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2 重慶火鍋食材的選擇及加工方法(3 / 3)

蔬菜類食材是火鍋食材中的另一大類,它不僅帶給人們清新自然的風味,還能豐富食者的口感,提供多種維生素,起到平衡膳食的作用。火鍋蔬菜類食材有白玉菇、平菇、金針菇、雞腿菇、鳳尾菇、茶樹菇、鮮蘑菇、鮮香菇、鮮姬菇、大腳菇、鮮木耳、鮮冬筍、鮮春筍、高筍、方竹筍、筆杆筍、蒜苗、大蔥、小蔥、豌豆苗、芫荽、蓮花白、黃豆芽、黃秧白、菠菜、白蘿卜、冬瓜、絲瓜、花菜、鮮黃花、西蘭花、鮮菊花、空心菜、萵筍頭、蓮藕、土豆、黃瓜、凍豆腐、豆腐幹、老豆腐、老南瓜、青菜頭等。蔬菜食材雖然品種多而雜,但加工方法還是比較簡單,現就一些常用於火鍋食材的蔬菜,簡介其加工方法。

1)菠菜

菠菜又稱鸚鵡菜、菠棱菜、赤根菜等,菠菜主根粗長,紅色,帶甜味。葉柄長,深綠色。葉片為箭頭狀或圓形,片較大。根和葉均可食用,是傳統重慶火鍋食材,燙時取其嫩葉及嫩杆。加工時摘剔老葉、老根、雜物,整理清洗幹淨即可。

2)豌豆苗

豌豆苗又稱豌豆尖、豆苗等,為豌豆的嫩莖或幼苗。豌豆苗莖細多枝,葉呈圓至矩圓形,翠綠色。質地柔嫩,味甜清香,營養豐富,是一種高檔優質鮮菜,曆來為火鍋蔬菜食材中的佳品。加工時隻需掐下豌豆苗頂端細嫩部分洗淨後瀝水即可。燙火鍋時不宜久燙,略燙一下就好。

3)蒜苗

蒜苗又叫青蒜,是大蒜幼苗發育到一定時期的青苗。它生長在農田裏,具有蒜的香辣味道,以其柔嫩的蒜葉和葉鞘供人食用。蒜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等營養成分。它的辣味主要來自其含有的辣素,這種辣素具有消積食的作用。品質好的蒜苗品質鮮嫩,株高在35厘米左右,葉色鮮綠,不黃不爛,毛根白色不枯萎,而且辣味較濃。是傳統重慶火鍋食材,又稱“翡翠香苗”,以那種粗如小拇指莖白葉綠者為佳。加工時去掉蒜苗的須頭,摘去黃葉洗淨,切成8厘米長的段即成。

4)蓮白

蓮白學名結球甘藍,又稱洋白菜、包菜、圓白菜、卷心菜、蓮花白等,蓮白葉片厚,卵圓形,藍綠色,葉柄短;心葉抱合成球,呈藍白色。選擇時以包心緊實、形狀端正、不帶爛葉、無病蟲害和損傷者為佳。蓮白質脆嫩、味甘甜。是傳統重慶火鍋食材,又稱“銀錘蓮花”,燙時隻取其葉。加工時去掉老葉,雜物菜梗,將菜葉撕成大片清洗幹淨待用。

5)大蔥

大蔥又稱漢蔥、直蔥等,蔥以嫩葉及葉鞘組成的假莖作為食用的部位。植株粗壯高大,辛香味濃。蔥含有硫化丙烯,故有辛辣味。蔥與薑、蒜、幹辣椒合稱為“四辣”,是重要的調味蔬菜,有去腥除異增香的作用。是傳統重慶火鍋食材,又稱“玉節金鞭”。以那種粗如小拇指莖白葉綠者為好(大蔥中以黃蔥為佳)。加工時去掉蔥的須頭,摘去老葉洗淨,切成8厘米長的段即成。

