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肝經的養生(1 / 2)

第三章肝經的養生

肝經在醜時活動最強,有人喜歡深更半夜學習、想事情,因為這時效率高,計謀出得也好。但是如果睡足8小時仍覺得累、眼眶黑暗或眼睛幹澀、皮膚易過敏、整天疲勞氣色差,甚至有的女性痘痘長不停,這些都是肝疲勞的表現。如果一個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大的人,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就會造成免疫力低下,這種長期的傷害會轉化成慢性肝損傷。所以這類人最需要注意肝經的養生了。

足闕陰肝經是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肝經。流注時辰為淩晨1~3點,即醜時。屬肝,絡膽,與肺、胃、腎、腦有聯係。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係,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其支者:從目係下頰裏,環唇內。

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譯文:

足闕陰肝經:從大趾背毫毛部開始(大敦),向上沿著足背內側(行間、太衝),離內踝1寸(中封),上行小腿內側(會三陰交;經蠡溝、中都、膝關),離內踝8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上膝膕內側(曲泉),沿著大腿內側(陰包、足五裏、陰廉),進入陰毛中,環繞陰部,至小腹(急脈、會衝門、府舍、曲骨、中極、關元),夾胃旁邊,屬於肝,絡於膽(章門、期門);向上通過膈肌,分布脅肋部,沿氣管之後,向上進入頏顙(鼻咽部),連接目係(眼與腦的聯係),上行出於額部,與督脈交會於頭頂。

目部支脈:從“目係”下向頰裏,環繞唇內。

肝部支脈:從肝分出,通過膈肌,向上流注於肺,接手太陰肺經。

肝經的常見症狀

肝位於腹部橫隔之下,其生理功能為主疏泄,主藏血,開竅於目。主一身之筋,其脈絡膽互力表裏。肝病的病理變化比較複雜,主要的有肝失疏泄、肝火上炎、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常見的症狀如胸滿脅痛,煩躁易怒,目眩頭暈,頭痛目赤,手足抽搐,月經不調等。

肝的症狀有如下情況:

肝氣鬱結證:多因情誌抑鬱,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他病邪的侵擾致肝失疏泄,氣機鬱滯所表現的證候。症見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胸悶喜太息,情誌抑鬱易怒,或咽部梅核氣,或頸部癭瘤,或痞塊。婦女可見乳房作脹疼痛、痛經、月經不調,甚則閉經。治宜疏肝解鬱,可配用太衝、陽陵泉、期門、肝腧等穴位上點、按、揉、一指禪推。

肝火上炎證:多因情誌不遂,肝鬱化火,或熱邪內犯等引起肝火循經上攻所表現的證候。症見頭暈脹痛,麵紅目赤,口苦口幹,急躁易怒,不眠或噩夢不斷,脅肋灼痛,便秘尿黃,耳鳴如潮,或耳內腫痛流膿,或吐血衄血,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清肝瀉火,可配取行間、太衝、俠溪等穴點、按、揉、掐。

肝血虛證:多因脾腎虧虛,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傷肝血,或失血過多致肝血虧虛所表現的證候。症見眩暈耳鳴,麵白無華,爪甲不榮,夜寐多夢,視力減退或成雀盲。或見肢體麻木,關節拘急不利,手足震顫,肌肉瞤動,婦女常見月經量少、色淡,甚則經閉。舌淡苔白脈弦。治宜補血養肝,可配用肝腧、隔腧、血海、期門等穴,輕柔地按、揉。