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天翻地覆的上海方言,積累了許多極為生動的詞語,表達十分靈活。如形容回有“的粒滾圓”,形容脆稱“刮辣鬆脆”,形容燙說“熱炙譜燙”;“額角頭碰著天花板”極言僥幸之極,“黴頭觸到哈爾濱”極言倒黴之重一“門檻精到九十六”極言精明之甚。一大批慣用語如“出外快”、“軋苗頭”、“牽頭皮”、“打回票”、“觸壁腳”、“收骨頭”、“賣關子”等,往往隨口說來,言簡意賅。青少年還在不斷創造新詞,如表貶的“大興”、“戇脫”,表褒的“乓乓響”、“赫嗲”,海派風味雋永。如今上海話已跟著上海人的足跡流傳各地,不但在大陸處處可聞,而且遠布港台歐澳日美,傳播著大上海的民風和文明。
怎樣學好語文
不少同學學習語文,精力花費了許多,效果卻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學習語文呢?下麵幾點可供參考。
1。做好課前預習。
新課開始之前,就要認真做好預習工作。首先,通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比如,課文寫的是什麼事情?事情是怎樣發生的?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有哪些人物?結果怎麼樣?然後,再仔細閱讀課文,查字典解決生字、生詞,不理解的做上記號,待課上解決。再試著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中心。通過預習發現問題,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課,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上課專心聽講。
專心聽老師講課,這是最重要的。有些多音字,我們查字典也把握不準,就要認真聽老師範讀課文,發現錯誤及時糾正。老師講解時,要重點解決自己不理解的生詞。老師分析課文時,看一看和自己分析的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就要分析自己錯誤的原因及老師劃分的依據。這樣帶著問題,有重點地聽課,比泛泛而聽效果要好得多。
3。做好課堂筆記。
小學階段課堂筆記比較簡單,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圈上勾畫,即用不同的圈點、線條等符號,標出文章的段落層次,圈出重點詞語,勾畫出重點句段。二是用筆記本或在書的空白處記錄。記錄內容主要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及老師的板書等。認真做好筆記,能提高我們的課堂學習效果。
4。課後整理複習。
課後要及時整理筆記,回顧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認真完成作業。有不懂的地方要向老師請教,不能滿足於一知半解,更不能不懂裝懂。今天的問題今天解決,決不能留下尾巴。
如果能認真做到以上幾點,並且長期堅持下去,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成績一定會不斷提高。
漢字橫行書寫從什麼時候開始
古人寫文章都是直行從右往左書寫,是什麼時候開始改為橫行從左往右書寫的呢?
原來,古人書寫材料一開始多為木簡、竹簡,書寫工具多為毛筆。木簡、竹簡狹而長,豎寫起來方便,用毛筆寫字,也是從上往下方便,再加之漢字是方塊字,所以形成了直行從上往下,從右往左的定勢,雖然後來發明了紙張,但是“積習難改”,書寫順序依然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