6)芫荽

芫荽又稱香菜、胡荽、香荽等,為傘形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芫荽莖直立中空,有分枝;羽狀複葉,互生,葉柄綠色或淡紫紅色,具有特殊香氣。選擇時以色澤青綠、香氣濃鬱、質地脆嫩、無黃葉及爛葉者為佳。香菜其性味溫辛,可避腥膻,在火鍋中既可把它作為調味的香料,又可將它作為一種單獨的火鍋食材燙煮。香菜其質纖細柔嫩,不可在鍋中久燙,隻能在鍋中翻一轉斷生即成,方能保留芳香細嫩的風味。

7)絲瓜

絲瓜又名天羅、綿瓜、蠻瓜、天絲瓜等。絲瓜以嫩瓜供食用,翠綠鮮嫩,其肉質清軟甜嫩,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皂苷、植物黏液、木糖膠等,是人們喜愛的瓜菜食品。絲瓜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它性甘平,略偏涼性,具有清熱化痰,涼血通淤和解毒作用。

作為火鍋食材,絲瓜具有柔嫩、軟滑、爽口、味道鮮美的特點。選用絲瓜時,兩端大致粗細一致,皮色新鮮翠綠,大小適中,表麵有細皺,水嫩飽滿,不蔫無外傷者為好。絲瓜的加工方法:切去兩頭,刮去表麵的綠衣,用清水衝洗幹淨即可。用刀切製成形,切成長8~10厘米的條即可,一般生燙。

8)冬瓜

冬瓜又稱白冬瓜、枕瓜等,冬瓜的果實呈長圓或近球形,果皮青綠、灰綠、深綠或白色,表麵被白粉,皮厚肉白,肉質爽脆。冬瓜富含維生素C,鉀高鈉低,具有清熱、利尿、消暑的作用,尤適於腎病病人。冬瓜的老嫩果均可入饌,以老果的風味和營養為佳。冬瓜作為火鍋食材燙後具有軟入味特點,冬瓜以皮薄、肉厚、瓤少為佳。加工時刨皮,去瓤去籽,然後刀工處理,切成約0.8厘米的塊,一般有生燙和熟燙兩種;生燙保持其清鮮自然的風味,熟燙就是先將冬瓜焯水後熟燙,可以縮短燙至成熟的時間。

9)茼蒿

茼蒿又稱蓬蒿、春菊、蒿子稈,茼蒿葉長圓形,具有深裂或波狀裂,有不明顯的白茸毛,色淡綠,葉厚多肉,分枝能力強,有香氣。依葉的大小分小葉茼蒿和大葉茼蒿兩類。大葉茼蒿葉寬大,葉厚,嫩莖短而粗,纖維少,品質佳;小葉茼蒿葉狹小,葉薄,嫩枝細,但香味濃。茼蒿品質柔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具有特異的香味。加工時去掉老葉,雜物菜梗,將菜清洗幹淨待用。

10)山藥、藕

山藥又稱薯藥、長薯、淮山等,皮為白色或紫紅色、淺紫色,皮薄肉厚,含豐富澱粉,為食用部分。

藕又稱蓮藕,蓮藕地下莖長而肥大,由多段藕節組成,內有孔道,皮色黃白,含豐富澱粉。肥大地下莖味甜、多汁。蓮藕的品種較多。按上市季節可分為果藕、鮮藕和老藕;按花的顏色可分為白花蓮藕、紅花蓮藕;按用途可分為花用種、籽用種和藕用種。白花蓮藕的藕節粗,呈長圓形,表皮光滑,白色或淡黃色,肉質脆嫩,汁多味甜。紅花蓮藕的藕節細瘦,外皮有鏽斑,皮色和黃,含澱粉多,肉質較粗。選擇時以藕節肥大飽滿、色正、脆嫩多汁、清香味甜、不帶藕尾等為佳。這是兩種含澱粉水質很重的根莖類蔬菜,作為火鍋食材需褪去其中部分澱粉質。加工時先要削去皮,再切成0.5厘米厚的塊,然後放入水中衝漂一會,撈出瀝去水即成。燙後入口不糊不膩,清脆爽口。

