和標點日趨統一。
小說出版廣泛流通以後,通俗語言的地位得到鞏固,而這些通用語言又促進各民族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最終導致明確的民族意識的建立和民族主義的產生。
最後,為地位低下的人改善社會處境。印刷促進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推廣,使更多人可以獲得知識,因而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書籍普及會使人們的識字率提高,反過來又擴大了書籍的需要量。
此外,手工業者從早期印行的手冊、廣告中發覺到,印行這類印刷品可以名利雙收。這樣又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書寫能力。
印刷術幫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們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如在早期德國的教會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鐵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師。這充分說明,印刷術能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會處境的機會。
總之,我國發明的印刷術不僅傳遍世界,而且為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旁注]
金屬活字 按照韓國的文獻記載,朝鮮銅活字名為“鑄”字,13世紀開始鑄字印書。據記載:1234年晉陽公崔怡在江華島用鑄字印成《詳定禮文》28本。韓國現存最早鑄字本是1377年清州牧興德寺印的金屬活字本《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
民族文學 以民族劃分。如蒙古族文學,其代表作為曆史敘事長詩《嘎達梅林》。再如阿拉伯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或《天方夜譚》等。民族文學就是來源於生活,來自於人民的一種文化底蘊,它屬於這個民族的特色,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標誌,起到決定性作用。
教士 也叫做“宣教師”或“宣教士”,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傳教士,一般傳教士這個詞是指基督教的宣教師。實際上佛教是最早大規模傳教的宗教,沿著“絲綢之路”送出它的信仰。
牧師 一種職業,是在一般基督新教的教會中專職負責帶領及照顧其他基督徒的人。《聖經》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與天主教中神父的不同在於牧師可以結婚,女性也可以成為牧師。在三級聖品製裏,牧師上一級是主教,低一級是會吏。
[閱讀鏈接]
約翰內斯·古騰堡是德國發明家,常被稱為印刷發明家。實際上,早在北宋時期我國就發明了活字,發明者的名字叫畢昇。古騰堡的貢獻是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的印刷機,從而使多種多樣的文字材料得到迅速準確的印刷。
古騰堡使用金屬的字母排列成印刷的書頁,而且這些字母可以被重新使用,過去的木刻的底板無法重新使用,它們隻能印刻在上麵的那一頁,而無法用來印其他的頁了。直至今天為止古騰堡的做法還是印刷藝術中的一份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