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這些變化都沒有影響到“法烈”山脈一片祥和的景象,在建設完護城河和城牆以後,哈度還著手對山體進行改造,設置了一片連綿成群的山中窯洞,雖然其中的空間不比他自己的山洞寬闊,但是住人和儲物完全夠用,還能夠在窯洞群中進行農桑作業,形成了一個個小組型的事農團體。對高山堡壘和各個哨所哈度還進行了額外的加固,強化了塔台的防禦能力,運用上了最先進的機械構件,很多地方還架設了預設的定點打擊投石機,防禦能力比之前更加出眾。
對親衛們的裝備哈度也進行了小規模的升級換代,不過以他操控物質形態的延伸能力,在沒有新的材料研究思想到來之前,他也沒有任何腦洞可以製造出更為強悍的武器防具。
為了給族人們帶來更為方便的使用環境,也為了當哈度不在山洞外時能夠修繕城池,哈度弄出了一整套的省力工程機械,許多其中設備一隻手就能夠操作,不費力的同時還能夠相當精準的搬運石塊和鋼架。礦石開掘和冶煉鑄造設備也迎來了一波小規模的提升,不僅安全性比之前有了長足的強化,效率也增加了不少。至少,現在族人們不需要親自下到深深的礦井中去從事危險的采礦作業,由哈度開發的自動采集與礦石辨識機械就能夠完成這些工作。
不過可能就是因為過早的在族內推廣自動化的意識,族人們變得更為怠惰和懶散,不僅整體生產效率下降不少,生育意願也降至冰點——甚至還有族人抱怨說:為麼麼哈度不弄一些“自動生育”的機械出來,這樣既省力又省心,還能夠保證有足夠的人口。當然,這個吐槽沒有傳到哈度的耳中,而是直接被親衛們給屏蔽掉了,他們才不會讓這些普通族人的低下言論汙染傳說首領的視聽。
在外界的聲音傳不進來、哈度又不願意出門視察的情況下,部落中的科技發展陷入了停止,在三代人過後,新生族人隻會使用舊有的機械,卻完全不會維修和養護。結果就造成這些精良的機械壞一具扔一具,直到後來完全沒有工程機械可用,城牆和護城河出了問題也沒有人修繕,最終導致了支流壅塞、城牆受潮倒塌。
而就在這個時候,北方突然激起了滾滾的煙塵,據前哨報告,匈奴大軍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