11)青筍

青筍又稱萵苣、萵筍、白筍等,青筍是以植物的嫩莖作為主要的食用部位的食材。色澤碧綠,含水分多,脆嫩清香。食用選擇時以粗短條順、不彎曲、皮薄質脆、水分充足、不空心、不抽薹、表麵無鏽斑、不帶老葉和黃葉者為佳。

其加工方式是先去除老葉、腐葉,削去老根和外皮,洗淨,入涼水浸泡待用。在火鍋食材中一般切成長8厘米,0.5厘米厚的塊。

12)鮮高筍、春筍、冬筍

高筍又稱茭瓜、菰筍、茭筍等,選擇時以嫩莖肥大多肉、新鮮柔嫩、肉色潔白、帶甜味者、無糠心鏽斑者為佳。

鮮筍按采收時間的不同,有冬筍和春筍。以冬筍表麵光潔,筍節密集,肉質細嫩為筍中的上品。春筍色澤潔白,筍節緊密,質嫩味鮮,為筍中的佳品。這幾種食材具有清脆可口的特點,是火鍋食材中的佳品。它們的加工方法是先剝殼,再切成長約7厘米、厚約0.5厘米的長塊,然後入沸水中焯水處理,撈出,用清水漂涼後即可食用。

13)金針菜

金針菜又稱黃花菜、萱草、忘憂草等,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幼嫩花蕾。金針菜葉片狹長,叢生,綠色。花蕾黃色或黃綠色。選擇鮮金針菜時以潔淨鮮嫩、花未開放、不蔫不硬、無雜物者為佳;作為火鍋食材具有至熟快、柔嫩清香的特點。金針菜的加工方法是先輕輕掰下花蒂,然後抽出花蕊洗淨即可。金針菜若加熱不徹底,所含的秋水仙堿能在體內被氧化成二秋水仙堿,產生較強的毒副作用,吃時必須燙至成熟,並且不可食用過量。

14)蘑菇、金針菇、滑菇、雞腿菇、鮮茶樹菇等

蘑菇又稱洋蘑菇、白蘑菇、肉蕈等,蘑菇的子實體為傘形,白色,菇麵平滑,菌蓋厚、肉質,邊緣內卷並與菌柄上的菌環相連,質地老時分離而露出黑色的菌褶。選擇時以菇形完整、菌傘不開、結實肥厚、質地幹爽、有清香味者為佳。

金針菇又稱樸菇、毛柄金錢菌、構菌,為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傘菌科菌類。金針菇的子實體多叢生,菌蓋直徑2~10厘米;菌柄長3.5~15厘米,中空,上部黃白色或黃褐色,為主要的食用對象。味道鮮美,質地脆嫩黏滑,有特殊清香。金針菇營養豐富,氨基酸種類齊全,其中賴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含量尤其豐富,有利於兒童智力發育,故又有“智力菇”之稱。選擇時以形體完整、色正味純、鮮嫩者為佳。

茶樹菇學名為柱狀田頭菇,又稱茶薪菇、楊樹菇、柳鬆茸、油茶菇、神菇等,為傘菌目糞鏽傘科田蘑屬菌類。春茶樹菇的菌蓋初半球形,後扁平,中部稍凸起,直徑為3~15厘米,幼時暗紅褐色,後變為褐色、淡褐色、灰褐色;菌褶密,咖啡色;菌肉白色,肥厚;菌柄長3~5厘米,粗0.4~1.2厘米,彎曲,近白色。茶樹姑肉質脆嫩、氣味香甜、鮮美可口、風味獨特,是一種藥食兼備的美味食用菌。

