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戰國時代最早發現了磁石的指極性,並利用磁石能指示方向的性能,製成指南工具司南。司南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
司南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而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隻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
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
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幹支四維,合成24向。
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
據史載,司南出現後,有人到山中去采玉,怕迷失路途,就隨身帶有司南,以辨方向。
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
同時,司南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旁注]
涿鹿之戰 指的是距今約46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管仲 (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東周春秋時代齊國的政治家,哲學家,軍事家,諡“敬”。管仲經好友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有“春秋第一相”之譽。
王充 (27年~約97年)年少時就成了孤兒,鄉裏人都稱讚他孝順。喜歡博覽群書,但是不死記章句。後來到京城,到中央最高學府太學裏學習,拜扶風人班彪為師。《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國曆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
[閱讀鏈接]
王充是個學識超群的大學問家。
有一天路過街頭,見一個道人盤腿而坐,麵前放著一尊金佛,黃綾上寫著“如來算命”4個字。那道人口裏還念念有詞。於是決定戳破這個騙局。
第二天王充帶了個泥塑金像找到那個老道,佯笑說:“請試試這個如來菩薩靈不靈。”老道一愣,慌忙拿起那尊小金佛溜了。
原來,老道的佛像是鐵製的,金戒尺則一頭是鐵,一頭是磁石。如要佛像點頭,便握鐵質的一端,使磁石的一端在佛像頭部繞動,則像頭隨尺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