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毀譽參半的鐵麵皇帝——雍正(11)(1 / 3)

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的秘密建儲雖然做得十分縝密,但僅3個月後,便由他本人泄露了天機。這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帝周年忌辰,雍正帝並不親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僅13歲的弘曆代其前往。這是一個意味深長之舉:在位皇帝特遣未來的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計已定,儲位已有所屬,並祈求先帝在天之靈的佑護。對於雍正帝這一舉措最為敏感,且又因之最為沮喪者,莫過於弘時。一年後,他的疑慮再一次被證實。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帝“再期忌辰”,弘曆第二次“祭景陵”。至此,弘時對儲位的幻想已完全破滅,在怨恨與嫉妒心理的作用下,他進一步倒向雍正帝的反對派允禩一方。

雍正帝的繼位,使允禩等人所擁戴的皇十四子允禵帝夢成空,他們作為新帝的反對派,受到皇權的製約和打擊。弘時感到繼承皇位的可能性永遠喪失,感到自身利益受到損害,使弘時與允禩等人在政治上相通相近,隨著弘時與其父關係的惡化,他已逐步站到皇權的對立麵,為皇權所不容。允禩一夥對他緊緊拉攏,使滿懷憂憤的弘時找到了溫暖。

雍正帝繼位初始,對弘時尚懷有父子之情,為其擇師一事,頗費心思。雍正元年冬,作為父親的雍正召見了56歲的安慶府教授王懋竑,授他為翰林院編修,“命在三阿哥書房行走”。王懋竑原籍江蘇寶應,自幼師從叔父王式丹,“刻厲篤誌,恥為標榜聲譽,精研朱子之學,身體力行。”雍正帝特從千裏之外,找來一位惟謹惟慎,具有濃厚封建正統思想的宿儒,專門輔導弘時的學習,用心可謂良苦。這說明他對弘時尚抱有一定希望,認為弘時或許能夠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下,有所長進,改掉毛病,使父子關係得到改善。

雍正又為弘曆和弘晝找到了老師,他就是福建漳浦人蔡世遠。史載,王懋竑上任後,與蔡世遠“同侍內廷,卯入酉出,敬謹奔走”。雍正帝繼位後,即闔家遷入紫禁城皇宮,弘時那時雖已完婚生子,但亦同住宮內,並未分府另居。雍正帝後來所稱弘時“斷不可留於宮廷,”即指此而言。

清宮每年歲末,例由皇帝向大臣頒賜福字。元年十二月,雍正帝“命書房中有未得福字者,令親詣養心殿”。適逢“三阿哥奉差出府”,王懋竑“不往書房,不得與賜,而蔡公獨得之。次日,三阿哥言當請賜”,王懋竑“以小臣不敢請”,與張廷玉相商,張廷玉對他的態度深表讚賞。這件事中,弘時的率直性格與王懋竑的謹小慎微作風,都表露無遺。弘時的“奉差”則表明,此時雍正帝與弘時的關係尚未破裂。

雍正二年(1724年),王懋竑奔喪還鄉,雍正帝令其“治喪畢即來京,不必俟三年滿”。說明在他看來,王懋竑對弘時的規勸與教育,是無人能夠替代的。這年冬,有從京師至江南辦事的官員見到王懋竑,“促來春進京,且致三阿哥惓惓屬望之意。”足見弘時對師傅王懋竑頗有感情。更重要的是,這反映出直至雍正二年(1724年)底,弘時的情況還屬正常。

雍正三年(1725年)春夏之交,弘時因儲位落空而與皇父的矛盾迅速激化之際,也恰是雍正帝清除反對派的鬥爭全麵展開的關鍵時期。正是在此期間,弘時的立場完全轉向允禩等人,同雍正帝的關係徹底破裂,按照他的稟性,甚至還可能公開表示對允禩等人的同情,以及對雍正帝的非議。這自然需要極大的勇氣,而允禩等人也會以各種方式,予以拉攏。老奸巨猾的允禩不停地暗示他,隻有殺了弘曆,他才有可能坐上那個本該屬於他的寶座。弘時覺得八叔的話很有道理,他開始了實施暗殺計劃。

這天,雍正去看望被關押的隆科多,披頭散發的隆科多為保全性命而裝瘋扮傻。他告訴雍正弘曆有危險,雍正知道,此時弘曆正在揚州幫他辦理一個案子。雍正即刻派李衛等人趕去揚州保駕.在一片惡戰中,弘曆幸運脫險,但與他在一起的劉墨林卻命喪黃泉。弘曆從抓住的一個刺客口中知道,弘時竟然能出資幾十萬兩銀子,收買黑道人物,窮追數百裏,苦苦地想要自己的性命!想著弘時平日那溫存揖讓、彬彬有禮的模樣,他那莫測高深的笑容,弘曆竟不禁打了個寒顫……雍正帝得到這樣的消息,氣憤難耐,派人把弘時捕入牢中,並決定親自審問他.弘時在牢中一直很不安分,吵著要見父皇,他覺得自己被冤枉了。等他看到父皇來到的時候,竟一時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