滑菇學名為光蓋庫恩菇,又稱珍珠菇、光帽黃傘、光帽鱗傘等,滑菇菌蓋初半球形,後平展,中部凹,直徑3~8厘米,黃褐色,中部褐紅色,表麵極黏,光滑,菌褶密,直生,菌肉淺黃色,菌並圓柱形,基部稍膨大,黃褐色。鮮滑外觀亮麗,味道鮮美,口感極佳,具有滑、鮮、嫩、脆的特點。

雞腿菇學名為毛頭鬼傘,為擔子菌亞門鬼傘科鬼傘屬菌類。雞腿菇的菌蓋圓柱形,筒形或腰鼓形,後呈鍾形,最後平展,表麵有鱗片,菌褶稠密,菌肉白色,較薄,菌柄圓柱形,基部膨大,向上漸變細,白色,平滑,有絲狀光澤,中空。雞腿菇幼時可食用,肉質細嫩,鮮美可口。

以上菌類食材是火鍋食材中的佳品,它們的加工方法是去掉菌腳和雜質,用清水清洗幹淨待用。切忌久泡,以免影響其風味及口感。

這類火鍋食材常用的有方竹筍、苕皮、豆皮、幹木耳、香菇、紅苕粉條、玉蘭片、土豆粉條、年糕等。幹菜副食食材均用水泡洗發製,但因各種食材質地不同,在具體發製過程中須掌握好其中的技巧,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1)方竹筍

方竹筍是重慶火鍋食材中的一枝新秀特產,方竹筍外形似方非方、似圓非圓,有四個橢圓形棱角。一般竹筍為“雨後春筍”,而金佛山方竹筍為“雨後秋筍”。與其他竹筍比較,方竹筍肉質豐厚,纖維細脆、化渣、口感好。方竹筍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和人體不能合成的八種必需氨基酸,被有關專家和現代人稱為“人類腸道清潔工”“鐵笤帚”“腸道衛士”,屬天然綠色保健食品。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消化道、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生,增進食欲,有益健康。方竹筍有鹽漬的、幹的。鹽漬的用清水透盡鹽分即可,幹的需要漲發,方竹筍可先用淘米水浸泡十幾個小時撈出,漂去黃色,放冷水鍋內用微火慢煮,小火燜30分鍾,另換開水浸泡2小時,將發透的挑出隨時使用,未發透可重複煮泡2次,等全部漲發後放在涼水中浸泡待用。食用時成片即成。清湯火鍋、麻辣火鍋均可燙食。

2)木耳

木耳又稱黑木耳、黑菜、雲耳、川耳等,通常加工成幹製品。木耳的子實體呈半透明的膠質狀,初生時小杯狀,長大後呈片狀,邊緣有皺褶。常見的品種有細木耳和粗木耳兩類。細木耳的耳瓣薄、體質輕、質地細膩、入口鮮糯,質優,成菜甜、鹹均可;粗木耳即毛木耳,朵大而厚、質粗體重、入口脆硬,品質較差,一般用於鹹味菜肴。另外有種毛木耳外形和細木耳相似,唯短毛較多,質較硬而脆。選擇時以顏色烏黑光潤、片大均勻、體輕幹燥、半透明、無雜質、漲性好、有清香味者為佳。

將木耳放在盛器內,加冷水浸泡約2~3小時,使其緩慢吸水,待體積膨大後,用手掐去根部及殘留的木質,然後用水反複衝洗,雙手不斷地擠捏,直到無泥沙時即可。發好的木耳吸水充分、體形完整、無雜質、色澤黑亮。細木耳多用於清湯火鍋中。毛木耳多用於紅湯火鍋中。

3)香菇

香菇又稱香菌、冬菇、香信、香蕈等,有為人工栽培,也有野生種,為優良食用菌。香菇的子實體通常高約5厘米,大者達12厘米;菌蓋半肉質,直徑通常約5厘米,大者可達12厘米,淡褐色或紫褐色;表麵覆以一層褐色小鱗片,呈輻射狀排列,或成菊花狀破裂,露出白色菌肉;菌肉厚而致密,白色;菌褶白色,稠密。味鮮而香,質地嫩滑而具有韌性。選擇時以子實體完整、色正味純、無雜質、無黴爛、無異味者為佳。

