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reference_book_ids\":[713575466136923648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衝脈穴位詳解
會陰
【穴位一找準】在會陰部,男性的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的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會陰中心腱。淺層布有股後皮神經會陰支,陰部神經的會陰神經分支。深層有陰部神經的分支和陰部內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功效】醒神鎮驚,通調二陰。
【主治】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陰痛,陰癢,痔疾,脫肛。
【刺灸法】1.平日灸三壯;2.急救針1寸。溺水,窒息,產後昏迷,癲狂。可灸,孕婦慎用。
穴位詳解
會陰又叫“屏翳”,《甲乙》;金門《千金》;下極《金鑒》;下陰別《素問》。
在前後陰之間,其前為前陰,後為後陰,本穴會與二陰之間,且為任、督、衝三脈之會,故名。
會陰:會,交會也。陰,陰液也。該穴意指由人體上部降行的地部陰液在此交會。本穴物質來自人體上部的降行水液,至本穴後為交會狀,故名。
任脈別絡俠督脈、衝脈之會:本穴物質一是任脈上部經脈的下行經水,二為督脈上部經脈的下行經水,三為衝脈之氣的冷降之液,故為任脈別絡俠督脈、衝脈之會。
會陰穴的日常保健方法有三。
1.點穴法:睡前半臥半坐,食指搭於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點按會陰108下,以感覺酸痛為度。
2.意守法:姿勢不限,全身放鬆,將意念集中於會陰穴,守住會陰約15分鍾,久之,會陰處即有真氣衝動之感,並感覺身體輕浮鬆空,舒適無比。
3.提腎縮穴法:取站式,全身放鬆,吸氣時小腹內收,肛門上提(如忍大便狀),會陰隨之上提內吸,呼氣時腹部隆起,將會陰肛門放鬆,一呼一吸共做36次。
氣衝
【穴位一找準】氣衝穴位於人體的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在恥骨結節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內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外壁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
【功效】將衝脈之氣滲灌胃經。
【主治】腸鳴腹痛,疝氣,月經不調,不孕,陽痿,陰腫。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0寸,局部重脹,針刺不宜過深,用於調經,理氣止痛;
2.向外陰斜刺1.0~2.0寸,局部酸脹並向生殖器擴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鍾,可灸。
穴位詳解
氣衝穴,位於大腿根裏側,此穴下有一根跳動的動脈,即腹股溝動脈處。在按摩時,先按揉氣衝穴,然後按揉跳動的動脈處,一鬆一按,交替進行,對促進腿部血液循環、溫暖手足有益。
氣衝:氣,指穴內氣血物質為氣也。衝,突也。該穴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氣,其運行狀況是衝突而行。本穴物質來源有二:一為歸來穴下行的細小經水,二為體內衝脈外傳體表之氣。由於衝脈外傳體表之氣強勁有力,運行如衝突之狀,故名。
衝脈、足陽明之會:本穴有地部通道與體內衝脈相通,衝脈氣血循本穴外出交於胃經,故為衝脈、足陽明之會。
橫骨
【穴位一找準】橫骨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有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動、靜脈及陰部外動脈;布有髂腹下神經分支。
【功效】清熱除燥。
【主治】陰部痛,少腹痛,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通,疝氣。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穴位詳解
橫骨又叫下極,屈骨,屈骨端,曲骨端。
橫骨:橫,指穴內物質為橫向移動的風氣也。骨,指穴內物質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該穴意指腎經的水濕雲氣在此橫向外傳。本穴物質為陰穀穴橫行傳至的冷濕水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脹散並橫向傳於穴外,外傳的風氣中富含水濕,故名。
下極:下,指本穴位於胸腹的最下部。極,屋頂之意,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下極,意指腎經氣血在本穴達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點。本穴物質為陰穀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因其寒濕滯重要靠不斷地吸熱才能上行,而本穴則是腎經下部經脈氣血上行所能到達的最高點,故名下極。
屈骨:屈,虧缺之意。骨,陰性水液也。屈骨,意指腎經氣血由於本穴的向外散失而處於虧缺之狀。本穴物質為陰穀穴傳來的寒濕水氣,量不大,至本穴後因受熱而脹散並散失腎經之外,腎經氣血因此更加虧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與屈骨近同,端指腎經吸熱上行的氣血在此到達頂端。
曲骨端:曲,隱秘也。骨,腎主的水液也。端,極點、盡頭也。曲骨端,意指腎經吸熱上行的水濕至此已到盡頭。理同屈骨穴位詳解。
大赫
【穴位一找準】人體大赫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取穴時,患者可采用仰臥的姿勢,大赫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5等分,從肚臍往下4\/5點的左右一指寬處,即為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