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尼布楚條約》序言中指出,兩國訂立此約,是“為約束兩國獵者越境縱獵、互殺、劫奪,滋生事端,並明定中俄兩國邊界,以期永久和好”。條約共分六款:
一、“以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河,即韃靼語所稱烏倫穆河附近之格爾必齊河為兩國之界。格爾必齊河發源處為石大興安嶺,此嶺直達於海,亦為兩國之界:凡嶺南一帶土地及流入黑龍江大小諸川,應歸中國管轄;其嶺北一帶土地及川流,應歸俄國管轄。惟界於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諸川流及土地應如何分劃,今尚未決,此事須待兩國使臣各歸本國,一詳細查明之後,或遣專使,或用文牘,始能定之。又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亦為兩國之界:河以南諸地,盡屬中國,河以北諸地,盡屬俄國。凡在額爾古納河南岸之墨裏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
二、“俄人在雅克薩所建城障,應即盡行除毀。俄民之居此者,應悉帶其物用,盡數遷入俄境。”
“兩國獵戶人等,不論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邊界。若有一、二下賤之人,或因捕獵,或因盜竊,擅自越界者,立即械係,遣送各該國境內官吏,審知案情,當即依法處罰。若十數人越境相聚,或持械捕獵,或殺人劫略,並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既不以少數人民犯禁而備戰,更不以是而至流血。”
三、“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並應械係遣還。”
四、“現在俄民之在中國或華民之在俄國者,悉聽如舊。”
五、“自和好已定之日起,凡兩國人民持有護照者,俱得過界來往,並許其貿易互市。”
六、“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此外,《尼布楚條約》中還載明:“此約將以華、俄、拉丁諸文刊之於石,而置於兩國邊界,以作永久界碑。”
條約中明確規定,從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的國界。從法律上肯定了原屬中國的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中國方麵把原屬中國領土的尼布楚讓給俄國。
《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康熙對俄國仍保持高度警惕,他決定:“今雖與俄羅斯和好,邊界已定,但各省有官兵駐防例,仍照前議,於墨爾根、黑龍江設官兵駐防。”在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以及外興安嶺等邊界地區設立卡倫,派兵輪番駐不斷加強我國北部邊疆的防禦能力。
以康熙為首的清政府,提出的自衛抗敵的愛國主張,是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並得到各族人民的堅決支持,從而取得自衛反擊戰爭的重大勝利。由於中國政府始終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中俄邊界問題,並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促成了、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從而使沙俄繼續侵略中國的野心,遭到沉重打擊。康熙在反抗沙俄侵略維護中國獨立和領土完整的鬥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六 兩廢太子
1 指腹為儲——康熙立胤礽為太子出於不得以
康熙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立胤礽為太子的?康熙為什麼在他的身上傾注了那麼多心血?
康熙與索尼的孫女赫舍裏結婚,有其背後的政治目的,那就是希望利用姻親關係聯合索尼的力量鏟除鼇拜這個奸賊。可是等到當時隻有十五歲的少年天子康熙揭開赫舍裏的紅蓋頭的時候,心裏還是猛烈地一顫。此時,赫舍裏的美眸也在脈脈含情地凝視康熙,二人在炙熱的目光交流中身體不禁都有些微微顫抖。康熙與赫舍裏婚後感情一直很好,少年天子康熙在赫舍裏那裏對男女情事有了更全麵的感悟,兩個人在私下玩耍時,康熙總喜歡把赫舍裏叫做“小玫瑰”。
時光飛逝,寒來暑往。轉眼到了康熙十三年五月,正是花紅柳綠之時。此時的康熙根本沒有心情欣賞大自然的無限風光,他正被外麵朱三太子的叛亂弄得焦頭爛額。由於急火攻心,康熙病倒了。
這天,身懷六甲的赫舍裏,正在發出痛苦的呻吟,她就要生孩子了。
雖然在赫舍裏皇後的身邊圍了不少人,可是她最想看到的還是康熙,隻有在皇上身邊,赫舍裏才會安心。赫舍裏突然腹痛難忍,她大聲喊叫著,幾乎昏迷過去。
宮婦們都在驚慌地亂著,一群宮女急忙去召太醫。很快,承乾宮內室裏,臥榻四周圍滿了太醫,榻上,赫舍裏就要臨產了,痛得她汗珠淋漓,呻吟不止……
孝莊麵容焦慮地扶杖坐在外殿太師椅上,這是大清皇後的第一個皇子,關係著大清的命脈,她心裏難免七上八下的。老太後在那裏不知道坐了多長時間,赫舍裏的呻吟聲從裏麵一陣陣傳出來。這時,一個老太醫輕步走到孝莊身邊,含蓄地道:“太後,已經三個時辰了,還不見吉祥,萬不得已時,皇後與皇兒……”
孝莊沉吟良久,麵無表情地說道:“萬不得已時……替我保住皇上的大業。”老太醫鬆了口氣,深深一揖,快步走回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