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食積的經絡穴位保健法(1 / 1)

小孩食積的經絡穴位保健法

食積,又稱“積滯”,是中醫的一個病名,它是因飲食不當,影響到小兒的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滯胃腸所形成的一種胃腸道疾患。臨床上以食不能消化、噯氣酸餿、肚腹脹滿、大便幹燥或時幹時稀、舌苔厚膩、脈滑為主要表現。若積滯日久化熱後,還可出現夜臥不寧、睡喜伏臥、輾轉反側、手足心熱、排氣惡臭等症狀。以嬰幼兒發病率較高。多由於小兒吃東西不知自節,或喂養不當,或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的食物,造成食物停滯於腸胃,損傷脾胃而形成的。

食積應該被理解成是一個“症侯”,引起食積的原因很多,但這種原因在臨床上又很難找到,故可以稱之為“原發性食積”。被找到原因的“食積”,稱之為“繼發性食積”。繼發性食積的患兒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療。有的則不以推拿治療。因此,適應於推拿治療者主要是原發性食積。對原發性食積,也要分不同類型采用不同手法。

食積夾寒型

治則:溫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掌摩法,指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腹陰陽穴、三關穴、八勢穴、足三裏穴、臍部及臍周圍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1.補脾土穴:補脾土穴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用指摩法治療脾土穴;另一種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由拇指橈側緣的遠端推至近端。上述兩種補脾土的方法,醫者可任選一種,推300下。

分推: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分別從患兒腕部及手部的兩側背麵托住患兒之手;以兩拇指自患兒腕掌麵部橫紋的中點,同時分推至腕橫紋的橈側及尺側,約100下。

1.推三關穴:由於是治療“食積夾寒”,所以推三關穴的次數應多一些,推600下。

2.運八封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以一手指遠端的掌側麵作為接觸麵,在患兒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稱之為“運八封穴”,300下。

3.分推腹陰陽穴: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左右兩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別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兩側的腋中線,分推200下。

4.摩揉臍腹: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一手掌,在患兒的臍部及其周圍用掌摩法,持續數分鍾後,再在臍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較強的溫熱感。

食積夾熱型

治則:解熱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陰陽穴、三關穴、六腑穴、四橫紋穴、外勞宮穴、腹陰陽穴、足三裏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1.清脾土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指推法,自患兒拇指的近端推向遠端,稱之為“清脾土”,300下。

2.補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對患兒進行治療,接著再用“補脾土穴”的方法,稱之為“先清後補”。食積夾熱時,常采用“先清後補”的方法。

3.分推腕陰陽穴:100下。

4.推三關穴:200下。

5.推六腑穴:600下。推六腑穴的次數要比推三關穴的次數多,因為是“食積夾熱”。

6.推四橫紋穴:四橫紋穴有兩種不同的位置,是四個穴位的總稱。這裏所說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掌指關節掌側橫紋處。醫者以推法,依次分別在上述部位進行治療,約數分鍾。

7.揉外勞宮穴:外勞宮穴正對掌心勞宮穴處。醫者用一般作順時針方向的指揉數十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