以隆冬嚴寒、霜重雪厚時所產最佳。因氣候越冷,香菇菌傘張開得越慢,故肉質厚而結實。若表麵有菊花紋,稱為花菇;若無花紋,稱為厚菇,兩者均又稱為冬菇。春天氣候回暖,菇傘開得快,大而薄,稱為春菇或薄菇,品質稍次;若菌蓋直徑小於2.5厘米的小香菇,稱為菇丁,質柔嫩,味清香。

香菇幹品加工方法。將香菇放在容器內,倒入70 ℃以上熱水,加蓋燜2小時左右,然後用手朝一個方向攪動使菌褶中的泥沙落下,片刻後,將香菇輕輕撈出,原浸汁水濾去沉渣留用。發好的香菇吸水充分、體形完整、無雜質、無硬茬。

4)玉蘭片

玉蘭片是以鮮嫩的冬筍或春筍為食材,經蒸煮、熏、烘幹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幹製品。因其色白如玉,形如玉蘭花瓣,故稱玉蘭片。選用時表麵光潔,色澤玉白、片小肉厚、節密、質地堅脆鮮嫩、無黴點黑斑、無雜質者為佳。玉蘭片漲發時可先用煮開的米湯浸泡十幾個小時撈出,一來去異味,二來可增白,放冷水鍋內用微火慢煮,小火燜30分鍾另換開水浸泡10小時,將發透的挑出隨時使用,未發透可重複煮泡,等全部漲發後放在涼水中浸泡待用。夏季要勤換水。漲發好的玉蘭片色澤潔白、質地脆嫩,注意避免漲發過度,顏色變黑。

5)竹蓀

竹蓀又稱竹笙、竹菌。竹蓀的子實體較大,高12~26厘米,頂部有鍾狀菌蓋,菌蓋下有白色網狀菌幕,下垂如裙狀。菌柄雪白色,中空呈海綿柱狀。選擇時以色正、質地細膩、形狀完整者為佳。

竹蓀肉質細膩、脆嫩爽口、味鮮美。多以幹製品應市,幹製前應去掉菌蓋部分。幹竹蓀漲發時用熱水浸泡3~5分鍾,撈出放溫水加少許堿浸泡,去淨雜質,漂洗幹淨,即可備用。發好的竹蓀色澤潔白、成形完整。切成10厘米的節,多用於火鍋清湯。

6)豆皮

豆皮又稱豆油皮、豆腐皮等,即將豆漿煮沸後,將豆脂上浮凝成的薄皮反複挑起,成張懸掛陰幹而成。以幹燥、色澤淡黃、片張薄半透明而油亮、無碎裂、無蟲蛀、無雜質、手感柔韌為上品。豆油皮清鮮素雅,是素中佳品。豆油皮用到火鍋中口感柔韌細嫩,易於入味,吃時越嚼越鮮,有解膩的作用,令人胃口大開,是人們喜歡的火鍋食材之一。豆油皮的加工方法簡單,用水浸泡回軟,泡漲後,再用清水漂一次即可。吃時切成3~4厘米寬的麵片條形即成。

7)苕粉

苕粉是重慶火鍋的特有食材,以紅薯澱粉為食材加工而成,口感滑潤柔軟特別好吃,因此深受火鍋迷的歡迎。苕粉以色淡褐、手感光滑、柔韌性好最佳。苕粉的加工方法就是先將苕粉清去雜質,放入一大盆內。然後用開水浸泡,把苕粉淹沒加蓋燜焐,待水涼後另換水漂即成。這種發製燙食的時候苕粉不粉不爛,下鍋不渾湯,口感爽滑柔嫩。

思考題

1.如何發製牛蹄筋?

2.如何對雞鴨腸進行加工處理?

3.簡述玉蘭片、竹蓀的漲發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